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如織 | 我的「蓼莪」

 2017-06-18 07:20:16.0

蓼莪-崩代紀事

來自金融讀書會

00:00 07:13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詩經·小雅·蓼莪》

【題解】

《毛詩序》說:「《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勞苦,孝子不得終養爾。」歐陽修認為所謂「刺幽王,民人勞苦」云云,「非詩人本意」(《詩本義》),詩人所抒發的是不能終養父母的痛極之情。

【注釋】

1、蓼(音「陸」)蓼:長又大的樣子。莪(音「鵝」):一種草,即莪蒿。李時珍《本草綱目》:「莪抱根叢生,俗謂之抱娘蒿。」

2、匪:同「非」。伊:是。

3、劬(音「渠」)勞:與下章「勞瘁」皆勞累之意。

4、蔚:一種草,即牡蒿。

5、勞瘁:因辛勞過度而致身體衰弱。

6、瓶:汲水器具。罄:盡。

7、罍(音「雷」):盛水器具。

8、鮮(音「險」):指寡、孤。民:人。

9、怙(音「滬」):依靠。

10、銜恤:含憂。

11、鞠:養。

12、拊:通「撫」。畜:通「慉」,喜愛。

13、顧:顧念。復:返回,指不忍離去。

14、腹:指懷抱。

15、昊天:廣大的天。罔:無。極:邊際。

16、烈烈:通「颲颲」,山風大的樣子。

17、飄風:同「飆風」。發發:讀如「撥撥」,風聲。

18、谷:善。

19、律律:同「烈烈」。

20、弗弗:同「發發」。

21、卒:終,指養老送終。

蘇州小王山摩崖石刻,李根源泣血謹書

獨坐黃昏,信手翻開那捲染了千年風煙的詩卷,漫讀遙遠歲月里的名篇。

明朗的《桃夭》,深情的《蒹葭》,幽怨的《氓》……

那些優美動人、一嘆三詠的詩句重讀千遍也不倦。

然後出現在眼前的是這首《蓼莪》,一字一句讀下去,忽然心動神馳,那如泣如訴的語言直抵肺腑,讓我頓時哽咽難言。

第一次讀詩經時還是少年,後來又無數次地捧讀吟誦,目光掠過這首詩,可看題目就覺晦澀難懂,於是一直望而生畏的掃一眼就匆匆離去,竟從來沒有好好讀過。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莪啊蓼莪,我親愛的父母,你們殷殷期盼著我成為那高秀挺拔、前途無量的蓼莪,可我,我只是一株小小的艾蒿啊,在風中搖曳飄蕩,平凡而卑微,沒有辦法如你們希望那樣,成為蓼莪。

想起生我養我,辛苦備嘗的父母,真是愧疚難言。

此時距離我第一次見到這首詩,光陰已過去二十年。

白髮已漫上我的鬢角,皺紋已走進我的眉間,我的心思不再如從前那般輕盈明澈,多了一份滄桑風塵。

從前讀不懂的字句華章,從前讀不懂的繾綣親情,經過悠長歲月的積澱,在剎那間融會貫通,那些塵封在記憶深處的光陰年華千里雲煙,都在「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的詞句中逐漸清晰起來。

父親生長在長白山深處,遍嘗苦寒困厄。少小離家求學,背負了一個家族的殷殷期盼。後來成為國防科研人員,年紀輕輕入黨提干,備受重視。

那時真是意氣風發。他的足跡踏遍神州各地,遍涉經史演義,心懷江海,然而遭逢文革,加之性格狷介,一生事業跌宕坎坷。

他亦是難得的好父親,只要他在家一直掌勺廚房,在飯桌間給我們講史誦詩,經常親筆修改我的作文。

父親至孝,不僅用微薄的薪金奉養年邁的雙親,還經常接濟在吉林農村的兩個姑姑。

他的一生都在養親撫幼中辛苦度過,衣食俱是簡樸至極,所至愛者不過是一包散裝的蛟河菸葉,一桶劣質的啤酒而已。

油畫《父親》,羅中立,1980年

終於我們次第長大,可隨之而來的求學、戀愛、結婚、生子不斷牽扯著父親的精力,掠奪著父母的積蓄。

終於一切塵埃落定,父親卻查出了嚴重的腎病,從此纏綿病榻,心愛的菸酒都是禁忌。

我離婚後,父親強扶病體,執意讓媽媽陪著來到我家,細細查看那些電路管線,愧疚地說,爸爸無能,沒有辦法再接你回家,你要自己萬事經心!

三個月後,父親撒手塵寰。臨終前,沒忘對我說:孩子,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的病跟你離婚沒關係,你的人生還長,一定要好好生活。

聞言我淚如雨下,痛哭失聲。

「父愛如山」,李天翼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瓶里空空,讓罍壇亦是恥辱。

失去父母的孤兒,不如早早追隨親人而去啊。一直依賴的父親辭世,從此前路茫茫。仿佛這「蓼莪」里的孤兒,那時我也萬念俱灰,真想隨父親而去,可弱母在堂,稚子年幼,如何拋得開?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時間緩慢地前行,失去父親的柔弱女兒歷盡風雨滄桑,在寒暑交替、晨昏流轉的日子裡慢慢堅強起來。

此時,我已經可以買得起父親鍾愛的上等菸酒,卻只能擺在清明的石碑前,任煙霧酒香瀰漫縈繞在越長越高的松樹間。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那是父親在寒風中等候我歸來的身影,那是父親在病床上殷殷矚望的眼神。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這天高地厚的深恩,讓我如何回報?

幸好還有母親,見證了我走過的全部歲月,我依舊是她念念期待的「蓼莪」。

蓼莪啊,蓼莪!——

那懷念父母的聲音穿透了漫漫千年的風雲時空,那緬懷親人的深情拂去了歲月疊加的深奧晦澀,依舊走進我們堅韌又柔軟的內心,驚起淚水成波,淋濕了手上心中的「蓼莪」。(完)

蓼莪

又名抱娘蒿、蘿蒿、麥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喜水,多叢生於河畔或泉邊,根系發達。

葉子尖細,鮮嫩茂密,可食用,味美可口。

亦可入藥、榨油。

蓼莪禪寺鳥瞰圖

溫馨提示:現微信最新版本「訂閱號」已實現公眾號置頂功能,廣大讀者可點開「金融讀書會」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即可將「金融讀書會」置頂,方便查閱。

文章來源:金融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