「嗡嗡嗡」何以成爲科技圈的熱詞?

 2020-02-18 21:34:00.0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雷科技(ID:leitech),原標題:《小米10吊打友商的神器,就靠「噠噠噠」?》


最近,因爲一則視頻,「嗡嗡嗡」和"噠噠噠"成爲了這幾天科技圈的熱詞。


在視頻中,手機均開啓了打字震動,而各廠商的體驗可謂是涇渭分明:


魅族16s響應十分乾脆利落,是「噠噠噠」;


截屏2020-02-1716.33.38.png


大多數手機反應遲緩,震動不乾脆、很溫吞,爲「噗噗噗」;


而少部分手機震動體驗不佳,不乾脆並且整機都在震,榮獲「嗡嗡嗡」的稱號。


而隨着小米10的發佈,這個半年前的評測視頻,這幾天卻拿到了200萬的播放量,並且隨着部分高管的轉發,釀成了一場輿論風暴。


截屏2020-02-1716.44.51.png


不過,今天小雷不談撕逼和營銷,就聊聊「嗡嗡嗡」的來龍去脈。


爲了「噠噠噠」,蘋果犧牲了耳機孔


要說起手機振動感受的差異,還是要從iPhone開始說起。


在iPhone 6s時代,蘋果推出了一項新技術:Taptic Engine


iPhone-6s-Taptic-Engine-image-008.jpg


如果你還記得的話,當年的iPhone 6s是首款搭載3D Touch的手機,時任蘋果首席設計師的Jony Ive解釋道,3D Touch有三層操作:點按、輕按瀏覽(Peek)、和重按查看具體信息(POP),再往上施加力度即可進入菜單。


0c068a941738493ab2ce3d7fbdd536f06259.gif


而爲了滿足蘋果心中的「重量按壓」,除了一個可以感知壓力的觸控層,一個可以提供明確反饋的震動馬達也至關重要。


Dgnn-fxieymu0838240.gif


而Taptic Engine,就這樣橫空出世。


而除了iPhone之外,大部分手機採用的都是轉子馬達和縱向線性馬達。


首先從轉子馬達(扁平馬達)說起,可以從圖中看到,轉子馬達的轉子不處於正中心。


v2-397ead8996543e0da213c319af3c67b5_hd.jpg


而馬達在轉動時,不處於中心的轉子會產生一個離心力,這個離心力使得馬達發生微小位移從而產生震動。


VelvetyPettyCapybara-small.gif


所以,很多手機震動的時候都會慢慢移動,就是因爲偏心轉子在運動。


在iPhone還不支持全景拍照的時候,就有一家名叫Cycloramic的廠家利用iPhone 4的轉子馬達,來讓手機震動旋轉,自動拍攝全景,這個創意拿到了50萬美元的風投。


cycloramic_gif.gif


轉子馬達在國產機和早期的iPhone上使用的非常多,原因無他:體積小巧


v2-6c1d07cc1a33d578f43fa79367331f9c_hd.jpg


但現在除了千元機之外,我們很少在中端機看到轉子馬達的身影。


今天我們聽到的「嗡嗡嗡」,就是扁平轉子馬達發出來的。


unnamed-4.jpg


而到了後來,隨着手機體積的不斷增大,轉子馬達的「轉力」有些不夠了。


於是,縱向線性馬達(Z軸馬達)便橫空出世。


v2-bd225b47e93e8ce6c42a4434adcc9cdd_hd.jpg


這裏注意,「縱向」的縱指的是手機的厚度


縱向線性馬達雖然也是圓紐形,但相比轉子馬達,它利用了手機的厚度空間,體積更小,也更節能,震感相比轉子更強。


Linear-Vibraiton-Motors.gif


當然由於體積本身就不大,而手機厚度普遍在1釐米以內,這也意味着震動「鍵程」也不高,但也不會發出「嗡嗡嗡」了。


而在iPhone 6s上,就是我們熟悉的橫向線性馬達


v2-a7c1ecfb1d82699a37c55bfb792cd75d_hd.jpg


從圖上就可以看出來,橫向線性馬達的「鍵程」更長,畢竟利用了手機的寬度。


而且比起縱向線性馬達,它的成本也更高,縱向馬達成本則在5美元左右,橫向線性馬達的單顆成本則在8到10美元之間。


而且要達到優秀的震動體驗,馬達的體積一定要大。


實際上iPhone 6就已經上馬了橫向線性馬達,但由於體積小,依舊達不到蘋果的要求。


v2-829f89cc7486fea1af0fbdc724470c77_hd.gif


直到iPhone 6s,蘋果下了血本,上了一顆體積「巨大」的震動馬達。


v2-1ffcdbdaebd99f58c179801fefab332e_hd.gif


到了iPhone 7,蘋果又把震動馬達的體積提升了一倍,爲此佔用了耳機孔空間。


Taptic-Engine-Home-button.jpg


而Home鍵的機械結構也消失了,變成了固定按鈕,原本的機械反饋也交由馬達震動模擬。


不僅是iPhone,蘋果也在MacBook Pro和Apple Watch上部署Taptic Engine。


Best-Mac-Features-Things-You-Cant-Do-on-Windows-But-Can-Mac-OS-X-OS-X-vs-Windows-10-Whats-Best-Between-OS-X-and-Windows-10-Windo-601061.gif


不誇張的講,MacBook Pro的按壓反饋極爲真實,根本不會認爲是固定的玻璃板。


而Apple Watch的提醒功能,就像手錶在「敲擊」你的手腕。


6849691867.gif


而在iPhone 11系列中,雖然因爲屏幕模組,取消了3D Touch觸控層(吃雞神器,誰用誰知道)


但iPhone XS配備的Taptic Engine,體積950立方毫米,幾乎可以獲得所有APP的適配。


在震動反饋上,iPhone依然甩別的廠商一大截。


「線性馬達」的虛虛實實


這兩年,隨着國產逐漸步入高端化,不僅是硬件配置要跟上,如何做出「旗艦般」的體驗也成爲了重要課題。


而線性馬達,也成爲了宣傳的重要陣地。


但雖說都採用了線性馬達,橫向和縱向的體驗可是截然不同的


0.gif


大多數廠商的「線性馬達」只是第二種,根本達不到iPhone的第三種。


而在「營銷」之風過後,魅族站了出來,在魅族15 Plus與16s Pro上,都上馬了橫向線性馬達,甩開了其他廠商一大截。


unnamed-3.jpg


在魅族之後,小米9 Pro和小米10,Mate 30 Pro,也紛紛上馬橫向馬達。


雖然就目前的拆機,這些馬達大小依舊比不了蘋果。


截屏2020-02-1718.18.51.png


但比起原來的縱向馬達和轉子馬達,體驗已經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這也是爲何開頭視頻中,魅族的震動反饋比普通手機優秀的很多的原因。


swipe-typing.gif


當然,不同的廠商,優化策略也有所不同,比如各大廠商的「打字震動」,在iPhone上就沒有實現,可能是蘋果認爲人的打字速度太快,馬達跟不上。


馬達好是好,但不要中了營銷的道


「嗡嗡嗡」事件,可以折射出用戶對於手機的「體驗要求」在變高。屏幕素質、揚聲器都成爲了購買的手機的條件,而以前的「極致性價比」給不了他們這些。


ngrIKvjn2htNUMVmyWrlrCXTRFiVf7OaEP3cW49BCsGzJ1560350975072compressflag.jpg


不過歸根結底,手機是平衡與妥協的藝術iPhone的震動是好,但是額外花數美元,放棄耳機孔來換震動究竟值不值?


顯然消費者是有着不同的聲音的,要不然也不會有人花大價錢給iPhone 7裝備一個耳機孔了。


maxresdefault-3.jpg


對廠商而言,手機的feature選擇哪些,也是一道選擇題:電池、屏幕、信號、快充、拍照、續航、性能、後臺,各個廠商都有着自己的優先級,但小雷相信「震動」絕不是第一位。


當然,對於在同價位「明顯縮水」使用轉子馬達的行爲,小雷也不會認爲是理所應當。


只不過,輿論漩渦中的雙方,其實在旗艦機上都是橫向馬達,反而揪着對方的非旗艦吵來吵去。而表現最好的的魅族,卻並沒有拿「嗡嗡嗡」大肆來做文章。


截屏2020-02-1801.49.21.png


一個60分去大肆嘲弄一個20分的人,彷彿自己得了90分,然而真正拿了90分的人,只是被當槍使。


截屏2020-02-1801.47.54.png


這次的「嗡嗡嗡」事件,並不是在表揚魅族勇於下料,也不是批評部分廠商能省就省。從一開始,就與「技術」和「體驗」無關,只是廠商互相攻訐,數碼品牌粉絲飯圈化的又一佐證罷了。


截屏2020-02-1802.02.06.png


營銷如戰場,但這本應是技術+按規宣傳的戰場,而不是雙方偷換概念、互相謾罵的戰場。


不是不討厭競爭,但這樣真的很煩。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雷科技(ID:leitech)

文章來源:虎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