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藏的動物,估計大家首先想起來的就是氂牛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氂牛,氂牛和普通牛的區別是什麼呢?
...
氂牛是什麼?
氂牛是以中國青藏高原為中心,及其毗鄰高山、亞高山高寒地區的特有珍稀牛種之一,有「高原之舟」和「全能家畜」的美譽。
氂牛能適應高寒氣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除人類外)哺乳動物,分布於中國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
氂牛的藏語叫雅客,世界通稱為「yak」,即藏語譯音。 氂牛叫聲像豬鳴,所以又稱豬聲牛。西方國家因其主產於中國青藏高原藏族地區,也稱西藏牛。氂牛尾如馬尾,所以又名馬尾牛。
原始氂牛在距今三百多萬年前的更新世生存,廣布於歐亞大陸東北部。後來,由於地殼運動、氣候變遷而南移至中國青藏高原地區,並適應高寒氣候而延續下來,演化為現代氂牛。
氂牛對藏民的意義:
氂牛全身都是寶,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人們喝氂牛奶,吃氂牛肉,燒氂牛糞。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帳篷,皮是製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於農耕,又可作高原運輸工具,為當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產生活必需品,是青藏高原牧民的重要生活和經濟來源,也是當地畜牧業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畜種。
氂牛作為一種「全能」家畜,在遺傳上是一個極為寶貴的基因庫,對人類有著不可忽視的社會及經濟意義。
氂牛體型特點:
氂牛體形防寒保暖,體軀緊湊,頸短耳小,皮厚表面積小;汗腺機能極不發達,被毛長度、細度不等且隨季節變化,體側及下部裙毛密而長,可禦寒防濕,適宜寒冷氣候。
胸廓大,心胸發達,氣管粗短,紅細胞大,血紅蛋白含量高,呼吸、脈搏快,適應高原缺氧環境。
嘴巴寬大、嘴唇靈活,能啃食矮草;蹄質堅實且有軟墊,性情溫順,反應靈敏,建立的條件反射比較鞏固,容易調教;抗病力強、抗逆性強、合群性強、食性廣、耐饑渴、耐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
...
氂牛和普通牛的區別:
氂牛是高寒地區的特有牛種,草食性反芻家畜。氂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主要產於中國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
適應高寒生態條件,耐粗、耐勞,善走陡坡險路、雪山沼澤,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稱。氂牛全身都是寶。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
人們喝氂牛奶,吃氂牛肉,燒氂牛糞。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帳篷,皮是製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於農耕,又可在高原作運輸工具。
氂牛還有識途的本領,善走險路和沼澤地,並能避開陷阱擇路而行,可作旅遊者的前導。
黃牛是中國固有的普通牛種。其在中國的飼養頭數在大家畜中或牛類中均居首位,飼養地區幾乎遍布全國。在農區主要作役用,半農半牧區役乳兼用,牧區則乳肉兼用。
其體形和性能上因自然環境和飼養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可分為3大類型,北方黃牛、中原黃牛和南方黃牛。黃牛被毛以黃色為最多,品種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紅棕色和黑色等。
頭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圓形。體質粗壯,結構緊湊,肌肉發達,四肢強健,蹄質堅實。中國的黃牛大約有25種,排在前五名的有:南陽牛、秦川牛、魯西牛、延邊牛和晉南牛,合稱為中國五大良種黃牛。
區別:
環境不同:氂牛是高寒地區,黃牛飼養地區幾乎遍布全國。
作用不同: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耗牛,還有識途的本領。黃牛主要作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