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己的創造力_第六章

 2022-05-15 00:00:00.0

第六章

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在我的雙腿開始移動時,我的思考也開始流動。


-----------大衛,梭羅


 


 


 


知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寫出了全球銷量高達數百萬冊的作品。他的名字長期出現在眾多重要的文學獎項名單裡,並且經常被視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如果有人想知道村上從哪裡獲得寫作靈感,看看他2008年的作品書名就知道了----《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詳細地描述自己的創作過程:需要寫作時,他淩晨四點起床,一直工作到上午十點。午飯後跑十公里,接著游泳。當天剩下的時間裡,他在這本書中,會聽音樂和閱讀,接著在晚上九點左右就寝。村上會在需要寫書的六個月内,每天遵循這樣的規律,直到寫完這本書。村上認為,體力對於寫作和創造力都很重要,所以他需要從運動中獲得體力。




認為運動對創作的效果難以估量的人,可不止村上一位。有一大批的作家、音樂家、演員、藝術家、科學家、企業家,見證了運動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創造力。




靈感來自跑步後


運動對創造力的影響,是我對「體育活動如何改變大腦」這個話題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我常常在外出跑步或打網球後,產生一些奇思妙想。起初,我以為這只是巧合,或許只是外出讓我變得更加警覺。但新的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並且在運動後的幾個小時內表現特別突出。我因此開始懷疑,運動是否真的會讓我變得更有創意。當我讀到有關創造力和體育活動的研究時,我才意識到有這樣的經歷,很明顯地不僅是因為更興奮或更警覺。




散個步,更有創造力


許多富有創意的人都用自己的例子,講述運動如何奇蹟般成就他們的創造力。據說愛因斯坦是在騎自行車時想到相對論:貝多芬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天才之一,儘管在四十多歲時就耳響,還是創作了三首交響曲。他經常在白天停下創作,走一段長路來尋找靈感;達爾文則圍繞著唐恩宅(The Down House)進行長達一小時的漫步------他稱之為「思考之路」。也正是這段散步,讓他寫出《物種起源》,成為生物學領域迄今為止可能最重要的著作。更接近現代的例子則是已故的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史蒂夫.賈伯斯。他會定期舉行步行會議,因為他覺得這樣比在會議室圍繞著桌子開會更有效率。他的做法似乎也激勵了許多矽谷菁英,因為臉書創始人馬克,祖克柏和推特創始人傑克,多西,也做過同樣的事情。




不同類型的創造力


雖然這些「運動有助於提高創造力」的趣聞軼事看起來很動人,卻缺乏確鑿的證據。在宣稱運動可以讓你打破常規思維,以及該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之前,我們需要找出什麼是創造力、如何測試創造力。




所謂具有創意的東西必須既新又有意義,而且能實現某種目的或功能。複製別人的工作、無意義的發明都不能算是有創意。


在創新研究中,我們經常對兩種創造力進行區分:擴散性思考和聚斂性思考。




擴散性思考是經典的腦力激盪:透過廣泛思考和使用大量關聯,為問題提出許多不同的解決方案。典型的擴散性思考試驗稱為「替代功能測試」(Alternative Uses Test),是一種基於單詞關聯的實驗。例如,實驗者會給你「磚塊」這個單詞,你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想出這個單詞的各種用途-----比如在房子裡建造一堵牆、當紙鎮或門擋。評判標準不僅包含回答的數量,還有這些答案的詳細程度,以及答案間的差異程度。最理想的情況是,你的每個答案都是獨特的,而且其他測試者都沒有想到。不過,完全不切實際的答案並不算數,比如使用磚頭來製造火箭就不行。




這個測試聽起來可能很簡單,但它已被證實可以非常準確反映一個人的創造力水準。我可以證明這個測試並不簡單,尤其是要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更不容易。這項試驗的最大優點是,它只衡量一個人的創造力,而不是智商。智商高的人並不一定會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實際上,他們反而常常在測試中卡住。




聚斂性思考與擴散性思考幾乎是相反的。聚斂性思考不是集思廣益,而是快速找到眾多答案的一個共同點。舉例來說,現在給你三個詞,「中央公園」「現代藝術博物館」「帝國大廈」,要求你快速找到它們的共同點。這三個詞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紐約市的旅遊景點。換句話說,這個問題只有一個或為數不多的正確答案,其餘答案都是錯的。


 


聚斂性思考比擴散性思考更強調速度和邏輯,並且對於大腦負荷的要求更高。儘管聚斂性思考的目標是找相同點,但它對於創造力、藝術、科學探索都非常重要。




給你的想法一雙腳

多虧了這些測試,我們有了科學證據,能證明運動可以提高創造力。




史丹佛大學的科學家,就這一話題進行了一項更為巧妙的研究:他們讓一七六名受試者參與幾項不同的創造力測試。有些人在散步後進行實驗(散步組),其他人則在休息後參與試驗(休息組)。




這項名為〈給你的想法一雙腳:散步對創造性思維的正面影響〉的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來證實我們的猜測。運動時接受測試的受試者中,有超過80%的人獲得更好的結果,運動帶來的效果也很顯著。平均而言,散步組的測試結果,有60%比休息組好,且主要體現在腦力激盪和產生新想法的能力上。然而,聚斂性思考(即找到正確答案或共同標準的能力)卻沒有在散步組中看到改善。這基本上說明了,體育活動似乎促進的是「創新能力」,而不是邏輯。




該研究的合作者瑪瑞莉,阿珮佐(Marily Oppezzo)表示:不能說散步會讓你變成當代的米開朗基羅,但可以在創作的初始階段幫你快速入門。」




運動比環境和氛圍更重要




據說改變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可以激發不同的思考方式。當然,這可能有一些道理,但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卻發現,散步地點對於創造力的改善並不重要。一些受試者在大學校園周圍散步,其他人則在跑步機上散步,只有一堵灰色的牆壁可以盯著看。儘管如此,兩邊的創造力都提高了。




為了驗證創造力的改變是由「散步」而非「周圍環境」引起的,部分受試者被要求坐在輪椅上於校園裡「散步」。換句話說,他們與那些真正在散步的受試者擁有相同的環境,只是活動量沒有那麼大。




猜猜結果如何?影響創造力的當然不是環境。因為即使兩組受試者的路徑相同,真正用腳散步的受試者,其創造力也增加得更多。可見環境的變化對創造力沒有太大影響,而是選擇走路或跑步才有明顯的作用。




運動會改變脾氣嗎?由於運動後情緒有所改善,所以創造力的提升也許是因為總體感覺變得更好了。但是,情況似乎並非如此。運動後的創造力測試顯示,有的受試者即使在運動後自身感覺不好,也能在創造力測試中表現得不錯。所以說,創造力的改善和自我感覺更好是兩回事。也可以說,新鮮的想法可以透過運動獲得,但不能以改變環境或情緒等情況來取得。




該跑步還是散步?


史丹佛大學研究中的受試者在校園裡散步,但是為了能大幅提高創造力,應該散步還是跑步?


雖然並不能百分百確定,但是可以假設在同等程度下,跑步的效果似乎會比散步更好。的確,運動得多回報也多,但要達到效果,運動時間需要維持至少三十分鐘。理想的情況是,運動後創造力也隨之提高。你可以在散步的同時進行腦力激盪,但是邊跑步邊激發創造力,收穫就沒那麼高了。




我們的創造力會在運動後維持多久?會維持一輩子嗎?可惜不會。創造力的提升是相當短暫的。它會在運動後的若干小時內增加,然後逐漸消失。這時如果我們還需要靈感,就必須再去散步或跑步,就像村上春樹和他的日常跑步一樣。然而,從創造性的角度來看,全力以赴運動到精疲力竭是不明智的,因為這樣做反而不會提高創造力一實驗已經證明,在運動後的創造力測試中,運動過度的人,表現往往更差。




我們尚不明白為什麼創造力的提高只能維持如此短暫的時間,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感到疲憊時,創造力就不繼續往上升級了。目前已知的是,當我們四處走動,流入大腦的血液會增加。一旦大腦獲得更多血液,工作就更有效率,包括創造力在內的認知能力也會提高。然而,如果運動已令自己疲憊時,因為肌肉在此時需要更多的供給才能達到最佳狀態,所以血液會從大腦轉向肌肉。這時,大腦中的血液減少,便可能減弱思考的能力。


你也許經歷過幾次疲憊到腦子轉不動的狀況?不過這種疲態後的下


降只是暫時的,長期來看,沒有證據顯示創造力會因為長期的高強度運


動而減少。




恰到好處的運動強度


人人都會因為運動而變得更有創造力嗎?還是有什麼隱藏的因素?沒錯!那就是運動強度要恰到好處,才能看到好的結果。


健康的人如果在騎雙人自行車的同時進行創造力測試,試驗的表現會更好;讓一批不那麼健康的人接受同樣的測試,他們的創造力卻似乎沒有改善。即使運動強度看來不怎麼激烈,運動後幾個小時內,創造力就開始惡化。這可能是由於疲您使大腦血流減少。對於從來不運動的人來說,即使是不急不趕的運動,也可能讓他們感到筋疲力盡。




所以,你如果想透過運動來提高創造力,就得確保自己的體力充足,這樣才能看到正面的效果。如果你的體力還沒那麼好,卻仍希望透過運動來增強創造力,那麼最好選擇悠閒地散步或慢跑,這樣就不會完全耗盡你的體力了。




天才還是地才?


傳奇作曲家莫札特有封信件被保留下來,上頭解釋他如何不用樂器創作音樂傑作,整個過程看起來非常神奇:他在自己的大腦裡聽到完整的音樂作品,然後再把它們寫在紙上,好像它們已經被編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一樣。之後,當交響樂團演奏這些樂章時,聽起來就像他第一次從腦海裡聽到時一樣美妙。




這種藝術天才的巨大創造力無疑非常引人注目。雖然這個故事經常被用以描述那些極富創造力的人,其大腦是如何以一般人幾乎無法想像的方式運轉,但問題是,那封信是假的。莫札特根本沒有以這種方式寫出他的交響曲。所有事實都證明其創作皆有目的,並且創作過程中會使用音樂理論及其他既定的方法來譜曲。他也花了無數個小時來微調不同的樂章,並重新加工、修改、再重新加工

直到他滿意為止。莫札特的經典之作更像是勤奮的產物,而非胡思亂想的收穫。




另一個類似的故事是牛頓,內容典與他構想出萬有引力定律有關。確實像口耳相傳那樣,有一顆蘋果從樹上落下,砸在牛頓的頭上。然而重要的是,他之前研究了數十年的數學和物理學,才想出了這個定律,然後再花了二十年,從被蘋果砸中的經歷裡,推出了完整的理論。




當然,莫札特和牛頓都可能有他們的「恍然大悟」(編按:Eureka。源自希臘,用以表達人們在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之後,發現某件事物、真相時的歡呼。也譯為「我發現了」「我找到了」)的時刻。但是事實證明,他們並不是被靈感隨意擊中,相反地,中間都有個漫長而難艱辛的過程。這並不表示每個努力付出的人,都可以像莫札特這樣創作經典的音樂作品,或像牛頓一樣為科學做出開創性的貢獻。但這肯定了我們如果願意嘗試,都可以訓練和調整自己的創作能力。




量變引發質變


你屬於那種能提出大量理論、聯想能力很強、腦力激盪時能提出一個接一個建議的人嗎?或者你屬於那種只提出少數建議,卻能保證個個都是好建議的人? 事實上,前者已被證實為能提出最多建議的好方法。




測試人們在擴散性思考中表現出的創造力時,那些有很多想法的人也同時擁有更多好主意。這雖然看似再明白不過,卻值得仔細探討其中的意義。你如果有很多想法,其中包含一個好想法的可能性就更高,即使剩下的那些不怎麼好也沒關係。可是如果只有一、兩個點子,那麼就很難遇到無法拒絕的好看法。




對於多數人來說,我們必須加倍努力來產生更多想法。莫札特和牛頓的虛構故事削弱了創造力的重要性。運動不僅有利於擴散性思考和聚斂性思考,還有助於為我們提供思考的能量。當你的身體和精神都因為運動變得更強壯,你的工作能力也會有額外的提升,就如同村上春樹在他高產量寫作期間所表現的那樣。




因此,經常運動,好的想法遲早會出現。


 


創造力如何發揮作用?


我們對大腦在創新中所發生的變化,已有了突飛猛進的了解。創作過程不再是某種我們不知道如何操作的黑盒子。我們也已經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創意。




對於創造力的探索,研究人員不僅將研究興趣深入大腦的部分區域,如額葉(更複雜認知功能所在地),還延伸到了大腦內部更深處的區域:視丘。




視丘的資訊分類


我們的大腦不斷在分析大量資訊,像是此時看到和聽到的資訊、手臂和腿的位置、房間裡的冷暖、呼吸時肺部充滿空氣、心跳多快。我們的大腦日夜不間斷地接收這些資訊,但我們只能意識到其中一些訊息,而不能覺察到其餘變化。譬如自己怎麼呼吸或腿如何擺放,儘管這些問題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會保證身體正常運作,我們卻通常不太會去思考。如果這些信號都被傳達到意識之中,那麼除了事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之外,我們無法專注於任何事情上。




視丘是大腦的一部分。做為意識的一種篩檢程式,它能防止我們的大腦被巨額資訊量淹沒。視丘在大腦中的位置,就像自行車所有輻條指向的輪軸中心,而它坐落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並非偶然。資訊從大腦的不同區域(例如視覺中樞)彙聚到視丘,此時它會選擇讓哪些訊息進入意識。視丘就像一位行政助理,幫助老闆(大腦皮質)選擇應該參加的會議(意識),以及哪些會議可以不用出席。如果視丘不能正常運轉,那麼大腦皮質就有可能因資訊超載而無法工作。這就像無法做出決定的祕書,讓老闆只能一直開會,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跳脫固定的思考模式


如今,我們認為這種資訊超載,發生在稱之為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疾病中,因為患者與現實失去聯繫,並產生諸如安想和幻覺等症狀。大家都認為精神分裂症的成因是大腦同時接受太多強烈的刺激,因此很難判斷現實世界,導致受折磨的患者下意識創建一個與周圍環境不同的虛擬境界,並經常表現出非常奇怪的思維模式。我有時會遇到一些產生極度妄想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跟上他們思考的節奏。




但凡事都有兩面。視丘允許大量資訊通過的做法,並不總是一個弱點或一定會導致精神疾病。它似乎也與人們的創造力有關。




大量的資訊可以引導我們做出合情合理的聯想,並跳脫固定的思考模式。如果我們的大腦皮質和意識接收到許多資訊,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機會也因此增加。




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為了使視丘的節檢程式正常運作,我們需要多巴胺(是的,它在這裡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不能太多或太少,只能剛剛好。如果多巴胺濃度偏離常規,視丘可能會讓超過正常值的大量資訊通過,導致超載。這樣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換句話說,視丘中多巴胺濃度的變化,可能與增強的創造力及精神疾病有關。確實如此,因為瑞典卡羅林醫學大學的教授和神經科學家弗雷德里克,烏倫(Fredrik Ullen)透過實驗得知,在創造力測試中「擴散性思考」表現較好的人,視丘中的多巴胺受體也較少,這導致他們積攢了高濃度的多巴胺,所以能傳遞更多信號,讓思考更有創意。




有趣的是,思覺失調患者身上也出現相同的情形。儘管他們的視丘中,多巴胺受體看似較少,卻也能在創造力測試中表現得很好,但是相同的情況卻導致他們罹患精神疾病,而不擁有創意思考。




那麼,決定我們最終成為精神病患者或創意天才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定的答案。或許是因為大腦在其他方面已經運轉得不錯,增加的資訊流就可以是種資本,而不是負擔;也可能是大腦具有足夠的彈性來處理資訊增加的壓力,而不必轉而創造其他現實。讓你可以產生很多原創的、新穎的、非同尋常的自由聯想,並且不會變成精神病患者。但是,如果你的大腦無法正常處理事情,也就無法處理大量資訊,那麼就可能罹患精神病,並與現實脫節。




談到大腦的運轉,很少會有「擁有一種能力」或「什麼能力都沒有」的黑白分明情況。所以那些讓大量資訊通過視丘的人,並不是只有創作天才和精神病患者兩種狀態,而是處於兩者之中的灰色區域,同時表現出兩種特質,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創作天才和精神病患者之間存在一條相當寬廣的光譜。有些人可能不得不處理大量資料,但大腦仍然應付得了。在他們生命中的某些時刻,可能會表現出與精神疾病有關的症狀,而在大腦運行正常時,也可以創造出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天才瘋子一線間


歷史上有很多人展示了創造力與瘋狂間的關係。兩個著名的例子是藝術家梵谷和哲學家尼采,他們都極具創造力,卻也都在不同時期罹患精神疾病。




近期的例子則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奈許,他本身就是卓越創造力與嚴重心理問題的結合體。由羅素,克洛在奧斯卡金獎影片《美麗境界》中所扮演的奈許,是世界頂級的數學家之一,恰好也患有思覺失調。他能聽到奇怪的聲音並且妄想自己被跟蹤、被威脅,還覺得同事密謀要對付他。他發現自己的痛苦既是一份上天賜予的禮物,也是一種詛咒。談到自己超凡的創造力時,他這樣說:「如果我能夠正常思考,我將永遠不會擁有這麼好的學術靈感。」




許多極具創造力的人沒有罹患精神疾病,但可以在他們的家族史中找到痕跡。愛因斯坦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有一個罹患思覺失調的兒子;全才的伯特蘭.羅素是哲學家、作家、政治家,他有很多親戚都患有思覺失調;大衛,鮑伊是過去幾十年來的傑出音樂人物之一,他有一位兄弟罹患思覺失調。




這種相關性的一個可能解釋是:創作天才和他們罹患疾病的親戚們,其視丘都面對著巨大的資訊量(也就是一個更強烈的思考流程),但他們之中有些人的大腦可以處理多餘的資料、知道如何使用它們,因此能成為天才。與此同時,親人們的大腦不那麼有彈性,就罹患了精神疾病。




加速你的思考和處理的能力


額葉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非常重要的,它引導源源不絕的想法通過視丘,並從中獲得一些東西。運動能在短期內增加大腦血流量,使額葉能好好地發揮作用,促進我們把想法轉化為實際的東西。


 


此外,運動不僅影響我們處理這些想法的能力,也可以影響思考本身。目前仍不確定究竟這過程是由什麼類型的機制負責,但有可能是身體的活動影響了多巴胺,而這對於視丘的過濾功能極其重要。但是多巴胺既非多多益善,也不是越少越好。大腦的整個系統非常複雜,強調某樣東西太多或另一樣東西太少的理論,往往過於把問題簡單化。相反地,一個比較好的觀點是:不同的系統間或多或少都在磨合,而運動能微調多巴胺的控制系統,繼而影響你的感覺和視丘通過的資訊量,進一


步影響你的創造力。




很多人天生就有不同程度的創作天賦,這是我們無法自行決定的。然而,擁有這種天賦後的所作所為,則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即便有許多對創造力很重要的因素,但運動事實上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你在工作上遇到棘手問題嗎?你是否難以找到寫書的靈感或宣傳新公司的好點子?如果是這樣,那就去跑步吧!如果跑步可以為村上春樹和貝多芬創造奇蹟,應該也能幫助你我。




快樂處方箋 提升創造力的正確妙方




l   跑步或進行同等活動量的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最佳方式。散步也很好,只是不會那麼有效。


l   至少跑二、三十分鐘。之後你會感受到運動對創造力的影響,這會持續約兩個小時。


l   不要運動到筋疲力盡。雖然在極端高強度的運動後,創造力不會長期減少,卻會持續幾個小時。


l   確保你的身體健康,因為在健康的情況下,運動對創造力的影響最強。


l   運動主要是提高腦力激盪的能力,但效果可能因人而異。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