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屬於最稀有的 INFJ 型人格嗎?這意味着什麼?

 2018-07-06 13:33:40.0

編者按: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表徵人的性格,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里格斯和邁爾斯母女凱恩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制定的。其中,INFJ(內傾/直覺/情感/判斷)是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中十六種人格類型之一,在柯爾塞氣質類型測試中被稱爲諮詢師,屬於理想者的四種類型之一。INFJ是最稀少的人格類型之一,大概占人口的1%。問題是...你真的屬於最稀少的人格類型嗎?本文編譯自Medium平臺上原文名爲《Read This If You Think You’re An INFJ》的文章。

你屬於最稀有的 INFJ 型人格嗎?這意味着什麼?

INFJ是MBTI人格理論中最容易弄錯的一種人格類型,網絡上對這種人格的闡釋基本都與事實不符。

人們通常會將INFJ人格類型誤認爲是ISFJ以及INEP。

爲什麼這很重要?

這根本不重要。

所以別在Twitter上@我,給我留言說「這根本不重要」了。我知道這只是個室內遊戲。

話雖如此,但對於那些參與這場遊戲的人,他們知道認知功能也許能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以及盲區——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無益的以及如何變得積極。對於不同的人格類型,這些內容都是不同的。

ISFJ、INFP以及INFJ這三者通常是很容易混淆的。

這一點可以理解,因爲這三種人格類型都屬於內傾型和情感型。但它們的相似點也就到底爲止了......

問題: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測試,能夠幫助你確認自己的人格類型:

1)你對於明確性、定義以及細節的喜歡程度?

A. 非常喜歡。我喜歡明確界定、仔細詳述並且記住一些事情。

B. 當然。我喜歡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是重溫過去的經歷來體驗一些情緒。

C. 什麼?這對我來說毫無意義。(或者說,這還會讓我感到有些厭煩或憤怒。)

2.)你瞭解自身情感嗎?

A.非常瞭解。我與自己的經歷和情感高度保持一致——但這並不意味着我的生活都是陽光和彩虹。

B. 我的意思是...我大概有一些感受吧...有時候會有...?我可能更多會與他人的需求或是我自己的邏輯保持一致。

3.)你對於「新的想法」是怎麼理解的?

A. 在狀態最好的時候,我擁有無限的想法(尤其是去表達我自己的感受)——儘管有些時候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感覺這些想法都沒必要。

B. 說實話,我不太喜歡不確定性——但我有時確實喜歡「混合一些新想法」(儘管我會有些衝動或是會去想象一下「最糟糕的情形」)。

C. 恩,我沒什麼感覺(沒什麼好的或是壞的感覺)。我不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所以我也不會去在意。別人在意的話我沒什麼意見,但是不管怎麼說,我更喜歡非凡的「見解」。

4. 你人生中的鼎盛狀態或是最快樂的時光是什麼樣子?

A. 熱情、具有創造力且真實的表達!明確、顯著的進步。

B. 確定性、簡單的快樂、愛、家庭、舒適等等——以及樂趣:)

C. 理解別人的價值觀並且改進人類的體驗。

5. 你人生中最喪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不是單獨不開心的一天,而是相對長期的一個概念,比如說心態崩盤。

A. 我會從新的想法/創造力中獲取信息,重溫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情緒。

B. 我會從其他人身上獲取信息,重溫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尋求邏輯解釋。

C. 我會從其他人身上獲取信息,反思一些抽象理論以尋求邏輯解釋。

6. 當你擺脫絕望的狀態時,你會...

A. 感覺「我並不特殊」——並試圖通過追求傳統且可預見的目標來壓制自己的敏感/創造力(最終靈魂受到衝擊)。

B. 對於過去的決定或是未來最糟糕的境況感到焦慮——並試圖將其餘一些新的希望混合在一起(但最終依舊感到焦慮)。

C. 感覺「厭倦思考」——並且試圖通過過度沉浸於享樂主義以忘卻這件事(喝酒、吃東西、性體驗等等)。

7. 你最重大的「生活抉擇」是什麼?

什麼和什麼之間的較量:

A. 我的夢想、自我表達、創造力等等——與「責任」。

B. 確定性、穩定性以及舒適——與不感到厭煩

C. 「意義」——與「現實」(也就是「什麼是重要的」)。

8. 你最大的志向(以及恐懼)是什麼?

A. 確定性、愛、穩定性(恐懼:不確定性)。

B. 個性化(恐懼:平庸)。

C. 意義(恐懼:無意義)。

所有人都想要尋求意義——這就是人類,但是C這個選項並不是受到其他兩個選項的驅動。

9. 你最大的關係問題是什麼——爲什麼你和前男友/前女友分開了?

「我感受不到...」

A. 安全、被重視或是對方的忠誠。

B. 被認可/特殊性。

C. 被理解。

10. 你是怎麼和前任分手的?

「坦白來說,我有些...」

A. 逐漸變爲被動攻擊型,直到事情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B. 進入一種更加愉悅的幻想。

C. 突然與他們分手並且沒有任何解釋。

11. 你覺得自己怪異嗎?

A. 非常怪異——但我對此引以爲豪。我從沒碰到任何一個像我這樣的人。

B. 有些怪異——類似於追蹤陌生人的社交賬號,在最後一刻決定放小夥伴的鴿子,這樣我就可以待在家裏看Netflix或者因爲我穿着浴巾盯着牆的時間過長以至於約會遲到。

C. 我有時候很難和其他人討論我最在意的一些大事。

答案:

1. A.) ISFJ,B.) INFP,C.) INFJ
2. A.) INFP  B.) ISFJ以及INFJ
3. A.) INFP,B.) ISFJ,C.) INFJ
4. A.) ISFJ,B.) INFP,C.) INFJ
5. A.) INFP,B.) ISFJ,C.) INFJ
6. A.) INFP,B.) ISFJ,C.) INFJ
7. A.) INFP,B.) ISFJ,C.) INFJ
8. A.) ISFJ,B.) INFP,C.) INFJ
9. A.) ISFJ,B.) INFP,C.) INFJ
10. A.) ISFJ,B.) INFP,C.) INFJ
11. A.) INFP,B.) ISFJ,C.) INFJ

INFJ、INFP以及ISFJ人格類型之間的差別並非只是一字之差。

三者之間的不同遠超出我們的瞭解。

我知道大家對於MBTI人格理論的瞭解就是四個字母之間的對立:外傾型vs內傾型(E vs I),直覺型vs實感型(N vs S),思維型vs情感型(T vs F)以及判斷型vs感知型(J vs P)...但MBTI人格理論並非僅僅如此。

事實上,16種人格類型是依據「認知功能」進行分類的。它們源於兩組字母中的兩兩組合(S vs N以及F vs T),然後被定義爲要麼是外傾型,要麼是內傾型(E vs I)。

內傾實感型(Si):確定性、明確性、過去。

外傾實感型(Se):現在以及正在做的事情。

外傾直覺型(Ne):抽象的想法。

內傾直覺型(Ni):抽象的見解。

外傾情感型(Fe):其他人的感受。

內傾情感型(Fi):自己的感受。

外傾思維型(Te):外部、可計量的體系/事情/目標。

內傾思維型(Ti):內在邏輯。

屬於INFP、ISFJ以及INFJ的分別是:

INFP:Fi——Ne——Si——Te(受到自身情感、然後是新想法的驅動)

ISFJ:Si——Fe——Ti——Ne(受到確定性、關於人方面因素的驅動)

INFJ:Ni——Fe——Ti——Se(受到見解、關於人方面因素的驅動)

爲什麼大家會覺得INFP、ISFJ以及INFJ容易混淆呢:

1. 我們不熟悉認知功能(見上文)。

2. 我們沒有真正理解這些不使用的認知功能。

3. 我們假設「善於分析」/「具有洞察力」是判斷我們是直覺型還是思維型的標準(但實際上並非是這樣)、「完美主義者」決定着我們是否屬於判斷型人格抑或是「獨特」是否決定了我們是最少見的人格類型。

4. 我們的第一(主導)功能最爲關鍵,以至於我們假設所有人都擁有這種功能,或是在自身羣體中試圖區分自己,而不是區分自己和其他羣體。

5. 內傾直覺型(Ni)很難去界定(它完全是元人格類別,這是因爲Ni類型的人定義的東西通常是很難去界定的。)

比如說要去定義「直覺」這樣的概念,所有人時不時都會有一些直覺。這個概念實在是太抽象了,以至於一些人通常會倉促進行說明。但是我們更容易理解哪些不屬於內傾直覺。內傾直覺不是我們的感受、其他人的感受、確定性、行爲、想法或是目標。它甚至不是「邏輯」。

它就是...「剩餘的那些」。它是白色的空間,像一個漏斗形的通道去往「一個事物」,但後者看上去卻更接近於「什麼都沒有」。

INFJ vs INFP

兩者都是內傾型,且是理想主義者。兩者可能會是完美主義者,尤其是關係到他們在意的事情時。兩者都富有觀察力、善於分析、具有邏輯性且非常注意細節。兩者都屬於直覺型,以抽象的形式理解事物,而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

INFP與自己的情感高度保持統一。

INFJ通常感覺不到其他人。

INFP的主導功能是Fi(他們自己的感受),但是INFJ並沒有Fi功能。事實上,他們的「F」指的是外傾型——即其他人。

INFP的想法會不斷延伸...依感受而得到啓發。

INFJ的見解則會不斷縮小...(關於人的)。

這些屬於INFP,而不是INFJ:

你屬於最稀有的 INFJ 型人格嗎?這意味着什麼?

注意第三幅圖:兩者都屬於內傾型,但是INFP人格類型能夠流利表達「想法和夢想」。

INFP是帶有洞察力的靈感。

INFJ則是不帶有洞察力的見解。

在情緒低沉時:

INFP會在重溫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情感時感到迷失,變得敏感(但不是批判性)。

INFL也會迷失在虛無中,變得具有批判性(不是敏感)。

在絕望時:

INFP會通過傳統方式將創造力抹除(最終靈魂受到衝擊)。

INFL則會沉迷於享樂來抹去自己的思維(最終會感到不適)。

在面臨最嚴重的的侮辱/極度缺乏安全感/極度恐懼:

INFP——「你並不特殊」(或者是「你太敏感/天真/走神了」)。

INFJ——「你的見解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是「你的生命毫無意義」)。

INFP會因爲自己與衆不同並被其他人覺得獨特而感到驕傲。

INFJ會因爲自己不被理解或無法與其他人建立良好關係感到痛苦。

INFJ最大的功能不是「真實性」,而是「普遍意義」。他們只是一個容器,他們的F關注的是其他人,而不是自己(他們內心關注的是自己的思想以及見解——不是情感,有些時候他們甚至對於自己的情緒視而不見。)

正如Heidi寫得一樣,

「由於INFP往往極具創造性和個性化,大多數人很少會遇見和自己相像的人(包括其他的INFP)。因此,他們的人格類型只佔1%的人口——他們認爲這一點可以解釋他們的個性化,而事實上是因爲他們的內傾型情感讓他們與其他人不同。」

最深層的慾望:

INFJ希望獲得有關其他人的普遍洞察力。

INFP則希望能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展現自己。

INFJ vs ISFJ

兩者都善於分析,都追求邏輯性和真實。兩者都可能會是完美主義者。他們都覺得自己必須要獲得答案,可能會花數小時時間去做「研究」併爲未來做好規劃。兩者都富有洞察力。

最大的不同:

ISFJ想追求的是非黑即白——並且厭惡不確定性。

INFJ想追求的是抽象——「明確」的事物反而會讓他們感到厭煩。

他們互相是對方最討厭的人格類型。

關於兩者之間的混淆,最大的誤解就是:

a.) ISFJ支持SJ價值觀,但這是INFJ不需要的也是不想要的。

b.) ISFJ接受「積極」的INFJ價值觀,但不會體現「消極」INFJ型人格。

換句話來說:被誤認爲是NJ的SJ試圖擁有兩種人格類型最精華的部分。但是INFJ並不是2.0版本的ISFJ。他們兩者的主導功能是截然相對的。

ISFJ喜歡被明確界定的事物。

INFJ則根本不在意。

June曾寫道,SJ「希望事情被確定下來且做好決定」。

舉個例子,SJ是那些定義關係的人,他們會問:「我們是什麼關係」/「這段關係會發展到什麼階段?」直覺型的人通常不在意。

直覺型人格會因爲未知的事情感到興奮並會因未被界定的事物感到精力充沛。他們不會去尋求明確性。

ISFJ是細節導向型。

INFJ卻不是。

「直覺型感知會忽視細節。」

INxJ類型的人通常會讓SJ感到心煩,後者通常認爲前者: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不準確、粗心、不負責任、無能力、準備不足等等。

專家Susan Storm表示:「我們需要實感者...來幫助我們追蹤直覺型人格很有可能會錯過的一些細節。」

ISFJ的記憶力很好(或是相比其他人格更重視記憶力)。

INFJ則不是這樣。

Susan Storm表示SJ會吸收並且關注已經得到證實的事實,他們能夠很快回憶出這些事實。

在《Neuroscience of Personality》一書中,博士Dario Nardi寫道:「在回顧過去發生的事情時,ISTJ以及ISFJ很容易會進入一種專家的狀態...他們能夠極其詳細得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

他們「記得大量事實以及細節,這可以爲其提供確定的想法以及觀點...他們可以輕鬆回憶起過去的細節和經歷...並且能夠調取記憶,告訴你所有你需要的細節信息,以便做出下一步決定。他們不會犯那種疏忽性的錯誤,因爲他們非常仔細、負責且專心關注事實」。

但是Storm寫道,直覺型人格不善於記憶。Jenn Granneman也對此表示同意:他們不善於「記得發生過的事情的真實細節」。

ISFJ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並且追求穩定性的人格類型。

INFJ卻不是這樣。

Storm寫道,SJ「會非常仔細地作出決策。他們認爲自己是從錯誤、記憶以及受到的教育中進行學習的。他們會將獲取到的所有知識應用到自己的決策中。他們會爲自己生活中的人創造穩定性並且渴望在自己的生活中獲得穩定性」。

Jung表示直覺型人格「永遠不會出現在穩定、長期建立的環境中,這對他們來說有一種窒息感」。

ISFJ勤勉盡職。

INFJ則不是這樣。

ISFJ「很重視履行諾言...始終如一且值得信賴...他們尊崇責任,認爲要堅持完成項目,他們往往會害怕變化、未知或是不熟悉的情況」。

與之相反,Jung表示「一旦直覺型人格看不到較大的發展前景,他們就會冷酷無情得放棄一些事情,沒有任何考慮,也不會有任何留念」。

ISFJ生活在現實世界裏。

INFJ與現實世界不相符。

實感型人格:「以實際確切的情況來理解事物。他們會試圖用已有的細節信息來真實地再現事物。」

而直覺型人格「(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會從情景中理解事物」。

Carl Jung曾這樣描述過直覺型人格:

  • 其生活的方式恍若「現實世界根本不存在」一樣。

  • 對於「任何在他們無意識追求之外的事物」,他們表現出了「驚人的冷漠」。

  • 「對現實生活中的人表現出了驚人的漠然」。

  • 「你會發現他們不存在於大衆理解的現實生活中。」

  • 「讓其沉浸在無益的幻想中。」

  • 「從直接效用的角度來說,直覺型人格肯定是無益的。」

ISFJ人格永遠不會像上述這樣生活。

正如專家Susan Storm寫道:「我們需要實感者來提醒我們什麼是真實的。」

兩種人格都關注社會與人,但是:

ISFJ是針對明確的問題尋找明確的答案。

INFJ是針對抽象的問題尋找抽象的答案。

ISFJ服務他人是有着明確的期望值,比如說社會規範。

INFJ服務其他人時並未考慮社會規範。

在古怪方面:

ISFJ古怪的方面都是相關的——追蹤社交媒體賬號、放朋友鴿子、沉迷於Netflix——但這與那種在不相關的問題上表現古怪的人不同。

INFJ的古怪則體現在不相關的方面。他們不像是INFP那樣具有創造性,而是往往脫離於正常社會,很難向其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

兩者都會進行分析,具有批判性,但是:

ISFJ會重溫過去發生的事情以求合乎邏輯的解釋。

INFJ則會以理論角度來尋求邏輯解釋並且通常迷失其中(鮮少能重新回憶過去發生的事情)。

在絕望時:

ISFJ會通過頭腦風暴以及重新組合想法來擺脫確定性和穩定性(最終會變得焦慮)。

INFJ則會沉浸於享樂主義中忘卻想法(最終會感到不適)。

在面臨最嚴重的的侮辱/極度缺乏安全感/極度恐懼:

ISFJ——「你不可靠」。

INFJ——「你的觀點沒有任何意義」。

兩種人格類型存在孰優孰劣嗎?

當然不存在。

(這裏的孰優孰劣有什麼意義嗎?有什麼衡量的標準嗎?每一種人格類型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評判自己和其他人。)

看看身邊大多數的工作環境,你就會注意到——更多的是SJ人格類型在保證事情的有序進展。如果沒有SJ人格的努力,我們瞭解的文明也許會分崩離析。相比其他兩種人格類型,ISFJ更像是社會的支柱。

毋庸置疑,歷史進程中很多偉大的藝術、詩作以及表達人類精神和經歷的作品都是出於INFP之手。極少數人格類型在創造力方面可與他們相提並論。

爲什麼這一點很重要呢?

我已經說過了,這並不重要。

...前提是你感到幸福並得到了你所需要的。

如果你沒感到幸福,也沒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麼這一點就很重要了。知道你屬於哪種人格類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你起到幫助作用。

活了這麼多年,我之前一直認爲自己屬於INTJ人格。我也許一輩子會這麼認爲。但我並沒有像INTJ那樣生活。追求對於INTJ人格類型來說最幸福的東西並沒有讓我感到滿足。

因此,我僱傭了一個教練,他表示我是INFJ人格類型。在經過調查之後,我意識到自己之前一直陷入了Ni-Ti的環路中。我排斥社會,而更願意選擇「解釋」,這看上去很像是INTJ人格類型。

我原本認爲這一點很正常,但我意識到自己並不開心。這是因爲我的定位並不符合INTJ的功能。

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要知道自己屬於什麼人格類型——INFJ人格的定位是削弱自己的觀點,與其他人重新聯繫在一起...但是INFP的定位卻是新的想法,ISFJ的定位是弱化對於確定性以及聯繫他人的需求。

知道這一點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文章來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