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角色的母親們都去哪了?

 2018-02-24 08:00:00.0

...

利維坦按:總的來說,迪士尼作品大多講述的是「少年如何脫離家庭,克服苦難獨自成長」的故事,對於雙親的描寫不會占據過多畫幅,不然難免成為家庭倫理劇。想像一下辛巴從小被雙親撫養長大,必然會犧牲故事性。然而迪士尼作品的影響不得不說極為深遠,這其中也包括對「邪惡繼母」形象的長期建立,雖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社會映射——但客觀來說,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繼母形象」的刻板影響,可能與此也脫不了干係。




文/Leighann Morris

譯/清清

校對/黃譯瑩

原文/www.hopesandfears.com/hopes/culture/film/216573-disney-single-parents-dead-mothers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清清在利維坦發布



很多迪士尼動畫影片都有一個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影片中主人公的生身母親都不知所蹤。木偶故事裡的主人公匹諾曹是由其父親蓋比特(Geppetto)雕刻而成並負責看護的。而彼得·潘(PeterPan)是一個沒有母親的遺失男孩。還有貝爾(Belle,《美女與野獸》)、茉莉公主(《阿拉丁》)和《風中奇緣》里的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這些主人公要麼就是沒有母親,要麼就是母親已故。

若深入探究迪士尼製片廠推出的大量長篇經典動畫片,你會發現有很多這種類似的情節。影片中主人公的母親如果一開始有出現,那麼之後也多會被殺害、被捕或者是一開始就被『邪惡的繼母』所替代。甚至連《星球大戰》系列也效仿此種做法:無父無母的天行者(Skywalker)孩子們由他們的親屬撫養成人。

這些動畫故事集裡是否有一層更深的含義——迪士尼動畫純粹的童真模型。為了一探究竟,我們諮詢了動畫歷史學家、童話專家、活動家和神話學家。

缺失父母

...

《木偶奇遇記》

匹諾曹是一個木偶,沒有正真意義上的父親或母親。藍衣仙女(The Blue Fairy)充當它的母親,而蓋比特充當其父親。

...

《彼得·潘》

這群遺失的男孩沒有父母。他們讓溫蒂(Wendy)當他們的母親。

...

《石中劍》

亞瑟(Arthur),或者「華特」(Wart),是個孤兒。

...

《救難小英雄》

潘妮(Penny)沒有父母,但最後被收養了。

...

《奧麗華歷險記》

潘妮·福克沃斯(Penny Foxworth)的父母在整部影片中都在外出差。

...

《美女與野獸》

劇本里沒有說到貝爾的媽媽是誰。

...

《變身國王》

國王庫斯德(Kuzco)是個孤兒,人們認為他的家人已故。

...

《星際寶貝》

莉蘿(Lilo)和蘭莉(Nani)的父母在電影開始之前就已經死於一場車禍。

...

《加勒比海盜》

伊莉莎白(Elizabeth)的母親在影片中曾以父親所見幽靈的形式被提及,但其真人從未出現過。傑克(Jack)和威爾(Will)各自的母親也死了。

...

《無敵破壞王》

雲妮洛普(Vanellope von Schweetz)是一個系統錯誤人物,沒有父母。拉爾夫(Ralph)擔起了父親的角色。

...

《銀河護衛隊》

星爵(Star-Lord)的父親不見了(譯者註:實為斯巴達星王子),而他的母親在影片的一開始就死了。

...

《未來小子》

主角劉易斯(Lewis)是個孤兒,在未來的世界裡他還是一個拋棄了家人的父親,但後來他回歸了自己的家庭。



許多專家認為迪士尼的「無母親」情節——在過去的80年里被反反覆復使用——並不是一種巧合。然而,在2014年的一次採訪中,甚至連《獅子王》的製片人唐·哈恩(Don Hahn)也將此歸因於華特·迪士尼(WaltDisney)個人的童年創傷。據哈恩透露,迪士尼有意取消在劇中寫死,或者取代生母的角色,是因為他對自己母親的死抱有愧疚。在1937年成功推出《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之後,他和哥哥羅伊(Roy)給他們的父母在靠近迪士尼公司所在地——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Burbank)的北好萊塢(North Hollywood)給母親弗羅拉(Flora)和父親伊利亞斯(Elias)安了自己的家。也正是在這個新家裡,一年以後,母親弗羅拉死了。



...

迪士尼的父親伊利亞斯和母親弗羅拉。圖源:Pinterest



「華特·迪士尼曾經有叫過公司的幾個夥計過來幫忙修理家裡暖氣,但是當他的母親和父親搬進去的時候,暖氣發生泄漏,造成了母親的死亡。管家第二天過來時,把他的母親和父親拖到屋門前的草坪上,父親受傷被送去醫院,但是他的母親卻死了。從那以後,他對此事絕口不提,其他人也一樣。他從此不再提這件事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負有責任。」

——唐·哈恩



格林歷史傳統



佛羅拉·迪士尼死於1938年,而在這之前《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已經完成了製作且發行了。而《小鹿斑比》和《木偶奇遇記》也已經在製作中。

動畫歷史學家麥可·巴里耶(MichaelBarrier)在接受《希望與恐懼》雜誌採訪時說道:「迪士尼這樣寫單親,有一部分原因純屬是故事情節的需要,比如《木偶奇遇記》裡面,蓋比特是一個鰥夫還是一個單身漢?我認為無論是科洛迪(Collodi)還是迪士尼都沒有為我們提供一個答案。這些故事源於古老的神話且被傳頌了幾千年,均反映了故事講述者當時的習俗、規範和價值觀。」

《邪惡新世界:童話、兒童和文化產業》的作者傑克·賽普斯(JackZipes)告訴《希望與恐懼》說:「從歷史上講,從中世紀到20世紀早期這段時間的人的壽命並不是很長,女性常常死於分娩。所以,儘管男性在喪妻之後會儘快迎娶新的妻子,就像《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里情節一樣,但還是會存在許多單親家庭。」

影片中母親被殺害/或者被捕

...

《小飛象》

金寶太太(Mrs. Jumbo)在影片中大多數時間都是被關著的,但沒有被殺害。

...

《小鹿斑比》

斑比(Bambi)的媽媽死於槍擊。斑比的父親在母親死後才出現。

...

《森林王子》

毛克利(Mowgli)的狼媽媽拉克莎(Raksha)被謝利·可汗(Shere Khan)殺害。

...

《狐狸與獵狗》

托德(Todd)的母親死於槍擊。



...

《小美人魚:愛麗兒的起源》

愛麗兒(Ariel)和姐姐的母親雅典娜女王(Queen Athena)被海盜殺害。她的父親因此成了鰥夫。

...

《鐘樓怪人》

卡西莫多(Quasimodo)的母親被弗羅洛(Frollo)殺害。影片中沒有說明父親的去向。

...

《泰山》

泰山(Tarzan)的生身父母都已被薩伯爾(Sabor)殺害。

...

《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

公主基達(Kida)的母親在試圖拯救亞特蘭蒂斯的第一次命運時被殺。

...

《海底總動員》

尼莫(Nemo)的母親卡洛兒(Coral)(以及尼莫所有的兄弟姐妹)被一條梭子魚殺死了。

...

《熊的傳說》

哥達(Koda)的媽媽被肯尼(Kenai)殺死了。

...

《冰雪奇緣》

艾莎(Elsa)和安娜(Anna)的父母在一次海難中喪生。克里斯多福(Kristoff)是一名孤兒。

《百變小紅帽:性,道德和童話故事的演變》(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 Sex, Mora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a Fairy Tale)的作者凱蒂·奧倫斯坦(KatieOrenstein)贊成這一說法。她告訴我們說:「繼母的角色是很常見的,而且遺產紛爭是件大事。在19世紀的歐洲,一個農婦大約會生7個孩子,就算她自己能夠熬過所有的艱難困苦活下來,她也只能養活一半的孩子,而另一半會死掉。

童話故事有意設置主角的父母雙亡,沒有父母或者對父母忽略不談,有可能是為了告訴觀眾們一個道理,即外人的援助也能指引他們成長。大多數被迪士尼改編的童話故事都在重複這樣一個精彩的故事原型,即一位年輕的主人公被迫獨自一人在生活中闖蕩冒險。沒有父母的指導和保護,這個主人公會學到克服障礙所需要的經驗教訓,並且最終戰勝逆境。這種成長人生的結構是一則寓言:在沒有父母輔助的情況下,也能夠在「現實世界」中生存和發展。

例如,由費利克斯·薩爾騰(Felix Salten)於1923年創作並被迪士尼於1942年改編的《小鹿斑比》。故事裡的斑比在母親死後,被迫練就一身在森林裡生存的必要本領——如果這個角色還有父母的監護,那它就不會有這樣的經歷。

養母和邪惡的繼母

《斑點狗》

帕爾迪達(Perdita)是其他84隻小狗的繼母。

...

《泰山》

卡娜(Kala)是母猩猩,它把幼小的泰山撫養長大。

...

《森林王子2》

梅莎(Messua)是毛克利的養母。

...

《小鹿斑比2》

米娜(Mena)是斑比的養母。

...

《長髮公主》

監護人葛索(Gothel)在拉帕澤爾(Rapunzel)還是嬰兒時就把她從父母那邊綁架過來。

...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皇后格里姆·希爾德(Grimhilde)是白雪公主的繼母。

...

《灰姑娘》

特里梅因夫人(Lady Tremaine)是灰姑娘的繼母。

...

《魔法奇緣》

納瑞薩皇后(Queen Narissa)是愛德華(Edward)王子邪惡的繼母。

問題型模式,公主變強大



由於失去雙親中的一個,本身就是件讓人驚恐害怕的事情,作家、活動家和電影製作人詹妮弗·鮑姆加德納(JenniferBaumgardner)在《希望與恐懼》上這樣說道:「單親模式帶給孩子們的是原始的恐懼。作為一名女權主義者,我關心的問題是,迪士尼是如何在影片中描繪這種原始的恐懼的,例如在《小鹿斑比》里,失去母親會讓人看了悲傷,但主人公也因此得以成長,似乎母親就是一道獲得力量和成長的阻力。」

藝術歷史學家,活動家和作家艾米·理查茲(Amy Richards)也持相同的看法。她說:「女性在完成繁殖後代和性對象的任務後像這樣被犧牲,在我看來,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女性會有同樣的遭遇。」她認為,這種事情不容小覷,因為這與現實生活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例如,博科聖地組織(BokoHaram)綁架,強姦,強迫少女受孕,最後將她們遺棄。「這顯然是個極端的對比——但是,比這更為尋常的案例也同樣存在,被性『利用』之後就遭到拋棄,這和僅僅作為性對象或者生育工具而出現的情況是一樣的。

在19世紀,故事講述者的陣地轉移到了文學上,並開始預設父親的角色。到了十九世紀末,正如賽普斯在《邪惡新世界》中所指出的那樣,文學形式的童話故事主要是由男性(安徒生、格林兄弟、威廉·豪夫、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路德維希·貝希斯坦、卡爾·愛華爾德、喬治·麥克唐納、路易斯·卡羅爾)創作和收錄的。當華特·迪士尼改編童話拍成影片時,他可以選擇加入母親的人物角色,但是他並沒有選擇這麼做。

「他們是在讚美美國式的個人主義和男性威力。在被迪士尼改編搬上熒幕的傳統童話故事裡,主要的情節基本不會被改動,這是因為迪士尼及其同事都普遍認同行動的思想內涵。因此,迪士尼在刻畫男女角色時,分工很明確,女的去管家務,男的去負責行動和提供力量。」

——傑克·賽普斯,《邪惡新世界》



在和賽普斯交談時,我們問到:迪士尼的大量影片中採用的這種單親模式,是否與創造者的生活有相似之處。

賽普斯告訴我們說:「華特是一個『快樂』的已婚男性至上主義者。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這段時間裡,他推出的前三部影片都是由他親自指導的。然後在他去世的那段時間裡,作品的發行就中斷了。《美女與野獸》是迪斯尼公司為壟斷童話市場而進行的新嘗試。那時離婚率不斷上升,導致現在有很多單親家庭。所以,如果這裡面存在著與社會和政治的平行關係,那這和美國人現在結婚與否的選擇也有關。」

單身母親和單身父親

...

《救難小英雄澳洲歷險記》

科迪(Cody)的媽媽是個寡婦,他的父親從未出現過。馬拉胡特(Marahute)的幼崽們的父親被麥克利奇(McLeach)殺害。

...

《小飛象》

金寶夫人是個單身媽媽。影片沒有提到金寶先生(Mr. Jumbo)的去向。

...

《獅子王》

莎拉碧(Sarabi)是辛巴(Simba)的母親,是個寡婦。莎拉菲娜(Sarafina)是娜拉(Nala)的母親,在影片中是位單身媽媽,因為娜拉的爸爸沒有出現。

...

《獅子王2:辛巴的榮耀》

茲拉(Zira)是努卡(Nuka),維塔妮(Vitani)和高孚(Kovu)的母親,也被認為是位單身媽媽。影片中沒有出現孩子們的父親。

...

《美女與野獸》

波茨太太(Mrs. Potts)是個單身媽媽。她是個茶壺。

...

《公主與青蛙》

尤朵拉(Eudora)是蒂安娜(Tiana)的母親。她的父親詹姆斯(James)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

《玩具總動員三部曲》

只有安迪(Andy)的媽媽出現在影片中;沒有父親的身影(有可能,他們已經離婚了。)

...

《星銀島》

莎拉·霍金斯(Sarah Hawkins)是吉姆(Jim)的媽媽,是個單身母親。吉姆的父親利蘭(Leland)很早之前就離開了家,離開的原因不詳。

...

《美食總動員》

迪亞戈(Django)是雷米(Remy)的父親。雷米的母親在影片中從未被提及。林圭寧(Linguini)的父母均過世。

...

《阿拉丁》

阿拉丁後來找到了父親。阿拉丁說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母親。茉莉公主(Jasmine)只有父親,影片中沒有說到她的母親。

...

《妙妙探》

海勒姆·弗拉維沙姆(Hiram Flaversham)是奧莉薇·弗拉維沙姆(Olivia Flaversham)的父親。她的母親在影片中也沒有被提及。

...

《蟻人》

漢克·皮姆(Hank Pym)是一個鰥夫。妻子死後,由他一人把霍普·凡·戴因(Hope Van Dyne)拉扯大。

...

《美女與野獸》

莫里斯(Maurice)是貝爾的父親。關於貝爾的媽媽,影片隻字未提。

...

《風中奇緣》

酋長波瓦坦(Chief Powhatan)是個鰥夫,是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的父親,他的妻子在多年前就去世了。

...

《創:戰紀》

凱文·弗林(Sam Flynn)是個單身爸爸,是薩姆(Sam)的父親。凱文的妻子已故,而薩姆一直以為自己的父親也死了。

「複雜」的解讀



小說家和神話作家瑪麗娜·沃納(Marina Warner)在《缺席的母親:老故事裡為難女人的女人》(The Absent Mother: Or, Women Against Women in the "old Wives'Tale")里寫道:「最受歡迎、最經典的童話故事裡總會有很多邪惡的女性人物,而善良的母親通常會在故事的開頭就死去,而那些像莎士比亞所寫的浪漫劇《伯里克利》(Pericles)和《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一樣講述母親奇蹟般回歸的故事,並沒有獲得像《灰姑娘》、《白雪公主》這種寫母親被女魔頭排擠的故事受歡迎。」

精神分析學家布魯諾·貝托漢(BrunoBettelheim的)認為,這其中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在其著作《著迷的作用:童話故事的意義和重要性》中,貝托漢斷言(已故的)母親和(邪惡的)繼母在我們情感分化和複雜人際關係中扮演了兩個相應的角色,代表了愛和排斥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情緒。

典型的童話故事將母親的角色分為一個好(通常是去世的)母親和一個邪惡的繼母,這對孩子是有益的。當真正的母親不全是好的時候,這不僅是一種保護內在好母親的方法,而且它也允許對這個壞的「繼母」感到憤怒,而不會危及到真正的母親的善意,孩子能夠將生母和繼母區別對待......童話故事給我們展現了孩子如何處理這種矛盾的情感,如果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剛開始無力處理好這種矛盾的情感,就會被壓抑。邪惡繼母的幻想不僅保護了好母親的完整性,也讓她對自己的憤怒的想法和願望感到內疚——一種會嚴重干擾與母親良好關係的內疚。

——布魯諾·貝托漢, 《著迷的作用:童話故事的意義和重要性》



這種障礙也提醒我們,不是所有的迪士尼電影展現的都是單親父母的故事:「別忘了其他迪斯尼動畫片中的完整家庭——小鹿斑比既有父親也有母親(雖然母親在影片中去世了,且鹿爸爸會常常冷淡地對待他),那群斑點狗是一對夫婦和小狗們組成的集體(帕爾迪達發現這84隻小狗沒人保護免受屠殺,於是就收養了它們,加起來一共養了99隻,再加上它們夫婦二人就一共是101隻斑點狗)」,此類的動畫還有《小姐與流浪漢》(Ladyand the Tramp)等等。我不確定迪斯尼卡通里的單親父母是否足夠多得讓人對它們進行這樣的概括。」他舉出的絕大多數例子,和許多非虛構的家庭一樣,幾乎是不「完整」的。

障礙還表明,迪士尼使用這麼一個無父母的結構是因為故事發展的需要:「這可能只是一個便利的問題。在《小飛象》中,按理說,應該有個金寶先生,但是如果沒有他的出現,故事會進行得更順利。」哈恩也是這部動畫的製作人,他也認為這些情節是「實用性」的工具。正如他曾在《魅力》雜誌上所說:「影片時長80到90分鐘,而迪士尼電影都是關於成長的,它們描述的是人生中必須承擔起責任的那段故事。辛巴離家出走後不得不又折回來。簡而言之,當你讓它們失去父母時,他們會成長得更快。斑比的母親被殺了,所以他必須長大。貝爾只剩下父親了,但是父親後面又不見了,因此她不得不接替父親的位置。這就是一種故事設計。」

不論設計與否,從母親的缺席、母親已故、邪惡的繼母再加上一個不那麼完整的家庭,故事中都貫穿著這麼一個性別模型。這個模型由來已久,一直控制著故事的情節發展,觀眾得以從迪士尼人生經歷中產生了共鳴。這一點很現實,不容被忽視。




...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微信號 thegoat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