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毀掉孩子學琴興趣的6種方式,這位媽媽的總結髮人深省!

 2018-04-02 08:00:00.0

...

...

短短兩年,起初很喜歡的彈琴的孩子,為什麼會越來越討厭彈琴?

觀察之後,有一位寶媽總結出了「厭琴六招」,只要把這六招做足了,甭管當初孩子對鋼琴是多麼有興趣,保證都能越來越討厭鋼琴。

當然,如果你想讓孩子愉快地彈琴,將彈琴視為人生樂趣之一,也可以參考這位寶媽提供的六招。

把鋼琴變成作業

多數孩子在剛接觸鋼琴時都有一個寶貴的興趣期,很多孩子在這個時期會主動彈琴。即便是起初有點懼怕鋼琴的孩子,在看到同齡小朋友彈曲子之後,也會慢慢產生興趣與好奇心,想自己也試試。但我見到很多家長,在孩子剛開始彈琴時,就制定了嚴格的要求。比如每天至少彈二十分鐘,每次必須彈規定曲目。這樣的行為為孩子討厭鋼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令孩子們迅速就覺得彈鋼琴是一項艱巨而枯燥的任務。

...

在女兒鋼琴啟蒙的一年之內,我都從未規定過她彈什麼,彈多久。完全隨她喜好。一年之後,女兒開始有意識地避免琴藝生疏,如果兩天不練,她自己會找時間彈一彈。旅行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要練琴。到了今年,隨著她水平的進步,也看到別的更努力的孩子比她彈得好。女兒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她想彈更高級的曲子,想彈得更快更流暢。聽說那些彈得好的孩子每天都固定練琴以後,女兒自己制定了鋼琴挑戰計劃,每天挑戰30分鐘集中練琴。

有興趣,有了進步的願望時,孩子自然會渴望更好的學習方法。這時候對孩子進行引導是事半功倍的。反之,破壞掉孩子的興趣,在孩子沒有進步願望時強迫孩子下苦工,或許能暫時取得一點成績,其代價卻是破壞了孩子一生的學習主動性。很多當年的高分學生成年後再也沒有任何進步的願望,連接受新鮮事物都很困難,這就是強迫式教育的惡果。

...

讓鋼琴遠離音樂

鋼琴音色優美,是一種不易惹人反感的樂器。即便是完全不會彈的人,胡亂彈出來也不會太難聽。所以大部分孩子在接觸鋼琴時都會有幾分喜歡。而啟蒙階段,即便是很簡單的小曲子,也是孩子最可愛的演奏。

可很多家長,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孩子在演奏,既不講解曲子的背景,也不稱讚孩子彈得好聽,只是一遍遍讓孩子「注意手型」。這樣,孩子們不覺得自己是為了聽到音樂而演奏,只覺得是為了滿足家長的無理要求而練功。

有位孩子奶奶告訴我,她家孩子,只給奶奶一個人彈琴。奶奶說:「因為我啥也不懂,她彈什麼我都說好。她媽媽懂,能聽出彈得好不好,總說她應該怎麼彈,所以她就不願意給她媽媽彈。她媽一讓她練琴,她就哭,哭得撕心裂肺的。我讓她彈,她能高高興興給我彈好多,還給我講。」

從女兒第一天學琴開始,我都是對她說:「女兒,請你給媽媽彈一首好聽的曲子好嗎?你彈什麼都行,媽媽就是想聽女兒彈的曲子。」女兒都會高高興興地彈給我聽。有一次我們吃飯時,女兒先吃完了,她就坐在鋼琴前隨手彈了一個簡單的小曲子,我當時就特別感動地說:「天呀!在家裡吃飯居然會有美妙的音樂,咱們家一下子變得很高級!就像那種特別高級的餐廳一樣!這都是女兒帶來的呀!」就這樣,女兒一點點感受到了演奏音樂為自己及他人帶來的美妙滋味。

而這樣的感受,其實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

...

禁止孩子玩鋼琴

在啟蒙階段,孩子們會視鋼琴為大玩具,常常高興起來就亂彈琴。很多家長就急了,覺得孩子不務正業,不好好彈琴,就知道瞎玩,真是不思進取,這樣下去如何了得?立刻對孩子說:「別瞎彈,好好練!老師讓你彈什麼來著?」

其實, 亂彈琴是孩子對鋼琴的探索,正是對鋼琴有興趣的表現。把鋼琴當大玩具,是孩子在與鋼琴建立好感的一種方式,家長為何要阻止和破壞呢?

直到現在,女兒還會興之所至,在鋼琴上不知彈些什麼,不一定是老師的作業,或是突然翻出很久以前,對現在的她來說過於簡單的曲子來彈。甚至就是把黑鍵白建一個個按一遍。或是抱著她的玩具兔子,說小兔也想彈琴,然後按著兔子的小手彈單音。對此我從未阻止和打擾,絕對不會說「你彈點正經的」。

我真心認為,這是孩子對鋼琴自主摸索。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練琴,甚至相當可貴。

不給孩子獨立學習的機會

琴童父母似乎有個約定俗成的行為,那就是孩子學琴,父母在旁陪著,時刻牢記老師的教導,等老師走了好亦步亦趨地指導孩子練琴。在最開始的階段,或許這樣是會見效比較快。但在這樣的指導行為中,孩子失去了獨立學習的能力,也會產生依賴心理:我不用認真聽,反正我媽聽著呢。又何況,家長自己多半是不會彈琴的,那麼家長這所謂的指導經過了家長的二次理解,從藝術理解的角度來講,很可能是相當不靠譜的。

從女兒開始學琴起,我從未像個監工似的坐一邊陪著上課。隔三差五,我也會問問她這些曲子都是什麼拍子,讓她講解給我。有時她會很驕傲地給我講得清清楚楚,有時候她忘了。我會跟她說:「那你明天問過老師,再告訴媽媽好不好?」現在女兒一直是自己學琴,問她任何地方,她都能回答的頭頭是道。

...

打擾孩子的練習

太多的家長,在孩子練琴時全程坐在一邊,一遍遍說:「錯了!手型不對!」隨時糾正和打斷孩子。這是我非常不能理解的一種行為。我覺得打擾一個正在認真做事的人,是一種非常粗魯、無禮、討人嫌的行為。棋盤上有句話說得好:觀棋不語真君子。在孩子練琴時指手畫腳的父母,在我看來,就像坐在副駕上指揮司機如何開車的乘客一樣討厭。

不斷地打斷與挑剔孩子練琴,會讓孩子覺得練琴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條件反射,想起彈琴就覺得煩躁。

而且這種方法的實際教學效果也不好。我發現很多特別重視手型的家長,孩子卻越練手型越僵硬。而雖然我從未管過女兒的手型,但她手型也不差,而且隨著曲子難度的增加,她的手型也的確一直在進步。

...

否定孩子的努力

在女兒他們班剛學琴不久之際,有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我請她們開演奏會給我這個不會彈琴的笨阿姨聽。孩子們同意了。每個人彈完,不管彈成什麼樣,我都帶領所有人都熱烈鼓掌。於是孩子們高興極了,一首又一首搶著彈起來。一個孩子的家長見狀十分欣喜,立刻讓她的孩子向另一個「指法比較好」的孩子學習。被訓導的孩子頓時興味索然,說了句「我不彈了」就到一邊去了。演奏會就此結束。

一個幾歲的孩子,能夠坐在琴凳上彈出簡單的曲調。在我看來,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事情!在這種時候,能夠做出煞風景的事情,這些家長的一顆心,到底是有多粗糙堅硬。

其實,如果能夠尊重孩子對音樂的最初最原始的喜愛,給予孩子足夠充足的時間,允許孩子在成長中慢慢掌握學習的技巧,孩子總會進步的。當孩子慢慢熟悉了簡單的曲調之後,自然也會嚮往去表達更為美妙複雜的音樂。

多家長對此總是說:「你運氣好!你女兒是自覺的孩子!我們孩子不自覺,就得管!」可是,這些認為孩子學習不自覺,有厭學情緒的家長,無一例外,在或多或少的使用著「厭琴六招」。

那麼,到底是孩子不自覺,還是家長毀掉了孩子的自覺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