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研製的第一型三代戰鬥機,其首要假想敵竟是戰友

 2017-06-12 20:41:11.0

進入80年代,中國台灣的國際形勢因為大陸與美國共同對抗蘇聯的戰略背景而極具惡化,當時中國台灣空軍手中以F-104、F-5E/F為主力,這些飛機雖然比大陸方面的主力戰鬥機性能優異,但是也面臨著當時進入三代機時代的性能不足的尷尬局面。

中國台灣空軍曾裝備的F-104戰鬥機

在向美國提出購買F-16/J79型與F-20戰機各150架的計劃被否決後,為此,蔣經國批准在美國的幫助及技術移轉下展開「自製防禦戰機」(Indigenous DefenseFighter,IDF)的研發工作,為的是尋求F-5E/F型戰鬥機的替代機型。1982年,台灣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航發中心)開始F-CK-1戰機的發展專案,該專案分為四個部分:

  • 鷹揚:發展機身,與通用動力合作。

  • 雲漢:發展引擎與相關係統,與蓋瑞特合作、共同成立國際渦輪引擎公司(ITEC)。

  • 天雷:發展航電系統,與美國西屋電子合作。

  • 天翔,後改名天劍:發展空對空導彈,在美國技術與關鍵技術協助下發展短程與中程空對空導彈。

可以說,這一專案非常全面,其研發難度並不低,而對於80年代經濟快速騰飛的台灣而言,這是尚且可以接受的。

IDF的研製過程中,零組件達到48萬餘件,儀電線束47萬餘米、電線多達1萬1千餘條、設計工程圖7千餘張,相關的試驗報告、計劃書、規範多達1萬2千餘份,工具製造1萬7千餘件,投入相關開發工作的廠商超過1,000家,計劃總工時4千餘萬工時,尚不包括其他重要分系統,如引擎、導彈、雷達等,更是不計其數。經國號戰機共歷經32次重大構型改良,8,000餘次風洞測試,並完成零件56萬餘件製造。經過艱難研製,IDF最終於1989年5月28日首次試飛,1994年1月,IDF正式服役,並被命名為F-CK-1。「CK」取自蔣經國名字的「經國」二字威妥瑪拼音「Ching-kuo」的縮寫,並命名為「經國號戰機」。

IDF的首架原型機

F-CK-1型機身長14.48米,翼展8.53米,機身高4.7米,空重6.492噸,最大掛載4噸,正常起飛重量9072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2.530噸。飛行性能上,最大飛行速度1.8馬赫,實用升限16760米,最大航程1100公里,過載範圍+9G至-3G。F-CK-1總體上是款性能平庸的輕型戰鬥機,不過F-CK-1達到了三代戰鬥機的標準,可以說是中國第一種自行研發的三代戰鬥機。

服役的F-CK-1型戰鬥機

不過F-CK-1型的缺陷很明顯,主要在於F-CK-1使用的TFE-1042型渦扇發動機推重比僅為7左右,這遠遠不如三代戰鬥機使用的推重比超過8的主流渦扇發動機。台灣方面自然非常不滿意,但是一方面台灣無法自行研製發動機,另一方面美國也不願意讓IDF裝備高性能發動機。經過台灣方面的遊說,美國決定提供尺寸接近的J-101/SF渦輪扇引擎改良型與TFE-1088(TFE-1042-70引擎升級型)進行競標,但是根據取得時間約在162架經國號戰機以後才能使用,等到美國同意推力研發案時經國號戰機產量已因F-16的購入由250架刪砍至130架,所以換裝引擎的計劃也因為戰機數量關係而被終止。

F-CK-1的心臟病更為嚴重

在進入21世紀後,研發與80年代的F-CK-1型戰鬥機整體系統並不能讓人滿意。台灣漢翔公司從2001年開始進行名為「翔昇計劃」的三階段的F-CK-1A/B戰機改良方案,總經費新台幣70億元,由中科院和漢翔公司負責執行。主要升級航電系統,並加裝保形油箱,使F-CK-1可以具備更好的電子性能和航程,發射更好的武器。完成了全部升級的F-CK-1被稱為F-CK-1C/D,「雄鷹」號。不過目前,僅有2架原型機處於C/D型的完全狀態。

F-CK-1C/D型

此外,對現有的F-CK-1,中國台灣方面也實施了「翔展計劃」,計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在2009年至2013年這4年間為台南基地下轄71架F-CK-1實施升級,稱為「翔展一號」。第二部分則為清泉崗基地的56架F-CK-1,稱為「翔展二號」,而完成升級的戰機則稱為F-CK-1A/B MLU型。目前,「翔展二號」尚在進行中。

升級後的F-CK-1A/B MLU型

諷刺的是,在80年代由於傳出解放軍可能裝備法國幻影2000-5型戰鬥機的消息,F-CK-1的首要假想敵是解放軍裝備的幻影2000-5型。不過後來,解放軍最終引進了蘇-27,而台灣方面卻看上了幻影2000-5的攔截能力,引進了60架。與之前首要假想敵一起執行任務,這不得不讓人感慨造化弄人。

F-CK-1與幻影2000-5和F-16共同構成主力機隊

不過公允的說,F-CK-1作為華人世界真正自行研製的三代戰鬥機,這可以說是華人的驕傲。遺憾的是,現在台灣方面也不再具備獨立研發戰鬥機的能力,漢翔公司為代表的航空製造企業能力也大不如前,不少技術人員已前往韓國,未來還是得看大陸的了。

殲-20同樣是華人驕傲

文章來源:怪蜀黍老囧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