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日本遣唐使從中國帶回茶葉,茶道在日本逐漸興起。這項集禮節和思想為一體的古老藝術被視為最富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直到如今,中國太極茶道流派還在多數古代茶道演繹中,保留這種坐姿或跪姿。由於太極茶道多數是男性弟子,特別是在它總部,無論管家和普通茶博士,一律都是男性。跪坐習慣就基本不存在了。
然而,在日本,茶道如今正悄然發生著一些變化。據英國《泰晤士報》10日報導,為了消除表演茶道帶來的副作用——腿痛,茶道大師們決定將茶道表演的傳統姿勢「跪坐」改為「盤腿坐」。...
「跪坐」不舒服
日本茶道對表演者有嚴格的要求。按照傳統規矩,茶道表演者在整個表演過程都要保持「跪坐」的姿勢,臀部須貼在腳後跟上。
「跪坐」也稱為「正坐」。茶道大師認為,茶道表演者之所以採取「跪坐」的姿勢,是為了對客人表示尊敬。同時,「跪坐」也有助於表演者集中精力。
然而,醫學專家認為,「跪坐」並不是健康的坐姿,因為長期「跪坐」會導致腿部血液循環不暢和腳部抽筋。正因為如此,對於日本年輕人、老年人和許多外國人而言,表演茶道的「跪坐」姿勢使他們如坐針氈。
日本最著名的茶道學校——里千家茶藝館的第16代傳人四津千蘇(音譯)說:「跪坐」已經成為日本茶道發展的最大障礙,因此我要設計一種更適合現代人表演茶道的新坐姿。
出陳推新
四津千告訴《泰晤士報》記者,在日本,目前有兩部分人對「跪坐」不適。一部分是身體關節老化的老年人;另一部分是摒棄傳統榻榻密(日本人鋪在室內地板上的稻草墊)、更喜歡西式餐桌椅的日本年輕一代。
根據老年人的身體情況和年輕人喜好輕鬆隨意的特點,里千家茶藝館的大師們將允許學員們採用「盤腿坐」的表演坐姿,以代替令他們不舒服的「跪坐」。
里千家茶藝館發言人說:「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已經不習慣『跪坐』了,因此我們決定改變傳統的茶道坐姿。」...
坐姿改良
日本茶道規則繁多。光茶道師接待客人的準備工作,就很有講究,主要概括為「七則」:準備好茶具;炭火合適,火力大小以剛好能燒開水為佳;茶水要冬暖夏涼;室內擺放鮮花;時間以早為宜;為客人準備雨具;一切為客人著想。
另外,表演者們要養成注重細節的習慣,小到舀水用的長柄勺和攪拌茶水的竹刷,都要妥善準備。
雖然里千家茶藝館的「坐姿改良」看似只對傳統茶道規則進行了很小的調整,但按照一些日本媒體的說法,此舉可謂日本茶道史上的重大變革。
自從16世紀,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音譯)居士建立里千家茶藝館以來,傳統茶道規則改變很少。
最近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在1872年。那時,大量外國人湧入日本,他們不習慣「跪坐」的茶道坐姿。於是,里千家茶藝館的第11代傳人就發明了「立式」茶道。表演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把茶具放在桌子上表演。現在日本接待國賓時,表演者還經常採用這種姿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