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們因各種醜聞接連遭遇控訴,但大多用戶的反應竟然是這樣的

 2018-04-01 23:00:51.0

來源 | Wired

編譯 | 王藝、高靜宜

編輯 | 宇多田



當下,科技巨頭們似乎陷入了被動,正在與一波波批評浪潮不斷進行鬥爭。

其中,Facebook 和 Google 算是首當其衝。前者被用戶控訴充斥着虛假的新聞信息,還被指控向俄羅斯出售政治廣告;而後者則被競爭對手指責歪曲搜索結果,甚至其女性員工還起訴公司在薪酬和晉升方面存在性別歧視。

總之,自由主義者抱怨這些平臺能煽動並導致仇恨言論的蔓延,而保守派人士卻認爲平臺壓制了人們的言論自由,一些制定政策的人則想對這些愈加強大的科技公司加以約束。

然而,如果你藉此來問一個美國人「他對這些公司有什麼看法」,是永遠沒法得到一個統一答案的。

本週二,調查機構 Morning Consult 發佈了一份公司好感度調研報告。報告中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裏,人們對亞馬遜、Facebook 和谷歌的好感度一直保持在穩定狀態。

雖然每週結果都會存在一定的波動,但總體來說,人們對這些公司的好感度並沒有下降。

截至上週四,谷歌獲得了 88% 受訪者的認可,只有 6% 的受訪者對谷歌持有負面態度。此外,根據 Morning Consult 定義的「淨支持率」這一概念,谷歌的淨支持率達到了 82%,亞馬遜爲 77%,Facebook 爲 60%。



一般來說,當消費者不滿意時,這些調研數字很可能會下滑,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受訪者對公司的態度變得消極。這樣的情況在今年 4 月份發生的「美聯航暴力拖拽華裔老人下機事件」中曾有所體現,使得公衆對航空產業整體的支持率都呈現下滑狀態。雖然在那之後的淨支持率有所恢復,但仍然不容客觀。



無獨有偶,市場調查機構 YouGov BrandIndex 也通過讓消費者票選的方式展示了公司的「品牌健康指數」,並將消費者的滿意度、品牌信譽、以及「消費者是否會向其他人推薦該品牌的產品或服務」等因素考慮在內。

公司發言人 Drew Kerr 表示,從 2016 年 9 月到 2017 年 9 月這一年的時間裏,亞馬遜、Facebook 和 Google 的品牌健康指數在統計中並沒有顯著的變化。

與此同時,一些其他科技公司的「品牌健康指數」則有所提升,包括 Instagram(Facebook 旗下)、Netflix、Snapchat、Spotify 以及 WhatsApp(Facebook 旗下)。

此外,BrandIndex 的數據表明,Chipotle(連鎖餐飲;飲食衛生問題)、Equifax(信用評級機構;數據泄露問題)以及 Volkswagen(大衆汽車;尾氣排放醜聞)等公司等在面對公關危機後,品牌健康指數出現了急劇下降。



最近,儘管 Facebook 從 BrandIndex 的「全球健康品牌」美國地區前十名跌出。但 Kerr 認爲,這一現象不應該被過度解讀,因爲 BrandIndex 正在跟蹤的美國品牌有 1700 個之多。

「由於參與比較的品牌數量衆多,任何一個跌出前十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這一美國地區的評比是由美國消費者選出的,但在全球範圍內,Facebook 仍然緊追谷歌和 Youtube, 位列第三名。



糟糕的公衆印象似乎並沒有影響 Facebook 與谷歌的受歡迎程度。今年 7 月,Facebook 在二季度財報中,宣佈其北美月活用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4.4 個百分點(但當時的數據不包括 Instagram 和 WhatsApp)。谷歌全球廣告點擊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52%,爲其美國市場增收 23%。

Morning Consult 發言人 Jeff Cartwright 認爲,其實很難說科技公司的公關危機爲何沒有像美聯航影響航空業一樣導致科技行業向不利的方面發展。

「或許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公衆對於這些公司的新聞關注度不高,或者人們相信這些公司做帶來的價值遠比他們的負面新聞要高。」

Cartwright 稱,Morning Consult 的調查結果建議人們不要以虛假新聞的傳播爲理由譴責 Facebook 和谷歌。在去年 12 月發起的一次投票中,他們發現,大多數受訪者認爲搜索引擎以及社交網絡平臺需要肩負起打擊網絡虛假信息傳播的責任,而另外一小部分人認爲個人用戶纔是更應該負責的一方。

Scott Morin 是一位居住在俄勒岡州科貝特市的 46 歲的工程承包商,他對於假新聞、網絡隱私、以及社交網絡成癮的現象頗爲關注,但他認爲,以上三點無法構成他聲討例如谷歌、Facebook 等科技公司的原因,也不會因爲這些就減少對這些網絡應用的訪問。

「這些應用是雙刃劍」,他說,「決定內容真實與否的責任不應該在 Facebook」,但他又補充道,「但是 Facebook 確實應該爲他們頭條上推薦的內容負起責任。」

同樣居住在俄勒岡州的 Josh Navarro 是一位住在戈瑞仙姆市的 17 歲少年,他表示正在限制自己使用 Gmail 的次數,因爲他擔心谷歌在偷窺他的郵件(谷歌在去年六月曾宣佈,再也不會爲廣告用途而掃描用戶郵件)。但是他也承認,這些擔心並不能讓他停止使用 Gmail。

總之,目前科技公司的做法似乎並沒有越過像以上兩位網絡用戶的接受底線。這不由讓人想起在 2013 年,由於斯諾登披露了科技公司向政府提交用戶數據的真相,當時互聯網相關的品牌無一不遭受重創。雖然後來事態回暖,市場有所反彈,但終究,會有再次落下的一天。

文章來源:機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