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偉達創始人和 CEO 來親自告訴你,他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來世界以及成功

 2017-09-21 07:18:18.0

原採訪錄音:https://audio.36krcnd.com/201708/11063221/hjvjcg9t3t80rrk5.mp3

在英偉達開發者大會(GTC)上,我和英偉達的創始人及 CEO 黃仁勳 (Jensen Huang)聊了聊。

對於我而言,他是一個充滿了張力和讓人好奇的人。暫且不提他的華人身份,也不提他曾經的炸掉北軟和 EA 的言論,僅僅是在人工智慧領域最近幾年的風雲際會,已讓他和他的公司添加了很多戲劇性。

一點簡單的背景就是,之前誰也沒想到 GPU 可以在人工智慧領域起到關鍵作用,而英偉達恰恰是最好的 GPU 廠商。因此,這家本來在晶片市場上份額不大的公司,突然就成為了對人工智慧行業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說,幾乎所有涉足人工智慧的廠商都在用它家的晶片。

這種戲劇性到現在依然在發酵:你能看到它的股票從去年5月的50美元左右,漲到了今年的138美元;而晶片巨頭英特爾最大的幾筆並購,都是為了能讓自己在和英偉達的 AI 競賽中得到更多籌碼;而 Google 上周發佈的新產品 Cloud TPUs,大家也首先拿來和英偉達的產品來比一比。

我很好奇黃仁勳如何看待這種運氣,以及接下來對未來的競爭;我也很好奇他對於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看法。對於運氣這碼事,他出人意料的坦誠;而對於人工智慧,他似乎尤其在意“人工智慧的民主化”。

鑒於他是如此成功的創業者,並且已在矽谷經歷了那麼多年的風雲,因此我也向他討了一些人生忠告。

希望大家能從這次音訊訪談中有所得。音訊的前 25 分鐘是中文翻譯版本,後 25 分鐘是應讀者要求放送的全英文版本。訪談全文也全都轉錄成為了文字,附在下面。

Enjoy!

現在有一些關於 AI 的探討, 例如 Elon Musk 說,AI 對整個人類文明都是一種威脅,但可能吳恩達教授或 Yann LeCun 教授並不同意,所以您的觀點是什麼?


我想他們都是對的。

原因是,我相信 AI 是這個世界上我們所知的最強大的一種科技。它當然是運行在電腦上的,但是要比電腦此前做過的任何事都要強大得多。只要是強大的科技,就需要用一種智慧和慎重的方式來讓它演進和對它進行使用。對化學品需要用一種慎重的方式來使用,因為化學品可以製作成化學武器;我們也需要用一種慎重的方式來使用核燃料,因為它同時也是核炸彈的原料;我們也需要很審慎地去使用互聯網,因為恐怖分子會用互聯網工具去彼此通訊。

所以,所有技術都需要用有智慧的並且慎重的方式去對待,而這種方式是通過公開討論獲得的,是需要思維開明的人來進行公開的探討:討論其中的危險,技術本身的力量,以及可能帶來的福利。

所以我覺得談論這些是很好的,進行對話是很好的解藥。

第二個原因是,任何強大的力量,必須能讓每個人都獲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讓 AI 民主化,讓每個公司、每個國家、每個學生、每個研究者都能觸及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

說到短期內,接下來的十多年,AI 並不會一夜之間成為一種超能力,甚至在更長時間內都如此。AI 會是特定領域特定功能以特定的方式去演化。比方說會有會開車的 AI 出現,但它不知如何去洗盤子;會有 AI 知道如何改進我們的洗碗機,但是不知如何給我們的地板吸塵;會有 AI 能為地板吸塵但不知如何幫我們閱讀郵件。這樣的分門別類,讓這個世界上會有很多術業有專攻的 AI,而所有這些術業有專攻的 AI 會讓我們變得效率更高。所以在接下來的數十年,我相信 AI 會給我們帶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效率提升革命。而我們現在能做的所有的事都會被自動化。

AI 其實是對自動化的自動化。上一次工業革命是對機械力量的自動化;而在之前的工業革命是將種植糧食的農業自動化;而這一次是將自動化給自動化。這會帶來很多超乎想像的好處。

所以我覺得雙方都是很正確的。但我們需要有一種健康的,觀點彼此衝突,越衝突越好的對話,這樣我們就能發現未來的變數在哪裡,問題在哪裡。另外一方面,我也覺得我們應該儘快地使用它,因為它可以增加我們的效率,幫助人們改善生活。


所以在接下來半年到一年中,您希望看到人工智慧領域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希望看到兩件事情。

一個是,我想要看到研究人員能接著往前推動科技前沿。我們已從卷積深度神經網路發展到了時間遞迴神經網路,有 TensorFlow 版本的遞迴神經網路 LSTM,或者另外一種版本 Gated Recurrent Unit,我們現在也有增強策略網路(reinforcement learning),這個後來發展出了有突破性的 AlphaGo;這個領域還有各種各樣關於語音辨識的突破,例如百度的 Deep Speech,已經到達了超越人的水準;在神經網路上還有其它的一些突破,例如生成對抗性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在這個領域正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突破,例如風格遷移和圖片增強。誰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一些什麼呢。

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看到,當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得以應用時,我們可以預訓練(pre-train)網路,並將之運用到兩個或更多的應用上;我們也會看到模仿網路(imitaion networks);我們還會看到各種突破融合在一起。

所以我想說的第一點就是,我覺得研究人員會推動最前沿的人工智慧技術,持續地向各種可能性推進。

我想看到的第二點是,關於我們的產品 Volta 可能會產生的影響。我們為 Volta 製造的新性能,能夠允許我們將過去數年間開發的網路拿出來,並將之投入生產。

今天這些高度規模化的資料中心對 AI 的使用依然非常少。我們知道從搜索,到圖片識別,到語音辨識,再到自然語言翻譯,所有關於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我們都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所以第二點我要說的是,任何一個高度大規模的 互聯網服務提供者,都會將人工智慧運用到他們的資料中心去。出於這一點,我們這次也介紹了另外一個 Volta 的新功能,就是 Volta 在“inferencing”(推理)上的表現,和我們過去的產品相比,增加了 50 倍。Volta 的 inferencing能力跟帕斯卡(Pascal)相比,是 30 到 50 倍那麼多。這是一個超級大的提升,這對於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的好處就是,它能用非常節省成本的方式將 AI 的能力應用到整個資料中心;否則,如果沒有這樣的加速器,一個 Volta 他們得需要用 400 到 500 個 CPU 來替代。所以這在成本節約方面也是我想要看到的。


你們是用什麼樣的研發方式,來確保自己能夠為未來做好準備的呢?


英偉達在創新和發明上,有著很深的歷史和很深的文化,這是我們的一部分特質。我們喜歡嘗試新東西,我們喜歡去做那些之前沒有做過的那些事情,我們也喜歡那些特別難做的事情。只要這些事情是有突破性的,是在拓荒,能夠對這個社會產生作用,這就是我們想要去嘗試的事。所以,我們會去探索各種不同的領域,從虛擬實境,到人工智慧,再到機器人,無人車,我們一直在這些領域的前沿做出推動。


在收購上是否有什麼計畫?

我們一直在看是否有收購的機會。我們有一整個生態系統,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合作夥伴,他們都建立在我們的 CUDA 計算架構上。在 CUDA 平臺上,全世界有著 50 萬個開發者,而且 CUDA 已經被下載了上百萬次。這些開發者可能是在為已存在的公司進行軟體發展,例如很多中國的了不起的公司,像百度、騰訊、阿裡巴巴,科大訊飛等等;還有一些是在創建的新公司,例如中國的圖森科技。

在今年英偉達的開發者大會( GTC) 上,有 1300 個使用英偉達平臺的創業公司,80家人工智慧公司,50 家虛擬實境公司,20 家無人駕駛公司。

所以我們是創造了一個平臺,大公司小公司都在用。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合理,我們就可以對這些公司進行投資。我們肯定會和他們合作,理由充分的話,我們也會進行收購。

但對於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更願意去建立平臺,讓別的公司可以受益和成長。


在 AI 領域英偉達處在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我們現在在AI領域的地位的確還不錯。當然我們建立的計算平臺也的確對 AI 社區非常有幫助。我們會非常努力地工作,讓技術變得更好,這樣 AI 社區可以依賴我們去做更好的研究和開發。

我們同樣也得接著鞭策我們自己,讓我們的平臺更加先進,並能運用到最前沿的 AI 終端設備上。所以我們也宣佈了AI 終端人工智慧計算設備 Jetson,可以用在無人機、機器人、建築物,廠房,商店等等。我們甚至開源了一些我們研發的關於 AI 處理的技術。

我們非常努力的工作,來讓 AI 能更多地被接受使用。我覺得對於我們所有人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在近期內,讓 AI 發展得足夠繁盛,並能夠整合到世界各地的產品中去。我們得確保,能去教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程式師如何去使用 AI。所以我們開始了一個項目,叫做深度學習學院(Deep Learning Institute)。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去教別的程式師如何去使用 AI,如何使用深度學習,如何發展網路。

所以我們一方面非常努力地工作,去拓展我們的計算平臺,並放到世界各地去;同時也教開發者工程師們使用 AI,將我們的技術授權,這樣 AI 就能運用到我們所觸及不到的地方。這兩方面放在一起,就可以讓 AI 成長得非常好,而且非常有用。


對於整個 AI 產業,現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對於整個產業而言,現在最大的挑戰是知識,即如何理解這個技術。

深度學習還是非常新的,在這個世界上卓越的能為深度學習作出貢獻的工程師不超過1萬吧。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有幾百萬的軟體工程師,未來某一天可能會有幾百萬的人工智慧工程師,這就是未來。所以我們現在要成長,要繼續投資和擴大關於深度學習方面的知識,我們需要持續拓展深度學習的能力,這就是整個行業正在面臨的挑戰。


您也支援了李飛飛教授的 AI4ALL 項目,可以講講這背後的故事嗎?

我們公司的一個員工在幫助飛飛的實驗室,在斯坦福暑期學校贊助和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這個暑期學校是為那些願意學習 AI 的女孩舉辦的。坦白說,最後的效果超出我的想像,首先這些女孩子非常非常的聰明,她們已經很有經驗了,智商也很高,甚至超出了她們的年齡,這對我而言都讓我印象深刻。第二,這幫助我意識到了人工智慧應該讓每個人都從這種技術中受益。

所以當飛飛和我聊 AI4ALL 這個想法,以及聊她如何喜歡給予年輕人指導,讓年輕人們意識到 AI 的能力和潛力,以及如何將 AI 使用在不同領域,例如醫學、藥物、農業或藝術,或運用到整個國家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興奮。我很激動能成為第一個支持 AI 4 ALL 的人,當然之後也會有更多的資助者,因為這是一個很偉大的事業,而我會為之搖旗呐喊。


聊一下中國吧,對於中國的公司而言,他們的劣勢和優勢是什麼?


中國的優勢在於,中國是一個封閉的互聯網世界。中國的劣勢,和優勢是同一個答案,那就是一個封閉的互聯網世界。

原因在於,一方面,你在互聯網上看到的所有機會,在中國也都有存在,所以對於中國公司而言,需要中國自己的搜尋引擎公司、線上視頻公司、社交網路公司,各種各樣中國自己的公司。所以對中國的公司而言,他們有機會建立一個互聯網,這個互聯網和世界其它地方類似,但也和世界其它地方不同,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機會,這是優勢。

另外一方面,如果一個社會能有能力去開放,去從每個人身上學習,每個人也都能彼此學習,這種能力是很強有力的。

所以只要中國公司,一方面能夠在中國得天獨厚的條件下成長繁榮,另外以方面也能夠向西方學習,和西方分享,只要這一切發生,那對我們每個人都會是雙贏的。

我認為今天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和 IT 公司都是很成熟的,也和世界上別的地方的公司一樣先進。而且坦白的說,這些中國的互聯網服務商和應用程式,可能要更加先進。中國人使用數字支付的要比在美國多;中國人用聊天軟體保持聯繫、工作、支付、都比西方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先進。我覺得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所以我想 AI 在中國發展會非常的快,因為所有 IT 公司大多數都是互聯網公司,而互聯網公司在商業和策略上都有極大地興趣來盡可能快地部署 AI。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和 IT 公司已經在部署和發展 AI 了,我非常高興看到這一點。


中國 AI 發展會超過矽谷嗎? 李開複最近接受採訪時說,因為中國有更多的資料,更多的人才,中國政府也比美國政府更支持 AI 的使用,所以有可能會超越矽谷。您怎麼認為?


在某種程度上我不覺得這個很重要。

因為,AI 是用一種開放的方式在發展。你看,中國的公司在閱讀大量的美國論文,現在在美國,我們也需要去學一點中文,這樣我們就可以閱讀中文論文了。

但我們需要彼此學習,這樣人工智慧就能對整個社會都帶來益處。我們應該提高這種能力,開放開放再開放,這樣才能將這種技術民主化,讓每個人都受益。

這本質上不是國家間的一種競賽。公司之間的競賽這是沒問題的,但是不要成為國家本身的競賽。我覺得為了人工智慧能夠發揮出其最好的作用,應該在一種開放的狀態下成長。


現在熱門的一個話題是無人車。您覺得我們現在是在什麼階段?以及您覺得實現它,例如實現第四階段還有多遠?


無人車輛,或者無人駕駛,會影響到一切會動的東西,不管是卡車、火車、飛機、輪船、運輸車、貨車、班車、小汽車、計程車……未來的一切,都會有一些自動駕駛的功能。

而自動駕駛的功能程度是不同的,從輔助我們的駕駛,幫助我們飛行或開車,到完全在無需我們干預的情況下就完成駕駛。這些不同程度自動駕駛功能,都需要非常大範圍的人工智慧計算。

所以我想答案是,我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讓一切會移動的東西都變成自動駕駛,也許需要好幾十年。但是我們立刻會在某些領域的某些產品,具備自動駕駛的某些功能。所以我想這是一個旅程,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花時間。而最終,整個無人駕駛產業或者交通運輸產業會是一個幾萬億美元的大市場。不會說在某一天一下就到達了完全的自動駕駛,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所以您覺得無人車會如何改變城市?


哦天呐,對於無人車會帶來的好處我超級激動。如果你的車是自動駕駛的,它可以自己慢慢找到一個停車位。因為到需要的時候,它可以自己過來載上你,所以這個停車位是可以停得很遠的。

因此在 Uber、滴滴或者公共交通這些選項之間,你有了一個新的選項,就是汽車可以自己去停車了。這樣實現的話,停車庫就可以變得比現在更少,也更遠。未來的城市就不需要那麼多車庫了。

事實上關於車庫,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光是在美國,就有 2.5 億輛汽車,但是有 8 億的停車位,這還不包括我們自己家裡的停車位。所以美國很大一部分的土地都是停車位,而且這些停車位還沒在使用。這對於整個社會都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且這種浪費還通常發生在最有價值的地產上。所以我覺得無人車絕對會重新塑造我們未來的城市面貌,我們的城市也會變得更加漂亮。


所以關於未來,你們公司會有那種研發中心或未來學家來研究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嗎?


我們不需要。我覺得對於我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去投資和建立起那種能力——那種好為世界上每一個汽車公司、每一個卡車和貨車公司,都帶來自動駕駛的能力。

所以我們相信如果我們可以足夠專注地為自動駕駛來建立底層的 AI 計算,別的事情會自然而然地發生的。我相信最重要最核心一種力量,就是我們提供自動化的能力。如果我專注於此,那我將能有盡可能大的影響力。

我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GPU 恰好對 AI 非常有用,也許並沒有人能遇見到這一點。我知道這對於英偉達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機會,你會擔心或者恐懼英偉達無法抓住下一個機會,或者丟掉下一個機會嗎?

好吧,我猜我們沒辦法知道未來會如何。你知道,這些問題我們現在不可能預見到。所以我想我們最好是保持警惕,不斷學習,一直保持開放思維。保持靈活性總是好的。

所以我們不是絕對確定我們現在做得如何,如果我們太固執於現在的方向,我們就不能學習新的事物了。

所以謙遜的學習,然後別的事情就順其自然吧。


所以現在英偉達的成功僅僅是運氣,還是您有什麼秘訣?

是否成功通常和運氣有關。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人,也有很多勤奮工作、很聰明、很有人脈,或者很有錢的人,但為什麼是一些人成功了而另外一些人沒有呢?不可能僅僅是因為智商,或是勤奮工作,或是因為錢的原因。所以你就知道了,你必須有一點運氣。

我不知道我的好運氣是從哪裡來的,但我很幸運能夠擁有一些好運氣。但另外一點是,好運氣通常來源你身邊的人。在英偉達工作的這些員工,我的管理團隊,我非常非常幸運他們能在我的公司工作。這是一種很大的幸運,因為他們其實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即使過一條馬路,都有公司想要花更多的錢來雇傭他們。所以我很幸運他們能夠和我共事這麼久。


如果可以給一些建議和忠告給他人,你會給出什麼建議?

人們已經給出了各種各樣的建議,一些人說你要對你做的事情充滿熱情,一些人說要保持專注,一些人說要建立起強大的人脈,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或另外一些人建議說你要努力工作,做你所熱愛的……這些建議都很對。我想這些都是對我們幸福至關重要的東西。

但我猜對於我而言,幫助最大的永遠是有好奇心,保持謙遜,從你身邊的人那裡去學習。

而且我相信最成功的人有著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韌性(resilience),一種能夠忍耐承受很長時間的能力。那些能夠忍耐(suffer)最長時間的人,是最成功的。

忍耐不是一個壞的詞語,忍耐對於我而言就是努力工作,每天都失敗,每天都失敗。但仍然努力地工作,再失敗再工作。所以簡單來說就是每天都失敗。這種感覺很不怎麼樣,很讓人尷尬,但這對成功至關重要。如果你不去嘗試,不去冒險,不去嘗試新的東西,不做好失敗的準備,沒有勇氣和耐力不斷地去嘗試嘗試再嘗試。

沒有這種抗壓的能力,你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別人一樣聰明,一樣勤奮工作,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聰明人。每個年輕人,每個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都比我們當初要聰明,他們也都雄心壯志,他們也都可以拿到融資。矽谷有很多錢中國也有很多錢,拿到資本其實很容易,不是一個問題。

所以是什麼將偉大的人和偉大的公司以及別的人和別的公司區分開來?在我看來,有韌性能抗壓,有著敢於失敗的能力,不放棄,相信自己,接著向前是很重要的。


在矽谷,很多 CEO 或創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或本職工作之外的專案,例如 Elon Musk 有The Boring Company,那您是否有別的專案在做?

我沒有本職工作之外的專案,英偉達是我唯一的工作。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給了家人和英偉達。


文章來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