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5年,這種中藥材是改善咽炎最好的東西,3天斷根!

 2018-07-11 08:00:00.0

咽喉炎病理病因

現代醫學認為,咽喉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許多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都與咽喉有密切關係。咽喉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有急、慢性之分,屬於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急性發作時患者常常自覺咽喉疼痛,伴有梗然欠利,咽部不爽,發音欠揚,咽干思飲以言多為甚,或有咽部異物感等症狀,屬中醫「喉痹」範疇。

咽喉炎中醫理論

根據中醫理論,咽為胃之關,喉為肺之門,外感之邪入肺易傷喉,飲食不當入胃易損於咽,咽喉為邪毒好浸久留之地。咽喉炎病因臨床有內、外之分,外因多為感受風寒之邪,郁久化熱或風熱之邪,《溫病條辨》曰"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喉居上,首當其衝感受溫邪;內因多為素體陰虛,又嗜食辛辣煎炒,痰熱蘊結,上灼咽喉或日久耗傷肺腎之陰,導致虛火上炎,灼傷津液成痰,痰熱循經上擾咽喉,清道失利所致,正如《醫宗金鑒》論喉痹的病理所說:「由腎陰久虧,相火上炎,消爍肺金,清肅之令不行」。

...

慢性咽喉炎只能用中藥來治療,慢性咽喉炎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主要是因臟腑功能紊亂而引起熱毒鬱積上浮咽喉所致,目前市場上治療該病的中、西藥效果都不是太好,由於慢性咽喉炎的致病原因不同因而慢性咽喉炎患者每個人所表現的症狀也各不相同,因而,用同一種配方的藥治療所有類型的慢性咽喉炎是不現實的,因此,如果有哪個網站吹噓用哪種單一配方能徹底治癒所有的患者,那就要提防點了。

咽喉炎病因

咽喉炎的致病病因複雜,但主要可歸究於以下幾個方面:生活習慣方面、飲食習慣方面、環境因素等。這三個方面屬外因,內因則包括自身健康狀況、相關疾病的治療情況等。大多數患者都是由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造成的,也有的患者是由二者之其中一種造成的,所以對於慢性咽喉炎患者來講,如果不能及時注意和糾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和細節將使病情不斷加重並嚴重地影響治療效果。

咽喉炎細菌感染

細菌感染以鏈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為主。其中以A組乙型鏈球菌引起者最為嚴重,細菌或毒素進入血液,甚或發生遠處器官的化膿性病變,稱為急性膿毒性咽喉炎。

物理化學因素

物理化學因素如高溫、粉塵、煙霧、刺激性氣體等。

起病較急,初起時咽部乾燥、灼熱。繼有疼痛,吞咽唾液時咽痛往往比進食時更為明顯.全身症狀一般較輕,但因年齡、免疫力以及病毒、細菌毒力之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發熱、頭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如為膿毒性咽喉炎,則全身及局部症狀都較嚴重.炎症侵及喉部,則有咳嗽和聲嘶。口咽及鼻咽粘膜呈急性充血,齶弓、懸雍垂水腫,咽後壁淋巴濾泡和咽側索也見紅腫。細菌感染者,間或在淋巴濾泡中央出現黃白色點狀滲出物.頜下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嚴重者,可累及會厭及杓會厭襞,發生水腫。根據病史、症狀及體徵,本病診斷不難。為明確致病因素,可進行咽培養和抗體測定。某些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流感和百日咳等)的前驅期常有類似急性咽喉炎的症狀,應注意鑑別,以免誤診。此外,如在口腔、咽部、扁桃體出現假膜壞死,應行血液檢查,以排除血液病。輕症者全身症狀較輕,有低熱、全身酸痛乏力;局部常感乾燥、咽癢乾咳,空咽時有輕痛或有空咽阻擋感。重症者常有寒戰高熱、頭痛。在兒童可因高熱出現抽搐、驚厥、全身中毒等症狀。局部疼痛較劇,常有耳部放射,咽下痛更使咽下困難,兒童可因之拒哺或拒食。

...

咽喉炎疾病症狀

症狀一:喉感不適

包括異物感,燒灼感,乾燥感,有的尚有隱痛感,以上不適感在多講多唱後尤為明顯,經休息後症狀可以減輕或消失。

症狀二:發聲改變

可從沙啞,「毛糙」,聲嘶,直至完全失聲。患者自覺講話較輕較弱,音調變低,沉悶費力,這些症狀經禁聲後有所減輕或消失,但恢復用嗓後又復出現,時好時差,反反覆復,病程漫長,使患者對發聲感到苦惱。聲嘶啞是最主要的症狀,聲音變低沉,粗糙,晨起症狀較重,以後隨活動增加,咳出喉部分泌物而逐漸好轉,次晨又變差,禁聲後聲嘶減輕,多講話又使症狀加重,呈間歇性,日久演變為持續性。

症狀三:咳嗽清喉

講話或演唱前,往往有想咳出喉內分泌的清喉聲,喉部分泌物增加,常覺得有痰粘附,每當說話,須咳嗽以清除粘稠痰液,此種情況,往往是患者喊聲過度所導致。上咳不出多少分泌物,這種乾咳卻成為習慣長時間的鼻塞、流鼻涕,張口呼吸,以及炎症分泌物刺激喉部黏膜等,都容易使聲帶水腫、充血,時間長了可引起聲帶肥厚或聲帶小結,甚至發展為息肉,產生聲音嘶啞。

中醫治療氣虛喉痹

氣虛喉痹的患者,一般並不是一開始就這種症狀,往往是其他類型的病症久病失養,導致肺脾虧虛、清陽不升,氣血津液無力達到咽喉,以致咽喉濁陰不降,邪濁滯留。

常見症狀為咽喉微痛、乾燥不適,午前症狀更明顯。咽部粘膜色淡,或有微腫、肥厚,可伴發濾泡增生,粒大扁平色嫩,甚至濾泡連成一片。喉底表面附有黏白分泌物,大便時常溏泄。

...

氣虛喉痹宜補中益氣,升清利咽,方用【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黃芪20g,黨參、白朮、葛根各12g,當歸、桔梗各10g,陳皮、升麻、炙甘草各6g。

腹寒肢涼者,加附子或乾薑;

咽干心煩者,加少量黃芩(酒炒)、梔子(酒炒);

舌根苔微黃膩,或小便微黃,加少量酒炒知柏;

偶感風邪,或因菸酒咽喉疼痛增加者,加荊芥、牛蒡子、桔梗;

若先用補中益氣湯有效,繼續使用效果漸弱或無效,是氣陰兩虛的病症,加玄參、麥門冬、五味子;

食慾差,加神曲,麥芽;

淋巴濾泡增生明顯,加丹參、鬱金。

中醫治療陽虛喉痹

因腎陽虧虛、命門火衰,導致虛陽上浮,無根之火滯留咽喉,導致咽部微干微癢。會有咽部微痛和異物感,上午症狀較明顯,咽部舌淡微腫,有淡嫩色濾泡,大而微腫,周圍色澤不紅,面色白,或有浮紅游移不定。畏冷肢涼,夜尿頻,舌淡胎白。

治療陽虛喉痹,宜溫陽利水,升清降濁,方用【真武湯】。

真武湯:附片6g,白朮、茯苓各12g,白芍藥15g,生薑3片。

本方對慢性咽炎陽虛證療效確切,方中重用芍藥,防止附子溫陽太過。

若是兼有氣虛證,可添加加黃芪、黨參,以仿芪附湯、術附湯用藥之意;

若咽喉不適較重,可添加玄參、桔梗、炙甘草,以增強利咽的功效。

中醫治療——痰濕喉痹

痰濕的產生有三種因素,一為肺脾腎三髒失調,二為肝鬱化火煎灼津液,三為嗜酒肉肥膩導致濕聚不化。

痰濕蘊而化熱,痰熱膠結不化、凝滯於咽喉,便形成痰濕喉痹。主要症狀有咽喉不利,常有濕痰,咳痰又不爽,濾泡增生多結成片。

因為痰濕喉痹有肝脾不和、脾虛痰濕、濕熱不化、痰熱互結等多種病症,需要辯證選方治療。但是無論痰濕還是痰熱,都可合以《傷寒論》中的桔梗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