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產業鏈國產化:中國零部件產業的崛起

 2017-07-04 02:58:00.0

OFweek電子工程網訊 對於一部智慧型手機來說,最貴的部分有處理器CPU,螢幕,攝像頭模組,指紋識別模組、以及DRAM內存,NANDFlash內存,基帶晶片為核心的各種集成電路等。但是,各種被動元件(電容,電阻,電感),各種機械和電子元件(揚聲器,馬達,NFC,電子羅盤,射頻,天線,麥克風),以及主要結構件(玻璃蓋板,觸控屏,PCB,FPC,金屬殼,連接器)也不容小覷。

處理器CPU:

目前主流CPU處理器主要來自華為海思、展訊、聯發科、高通、三星、蘋果等。

華為海思

目前華為高端智能機項目採用自己的海思麒麟平台,部分中低端機型採用MTK和高通平台。

華為海思的晶片目前只是供應給自家的華為手機採用,由於其擁有自家的高端晶片,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規劃更新手機產品線,逐漸在國產手機品牌中突圍而出,而華為手機多年來也堅持在自家的高端手機上只採用華為海思的晶片,互相支持下獲得了今天的成績。憑藉著華為手機的支持,據安兔兔的數據,華為海思占有手機晶片5.73%的市場份額,據ICInsights的數據,就營收來看華為海思位居全球前20名晶片企業第19名(去除台積電、格羅方德、聯電三大半導體代工廠後)。

展訊

展訊雖然在技術方面較為落後,不過由於它向全球手機企業供應晶片,它擁有類似聯發科的turnkey方案(估計華為海思的晶片整合度方面要比高通、聯發科和展訊的低),這可以幫助手機企業降低技術研發難度和成本,快速推出手機,此外它也以比高通和聯發科更進取的價格搶奪客戶,因此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晶片企業。

另外,展訊是三星除了自家晶片以外的最大的晶片供應商,並且在非洲市場占有近四成市場份額的中國手機品牌傳音主要採用它的晶片,在印度市場也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聯發科(MTK)

聯發科是全球第二大手機晶片企業,其處理器性能與華為海思相當,主要的優勢在於多核研發,其首先開發出十核處理器,也是全球晶片企業中首先研發出三叢集架構的。不過它在基帶技術研發方面要落後於華為海思和高通。

在國內市場,聯發科與魅族手機、紅米手機的合作,讓聯發科在中低端晶片市場的份額得到了穩固。

高通(QUALCOMM)

高通是全球的手機晶片霸主,憑藉著領先的技術優勢一直都是三星和國產手機旗艦手機首選的晶片供應商,代表著手機晶片企業的最高水平,在CPU、GPU、基帶等方面都居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在基帶技術上其一直都是市場的領導者。

高通另一個殺手鐧是它擁有的專利優勢,由於其擁有CDMA技術的壟斷性專利,因此所有採用3G技術的晶片企業和手機企業都要獲得它的授權,藉助這種專利優勢和其晶片技術優勢霸主地位穩固,安兔兔的數據顯示,2016年其占有全球手機新市場的份額高達57.41%,不過這種專利優勢在4G標準上有所削弱。

在國內,華為、中興、聯想、小米、海信、海爾等廠商的智慧型手機也大多採用驍龍晶片。驍龍(Snapdragon)是高通公司(Qualcomm)推出的高度集成的「全合一」移動晶片系列平台,覆蓋入門級智慧型手機乃至高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下一代智能終端。

2016年上半年,高通的高端晶片驍龍820受到了手機廠商和消費者的熱捧,眾多國際大牌的旗艦手機都配備驍龍820處理器。進入下半年之後,驍龍821晶片逐漸大規模商用,繼續幫助高通占據著高端市場。與此同時,高通驍龍650、驍龍652等中端晶片也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不少熱銷機型即搭載驍龍600系列處理器,進一步保證了高通晶片的優勢地位。

螢幕:

在螢幕領域,中國企業以京東方為首已經開始崛起,2016年京東方的營收首次超過日本目前唯一的顯示面板廠家JDI。京東方也是中國手機零部件產業首家規模達到百億美元級別的公司。

顯示面板行業除了京東方以外,還有多家中國企業的營收都達到了100億的級別,例如華星光電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223.1億元,同比增長23.8%。深天馬2016年營業收入107.37億,同比增長1.97%,凈利潤5.69億,同比增長2.58%。其他還有崑山的龍騰光電,很可能其收入也過了100億。還有信利國際,2016年其營收為221億港元(約1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6%,凈利潤為5.82億港元(約5.1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1.2%。信利國際是多業務集團,顯示面板是其主要業務之一。

液晶面板主要的六種原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濾光片、混合液晶材料、驅動IC、背光模組、靶材、生產設備等。(註:原材料的成本比例,僅供參考,在不同的時期,這個成本比例變動較大)

液晶玻璃基板(手機玻璃)

這個領域目前我國是絕對霸主,蘋果和三星的玻璃蓋板基本來自中國的伯恩光學和藍思科技兩大巨頭。

世界第一是中國的伯恩光學,這是家港資私人公司,主要工廠在惠州市惠陽縣,不過其簡直是中國最神秘的手機供應鏈巨頭公司,至今連個官網都沒有,也一直沒有公布運營數據。

2016年1月,其創始人楊建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伯恩光學2015年營業收入為300多億元,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螢幕玻璃供應商,全球市占額超過60%,預計2016年營業收入有望突破400億元。不過2016年營收真實數據如何,目前尚未披露,無從知曉。

事實上,有不少人是懷疑伯恩光學的營業收入是否真的有300多億的,畢竟從第三方掌握的進出口數據來看,其出貨量並沒有超過藍思科技太多,可以說不相上下。但是不管怎樣,這兩家是領頭羊是無疑的。

世界第二是藍思科技,2016年營業收入152.36億,下降11.56%,凈利潤12.04億,下降21.96% 。

隨著世界主流手機廠家最新手機型號都在向3D玻璃進化,並且今年下半年在陸續推出玻璃後蓋的手機,藍思科技今年業績預計會大幅提升,2017年一季度營業收入41.08億,大幅上漲53.54%,凈利潤2.2億,上漲33.66%。

藍思科技目前是三星S8、華為榮耀Magic、VIVO Xplay6、小米6等產品3D玻璃的主要供應商,公司的「3D曲面玻璃生產項目」將在2017年實現全面達產,項目設計產能為年產2700萬片,預計今年公司3D玻璃整體出貨將達到4000萬片以上。

目前藍思科技與伯恩光學占據3D曲面玻璃市場份額95%以上。

當然,儘管3D玻璃在迅速增長,目前市面仍然以2.5D玻璃為主,以藍思玻璃為例,其今年2.5D玻璃的出貨預計為5.5—6億片,遠遠超過3D玻璃。

世界其他手機玻璃公司跟這兩家都不是一個級別的,排在第三和第四的分別是我國的歐菲光和合力泰,其出貨量不到伯恩和藍思任何一家的三分之一。

這兩家也是蘋果公司iPhone手機玻璃的僅有供應商,下一代iPhone8本來還有鴻海旗下的正達,但是其由於良率比較低,基本判定出局,蘋果的訂單確定由伯恩和藍思兩家分食。

另外一個利好是伯恩和藍思大規模投資3D玻璃產線,對上游的玻璃精雕機,熱彎機等生產設備的需求猛增,勁勝精密旗下的東莞創世紀的玻璃精雕機出貨有望進一步提升。

預計玻璃生產設備將大幅帶動勁勝精密的業績上升。

本文前面提到的勁勝精密,主要業務是金屬殼,CNC數控加工工具機,塑料結構件等,目前其新業務玻璃精雕機一季度出貨超過預期。

其集團2017年第一季度銷售收入實現16.32億元,增長33.04%,凈利潤1.48億元,增長4.2倍 。

前幾年手機後蓋逐漸由塑料進化到了金屬,現在從金屬發展到非金屬材料的趨勢非常明顯,目前業界有兩種演進路線,一條是比較主流的玻璃後蓋+金屬中框,這表明市場對玻璃蓋板的需求在進一步提高,除了第一梯隊的藍思科技和伯恩光學在繼續大舉投資以外,連聲學巨頭瑞聲科技2017年2月也投資128億開建3D玻璃生產基地 。

另外一條是非主流的陶瓷材料後蓋路線,目前是小米Mix以及後續的小米6陶瓷尊享版在用,其供應商為潮州三環集團,該公司在國內目前沒有競爭對手。

為押寶更多科技路線,藍思科技也投資5億元陶瓷面板生產基地:與華聯瓷業共同設立的藍思華聯子公司從事特種陶瓷新材料的研發、生產,擁有耐高溫、超耐磨、生物識別親和特性的陶瓷片可大量用於智能終端和電動汽車。

另外還有一點,伯恩和藍思的上游產品是玻璃基板,目前還是採購美國康寧公司的玻璃基板為主,例如藍思95%的玻璃基板都採購自康寧,買過來之後再經過精雕,熱彎,絲印,鍍膜等工序做成手機用的保護玻璃。

我在液晶面板產業鏈一文中曾經提到,玻璃基板目前世界三強是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和電氣硝子,目前我國玻璃基本的龍頭企業東旭光電排在世界第四。如果東旭光電能夠也打入伯恩和藍思的供應鏈,又將是一件喜事。

目前藍思科技和東旭光電兩家公司已經在2016年6月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公告顯示「雙方將共同在包括高鋁蓋板玻璃、藍寶石玻璃、石墨烯基柔性顯示屏在內的光電顯示材料的開發和應用層面開展技術研發」。說明藍思玻璃在力圖擺脫對美國康寧公司大猩猩玻璃的依賴,實現國產化。

偏光片

偏光片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1%左右,也是主要材料,也是我國液晶面板技術國產化最困難的領域之一,偏光片位於液晶面板兩側,通過透射或阻斷背光模組中發出的光線,調整像素亮度並再現顏色,使人眼看到顏色鮮艷的顯示影像,沒有它,液晶面板就不能顯示。

從圖可以看出,中國有兩家,三利譜和盛波光電,日韓占領導地位。

彩色濾光片

彩色濾光片是液晶面板中最貴的部分之一,成本占了10%以上。

業界的液晶面板廠家,大多都自製彩色濾光片,例如三星自製比率為75%,而奇美和LGD的自製率則高達90%以上。我國京東方和天馬這些廠家,也有自己的彩色濾光片廠, 不過自製比例比不過韓國和中國台灣,大約70%左右需要進口,主要是進口來源是日本的凸版印刷、大日本油墨(DNP)、東麗公司(TORAY)三巨頭。

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國產化進展也比較喜人,首先國內各大面板廠都在不斷提高自產彩色濾光片的比例,在國內液晶面板銷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國內對外購彩色濾光片的需求卻在不斷減少,這是自製比例不斷提高的結果。

另外在專業外購領域,國內主要是以龍頭企業東旭光電為首,已經在2015年大舉投資30億人民幣開投彩色濾光片產線,引進的是日本DNP的技術和產線工藝,DNP甚至將其唯一一條第五代TFT-LCD用彩色濾光片生產線整體轉給東旭光電,其中國市場份額也同時會轉移到東旭光電手中。而東旭光電彩色濾光片客戶已經固定為國內的龍騰光電和京東方,今年第一季度將開始量產。

根據東旭光電與龍騰光電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僅龍騰光電1條5代TFT-LCD面板生產線就能消化東旭光電5代彩色濾光片生產線70%以上的產能。

從東旭光電大舉投資的氣定神閒就知道,我國在液晶面板領域份額擴大的好處,東旭的彩色濾光片產品,打進日本韓國及台灣地區液晶面板的供應鏈肯定很難,打進國產面板的供應鏈就容易的多。

不過我們要看到,儘管份額在提高,而且龍頭企業也在大舉投資,也要看到,國內京東方,天馬這些大廠,進口比例仍在70%以上,而且東旭光電今年一季度投產的這條線,也僅僅是5代線,高世代配套的彩色濾光片還是空白。

混合液晶材料

混合液晶材料是液晶面板基礎材料,只占液晶面板總成本的3%左右,不過對液晶面板的性能至關重要。

我國有一家銷量排在世界第三的液晶材料企業誠志永華,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65%,但是請注意,液晶包括多種,低端的黑白屏可以是液晶,誠志永華主要是黑白液晶屏占有優勢。

而高端的用於智慧型手機和電視的TFT液晶材料,德國默克、日本智索(Chisso)和日本DIC三家壟斷TFT液晶市場,合計全球市場份額超過90%,可以說這三家壟斷了全球市場。

我國主要是誠志永華和江蘇和成可以為液晶面板廠供應TFT混合液晶,另外還有一家八億液晶也異軍突起,成為了京東方2017年國內第一液晶供應商。

2016年,全球TFT液晶材料需求量在700噸左右,大陸液晶材料廠商整體銷售量預計在40噸左右,已經占到了全球的5.7%, 而2015年大陸液晶材料廠商出貨僅為27噸,也就是說,2016年中國本土液晶材料出貨增長高達50%,遠遠高於全球發展速度。

對比下全球TFT液晶材料出貨量,2013年為600噸,2016年為700噸,三年增長僅為16%左右。國內TFT液晶材料廠家,基本是向國產液晶面板廠家供貨,因此預計未來10年,國產液晶材料會在國產品牌帶動下有較大規模增長。

以和成顯示為例,2016年營業收入為3.8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76%;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938.3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1.41%

驅動IC

成本占了大約5%左右,這是我國比較弱勢的領域,目前驅動IC, 日系主要供應蘋果,韓系自產自銷,大陸的面板驅動IC,主要來自台灣廠家和格科微和新相微,根據CINNO Research的數據,2014年兩家在我國市場的占有率為22.2%,其中新相微大約14%,格科微大約8%。也就是75% 驅動IC需要進口。大多來自台灣,例如聯詠,晨星等。

其中國產最大的驅動IC廠家新相微,最近兩年增速尚可,2016年10月,京東方產業基金入股新相微,扶持國產IC增量。2017年,新相微將會首次量產LTPS-LCD的驅動IC,擺脫之前一直不能量產高端LCD產品驅動IC的情況。

據CINNO Research預估,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政策及資金的扶持下,除了新相微和格科微兩家外,已經有更多的企業開始發力面板驅動IC市場,國內面板驅動IC國產化率有望在2018年提升至35%以上,相比2014年增長60%。新相微的目標,是到2020年進入世界前五。

背光模組

背光模組是顯示面板最貴的部分,占了成本大約20%以上,但是技術難度不高,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全球絕大部分背光模組都是在我國生產。

但是背光模組60%左右的成本來自光學膜,主要包括擴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等,這方面國產進度還不錯,發展速度很快,

以光學反射膜為例子,寧波長陽科技展現了極高的增長速度,2014年營收1.49億,2015年營收2.5億,2016年營收已經達到4億人民幣。在液晶電視等使用的大尺寸反射膜領域世界份額達到了35%,已經位列世界第一,超過了日本東麗和帝人。

國內比較專注擴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生產的寧波激智科技,增長也很快,從2014年到2016年保持年增30%的速度,份額在持續擴大,根據激智科技2017年2月發布的財報,2016年營業收入6.13億元,增長29.79%,凈利潤6349萬元,增長10.75%。

光學膜國產康得新是龍頭主力,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光學膜生產企業之一,根據2017年康得新發布的財報,全年收入92.25億人民幣,增長22%,凈利潤19.78億人民幣,增長37.47%。康得新是多業務集團,來自光學膜的收入占比大約70%左右。

然而更上游的材料,國產還需要繼續努力 這些光學膜的生產主要原料是光學基膜,要生產光學膜,就要採購光學基膜,目前在光學基膜方面,全球80%以上的產能由三菱樹脂、東麗、帝人、杜邦、可隆、SKC、東洋紡等幾大巨頭所壟斷。國產的廠家有樂凱集團,康得新,裕興股份,南洋科技(東旭成化學)等等。

康得新在光學膜領域迅速增長以後,也在開始自研光學基膜,康得新在2016年4月開工建設光學膜第二期1億平米高分子材料工廠,就包括了光學基膜項目,預計未來會保持高速增長。

光學基膜是需要PET薄膜(聚酯薄膜)切片作為基材,而Display Research估計2016年全球需求為36萬噸,目前正在高速增長的康得新有大約5萬噸產能,配套自己的光學膜生產。

另外南洋科技公司發布的2016年財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35億元,同比增長33.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0億元,同比增長20.3%。 南洋科技公司表示,營業收入增長33.73%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年產2萬噸光學級聚酯薄膜項目」的投產。

靶材

靶材此前也一直是日本韓國壟斷,但目前國產化率也已經較高,而且在進一步提升。

隆華集團旗下是四豐電子是中國鉬靶材的主要供應商,可以為全世代的面板產線提供產品。四豐電子在2017年3月突破了LCD和AMOLED用高純度寬幅鉬靶材,寬度高達1800mm,是目前全球AMOLED產線要求規格最大的鉬靶產品,也代表鉬靶生產的最高水平。

另外在ITO靶材方面,國內廣西的晶聯光電公司在2015年突破了日本韓國掌握的ITO靶材生產核心生產工藝——常壓燒結ITO靶材技術工藝,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尺寸ITO靶材生產技術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問題。該公司2016年8月被國內龍頭鉬靶材企業隆華集團收購。

2017年2月,隆華集團旗下晶聯光電已經在洛陽開始擴產,未來三年形成200-300噸ITO靶材生產能力,打破日韓壟斷。2016年,受主營的化工,石油,煤化工行業去產能影響,隆華集團業績大幅下滑,但是其靶材業務卻持續發力,成為其一大亮點,上半年靶材營收同比增長78.02%、毛利率同比增長12.40%

生產設備

最後在生產設備方面,國產液晶面板廠家投資產線,動輒數百億,在以往幾乎都要從日韓進口,國內各大面板廠家也在努力實現生產設備的國產化。

例如合肥欣奕華智能製造公司,為京東方做液晶面板生產設備配套,主要做搬運機器人和自動檢測設備,該公司2013年成立,2014年營收就達到人民幣9,991萬元,2015年更猛增5倍達到5億元人民幣,2016年預計也會超高速增長。

再比如國內做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產線檢測設備的龍頭企業,深圳精測電子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5.24億元,同比增長25.5%;凈利潤9868.42萬元,同比增長28.58%。

觸摸屏:

目前一些實力相對比較弱的觸摸屏廠家都已經在漸漸淡出。

目前世界五家主要的觸摸屏生產商,歐菲光,合力泰,富士康旗下的業成,TPK宸鴻,以及日本寫真。

歐菲光是個綜合集團,這裡我們只看其觸摸屏業務。2016年歐菲光的觸控顯示產品收入113.15億元,下降4.01%,占營業收入的42.31%。歐菲光竟然下降了,是不是覺得很慘? 但是其實歐菲光在觸摸屏行業表現算好的了。

我們來看看業成控股,這家是富士康旗下的子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793.6億新台幣(按照4.4的匯率,大約180.3億人民幣),比2015年的936.8億新台幣大幅下降15.3%。業成控股2016年87.76%的營業收入來自一個客戶,就是蘋果公司,它是蘋果平板電腦的主要觸摸屏供應商,另外也供應一部分手機觸摸屏。同時提供貼合業務。

如果在其手機里應用了in-cell技術,也就是觸控傳感器內嵌到顯示面板,必然導致一部分業務直接流失到了顯示面板廠家,不過蘋果在這項技術上也在出現反覆,所以顯示面板和觸控屏貼合仍然是蘋果的選項。

一個是在全面轉向薄膜傳感器來取代現在的玻璃傳感器。以蘋果的玻璃傳感觸控屏為主要業務來源的業成,營收出現下降是必然的結局。

從營業額來說,宸鴻科技目前是世界觸摸屏老大,不過也是過的慘兮兮。 2016年全年營收為新台幣892.2億元,人民幣202.8億元(按照4.4的匯率)較前一年度減少26.5%。 宸鴻科技也是和業成控股一樣的問題,90%的營收來自蘋果等歐美企業,而且蘋果在全面轉向薄膜傳感器觸控,宸鴻目前還是玻璃傳感器觸控。

宸鴻和業成相比,處境比較微妙,因為業成有富士康做靠山,而且富士康旗下有了夏普OLED,兩者結合可以說如虎添翼,而宸鴻處於單打獨鬥的局面,局勢對其不利。不得已宸鴻盯上了歐菲光尋求合作,搞合縱連橫。而目前歐菲光觸摸屏除了蘋果沒有打進去,其他幾乎所有品牌都已經是其客戶。

而且歐菲光集團得益於攝像頭模組和指紋識別模組的突飛猛進,2016年收入為267.48億人民幣,大幅上漲44.6%,歸母凈利潤7億元,同比增長51 %。 觸摸屏業務不過占歐菲光業務的區區42.3%。所以業成控股和宸鴻科技兩家雖然在觸摸屏領域的營收比歐菲光高,但是雙方的實力和前景不可同日而語。

歐菲光得益於長期在薄膜傳感器上面的投入,其薄膜傳感器技術儲備很多,只是苦於就是蘋果還沒有突破進去,蘋果的觸摸屏現在主流還是玻璃傳感器,其薄膜傳感器現在只有一家日本供應商日本寫真,蘋果也想尋找第二供應商。

宸鴻科技一直想突破薄膜傳感器,苦於沒錢沒技術,兩者一拍即可,2017年3月,歐菲光出資51%,宸鴻出資49%成立合資公司。從合資公司的控股比例,可以看出雙方實力地位的差距,歐菲光一躍成為宸鴻科技的第二大股東,同時名義上成為蘋果的供應商。 歐菲光的任務,就是真正的徹底打進蘋果的供應鏈,同時搶奪日本寫真的薄膜傳感器市場份額。

日本寫真印刷在幾大觸摸屏廠中營收是最弱的,但是其技術實力是最強的

2015年4月—2016年3月Nissha觸控面板部門營收619.1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15億元),比上一年減少11.9%。比起歐菲光,宸鴻,業成的超過100億人民幣的營收少了一個數量級,但是其目前獨霸蘋果薄膜觸控傳感器的100%的份額,歐菲光和宸鴻聯手以後,如果能突入到正在快速增長的蘋果薄膜傳感器市場,將是一件大好事。

在四強以外,還崛起了一家中國的山東合力泰顯示公司,根據其2016年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8.45億元,凈利潤8.7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9.14%和300.72%。

其中觸控顯示產品實現收入82.2億元,同比增長69.41%。其觸控顯示收入增加這麼快,是因為其在2015年2月收購了比亞迪電子部品件公司,該公司以比亞迪四部的顯示部門為主,2016年開始合併報表所致。

攝像頭模組:

攝像頭模組仍然是智慧型手機裡面最貴的元件之一,iPhone上的一個攝像頭模組你就會掏出100多元人民幣購買。

提起攝像頭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想起索尼,索尼攝像頭是蘋果等的供應商,不過現在索尼攝像模組業務在逐漸沒落, 其主要生產工廠索尼廣州廠已經在2016年底賣給了歐菲光,其熊本工廠目前一直未能大規模量產,如果其日本的熊本工廠開始量產,索尼攝像頭模組才會重返市場行列。

首先要說,攝像頭模組是完整的一個系統,而不只是手機上外露的那個鏡頭,鏡頭只是攝像頭模組的一部分,一個完整的攝像頭模組,還包括FPC, 圖像處理晶片,鏡頭,馬達等。也就是一個完整的能把光信號轉化為圖像,並且對外輸出的系統。

2016年上半年的全球攝像頭模組廠家的排名,世界第一是舜宇光學8.9%,第二是歐菲光8.7%,第三是富士康5%,第四是韓國高偉電子4.7%(該公司是蘋果手機攝像模組的供應商),第五是三星電機4.5%。

1) 舜宇光學是全球最大的攝像模組供應商,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在內。

2) 中國攝像頭模組廠家都在高速增長,而且份額不斷擴大。

目前國內攝像頭模組的四巨頭:歐菲光,舜宇光學,丘鈦科技,信利國際,這四家合計占了全球25%的市場份額,可以這樣說,遍布世界各地的人類,每用手機拍四張照片,就有一張是用這四家中國公司的攝像頭模組拍出來的。

確切的說,信利國際弱了點,應該說是三巨頭:歐菲光,舜宇,丘鈦。當然,我們也要知道,中國公司份額雖然最大,但是占領的主要還是中端和低端領域,高端還是索尼,LG,夏普三巨頭。不過他們發展基本停滯,而中國公司在迅速上升。

指紋識別模組:

指紋模組的老大是誰,歐菲光。大家發現歐菲光這個名字怎麼老是出現?

歐菲光在其涉足的三個主要業務領域都是世界前兩名,可以說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中國企業。

在觸摸屏領域,歐菲光是全球主要觸摸屏生廠商四強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觸摸屏生產廠家,2016來自觸摸屏收入達到113.15億元。

在攝像頭模組領域,歐菲光也是僅次於舜宇位列全球第二。

在指紋模組領域,歐非光在全球可以說是具備壟斷地位,排名世界第一。

歐菲光2016年在指紋識別模組領域實現營業收入69.35億元,同比增長722.78%,作為指紋模組的龍頭企業,歐菲光憑藉國內一二線終端品牌華為、OPPO、vivo、聯想、小米等大客戶資源優勢,保持平均月出貨量20KK,遙遙領先。

是不是發現中國像碩貝德這樣十幾個億的公司特別多?實際上這些公司幾年前的規模比現在小的多,都是近幾年中國手機品牌世界份額上去了,帶動了大批中國零部件產業小公司飛速成長。

除了歐菲光,信利國際和碩貝德,前面的攝像頭模組三強的丘鈦科技也切入了指紋識別模組領域,據丘鈦科技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丘鈦科技全年實現營收49.91億元,同比增長126.6%,其中指紋識別模塊出貨量約2094萬件,同比增長超過2000倍,一年時間從無到有。

指紋識別模組的核心還是指紋識別晶片。美國AuthenTec應該說是全球規模最大和技術最好的按壓式指紋識別傳感器供應商,但是在2012年被蘋果收購後,只對蘋果提供產品和技術。

美國Synaptics的指紋識別傳感器主要供應三星,國內的聯想、中興、金立、酷派等也有採用Synaptics的指紋識別傳感器。

除開這兩家相對比較封閉的公司,在指紋識別模組的晶片領域,已經形成了FPC,匯頂科技和中國思立微三強的局面,其中中國匯頂科技和瑞典的FPC是兩家主要的廠家。

匯頂科技2016年其營收是30.79億元,同比上漲175.0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是8.56億元,同比上漲126.46%。其指紋識別晶片營收是23.12億元,同比上漲788.66%,占其總營收比例高達75%在2016年之前,瑞典FPC(Fingerprintcard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指紋識別晶片廠家,但是現在匯頂科技和FPC的實力已經出現了逆轉2017年第一季度,匯頂科技營收達到7.31億元,同比增長90.21%,凈利潤達到1.75億元,同比增長150.04%。而最大競爭對手FPC同期營收為685.9百萬瑞典克朗(約合5.36億元人民幣),下降54%,利潤更是同比下降88%,僅剩約合0.42億人民幣。

匯頂科技在營收上超過了FPC,衝到了全球第二位,僅次於蘋果旗下的AuthenTec。

中國芯片公司在某個細分領域做到了世界第二位,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華為海思在手機處理器領域也還落後蘋果,高通,三星,只是世界第四而已。

2017年5月9日,匯頂科技宣布了其員工持股計劃,619名員工獲得股份(匯頂科技員工總數約937人),占比公司總人數約66%。其中兩個高層各分得15萬股,其餘617名中層管理和核心技術人員分得1010萬股,平均每人1.637萬股。

而匯頂科技的實際股票價格為大約97元左右。也就是說,600多名員工平均每人獲得接近160萬人民幣的股票,減去員工需要出錢買的部分(公司員工需以48.39元的價格購買公司股票,),每人實際獲得了80萬人民幣的收益。

也就是說,匯頂的員工到了2020年,即使匯頂股票這四年一分錢不漲,即使這四年一分錢不分紅,至少每年可以有20萬人民幣的股票收益,這是相當可觀的。

600多人背後就是600多個家庭,匯頂所在的晶片行業薪資是比較高的,年入15-20萬或者以上並不困難。我們就保守的按照15萬年收入好了,加上股票的收益,意味著匯頂員工年收入上看35萬以上。這還是保守的算法。

在中國產業升級的浪潮中,正在產生大批的中產階級誕生,公開市場,除了匯頂科技和FPC之外,中國思立微排在第三,另外中國芯啟航出貨量也在快速上升。當然,還是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在也做指紋識別晶片。比亞迪這家公司真的是很有意思,四處開花,然而為啥不能專心做個精品出來?

連接器

中國本土連接器廠商大致可分為國營和民營兩種:國企一般主打航空、軍用及工業級產品,代表有中航光電、四川華豐、航天電器等。民企主要紮根在消費類電子、汽車以及通訊市場,陣營代表主要有立訊精密、得潤電子、長盈精密等。

立訊精密是中國最大連接件廠家,2016年立訊精密營業收入137.63億人民幣,增長35.74%;凈利潤11.57億,增長7.28% 。該公司的主要客戶是蘋果,微軟,華為三家,其中蘋果是第一大客戶。

立訊精密是Applewatch的無線充電器的唯一供應商,也是蘋果手機閃電充電線的三家主力供應商之一。華為的通信基站裡面也大量使用立訊精密的連接件。

電子產品連接器的未來,各種接口將會逐漸走向統一化,目前數據傳輸,音頻(耳機口),電源口以後都會統一到Type C連接器。我們以後電子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筆記本電腦等耳機接口都會逐漸取消,一個USB形態的TYPC C連接器就可以搞定所有功能。

而立訊精密目前是TYPE C連接器領域的領導廠家之一,其客戶包括了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主流的手機品牌廠家,也是USB TYPE C連接器國際標準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目前國際上連接器廠家,美國TE Connectivity是世界第一,2016年營收大約為122億美元,可以看下中國第一的立訊精密大約19.9億美元和世界第一TE的122億美元是六倍的差距。TE營業額那麼高是因為其應用範圍很廣,例如除了通訊和電子設備,汽車也是連接器的主要應用行業之一,其他還有醫療,工業,航空航天等等 。

美國的Molex也是連接器巨頭,營業收入一年三四十億美元左右。 另外美帝的安費諾,2016年營收大約六十億美元。 其他還有法國FCI,國內的富士康,還有日本的JAE,矢崎,住友電氣,韓國KET等 。

和國際巨頭的多業務領域比較,立訊精密的業務領域還比較局限於消費電子產品,未來幾年要大規模增長,需要切入到汽車,工業連接器,醫療,航空航天等更多領域。例如汽車產業就占了連接器產業大概20%的份額。

目前立訊精密在汽車領域和醫療領域已經開始布局,預計未來幾年會成為新的成長動力。

2016年,立訊精密消費類電子收入占比高達46.42%。其次為電腦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收入占比達37.94%。剩餘依次為通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6.51%)、其他連接器業務僅有(2.36%)

中國第二大連接器廠家中航光電,中航光電2016年營業收入58.55億元,增長23.91%,凈利潤7.34億元,增長29.14%。

得潤電子2016年營業收入45.84億元,增長50.9%,不過凈利潤只有0.39億元,大跌-54.22%。

航天電器2016年營業收入22.56億元,增長20.42%,凈利潤2.61億元,增長11.87%。

長盈精密的金屬殼業務占年度總營收的68.07%。其次為手機及通訊產品連接器,占總營收的14.09%,還有手機及無線上網卡電磁屏蔽件占了9.59%,

可以看出連機器是長盈精密的第二大業務,所以有時候也把長盈精密歸於連接器廠家,和前面的立訊精密放在一起。

可以看出我國連接件廠家在規模上普遍保持了高速增長,但是和世界最強的差距還很遠。 而且龍頭的立訊精密和中航光電增速較快。同時也可以看出,連接件的世界巨頭,除了我國以外,全部都是已開發國家企業。 這個世界上,誰正在產業上挑戰已開發國家,一目了然。

金屬殼 :

我相信很多人看不起金屬殼,嗯這玩意兒很貴,你手機上面的金屬殼,你至少為它付了100元人民幣以上。原因是加工工藝要求高,而且精密加工過程中鋁合金金屬有浪費。金屬殼這個業務目前主要就是兩岸(大陸和台灣)的公司在玩。

比亞迪是中國最大的金屬殼供應商,是不是有點萬萬沒想到的感覺?

2016年,比亞迪電子營業收入367.3億元,比上年增長25.43%,凈利潤12.33億,增長35.8%,其中,ODM和OEM等組裝業務占大頭,收入為218.6億元,增長23.5% 。

相比於做組裝,毛利率較高的手機零部件收入為148.76億元人民幣,增長28.2%,其中金屬殼為絕對的主要收入來源,為126.44億,比上年增長36.4%。

比亞迪包括汽車在內整個集團的銷售收入2016年才剛剛突破1000億人民幣,一個小小的金屬殼竟然就可以占到集團收入的12%以上。

比亞迪生產金屬殼的一部金屬廠是比亞迪福利待遇最好的部門之一,年終獎大大高於比亞迪集團平均值。目前華為Mate系列,P10為主的P系列,以及三星的S8為首的S系列,其金屬殼均主要採購自比亞迪。

比亞迪的金屬殼加工業務,之前都是購買日本兄弟工業和發那科的CNC加工設備,由於國產CNC設備的不斷崛起,目前比亞迪已經全面轉向購買國產設備,勁勝精密成為比亞迪CNC設備主要供應商,國內設備成本和貨期都優於日本廠商,勁勝精密的CNC設備廠位於東莞,貨期僅為2個月左右,而日系供應商貨期長達3-4個月,這大大降低了比亞迪購買設備的成本。

國內第二的通達集團2016年營業收入78.25億港元(按照1港幣=0.87人民幣換算,大約68億人民幣),增長28.83%, 凈利潤10.2億港幣(8.8億人民幣),增長28.83%。

其金屬殼供應的手機型號包括華為Mate9、P10及G9、Nova、麥芒5、榮耀5C、Oppo R9、R9s、A37、A51及A53、紅米3及4、紅米Note 3及Note 4以及小米Max。

做手機金屬外殼的長盈精密公司也保持了高速增長。

2016年,長盈精密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約為61.2億元、6.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7%、52%, 此前2015年度業績同比增幅也超過50%。

長盈精密的金屬殼業務占年度總營收的68.07%。其次為手機及通訊產品連接器,占總營收的14.09%,還有手機及無線上網卡電磁屏蔽件占了9.59%。

可以看出連機器是長盈精密的第二大業務,所以有時候也把長盈精密歸於連接器廠家,和前面的立訊精密放在一起。

長盈精密公司的主要客戶就是華為,OPPO,VIVO三家,2016年這三家都取得了高速增長,長盈精密業績也跟著一路走高。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國產品牌的崛起對上游國產零部件產業鏈的帶動有多麼大。

目前智慧型手機外殼在迅速實現金屬化,在未來幾年實現金屬化後,手機外殼材料陶瓷化是可能的下一個趨勢,2017年2月,長盈精密與三環集團聯合成立陶瓷外觀件及模組領域合資公司,投資總額87億,預計年產能達1億件以上。長盈精密在CNC加工能力和手機外殼客戶資源上的優勢,與三環集團在陶瓷前段工藝上的優勢形成互補。

三環集團是國內電子產品陶瓷材料的老大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長盈精密公司從2015年開始自造機器人,實施機器換人計劃。

2015年,長盈精密成立了廣東天機工業智能系統有限公司,集中了數百名自動化開發人員,2016年天機智能營收達到1.2億人民幣,主要來自集團內部部署機器人系統的貢獻,到2017年已經自主完成2000多台機器人的集成應用。

隨著天機智能各方面能力的不斷提升,截至2017年4月底,天機智能已經獲得外部意向訂單接近1個億。

2017年4月,長盈精密和日本安川機器人在東莞成立合資公司,長盈出資65%,安川35%,成立天機機器人公司,天機機器人計劃2017年生產500台小型六軸機器人,2018年生產2000台,到2021年實現年產1萬台的規模。

從長盈精密的例子可以看出,國內有很多公司在機器換人的浪潮中,發現了自己做機器人的好處,在紛紛投錢自己研發製造機器人,並且從中獲取了收益利潤,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

另外國內金屬殼業界廠家勁勝精密公司非常值得一提 。

東莞的勁勝精密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51.36億元,增長44%,凈利潤1.31億元,增長127.84%。

是不是看起來利潤很少?要知道2015年,這家公司還處於巨額虧損狀態。

2014年的勁勝精密,還是一家以手機塑膠結構件為主要收入的公司,其塑膠結構件占比達到了81.4%,強化光學玻璃占大約6%,而金屬精密結構件不到3%等。

在電子產品在迅速金屬殼化的情況下,勁勝精密這樣的產品結構是要被淘汰的, 勁勝精密可以說處於公司關鍵轉折點。

2015年,勁勝精密營業收入35.67億元,下滑10.39%,凈利潤巨虧4.71億元,大幅下滑73.52%,要知道,2014年還能盈利0.74億元。

勁勝精密在生死關頭的大調整挽救了他自己,公司大規模向金屬殼業務轉型,同時通過在2015年11月併購東莞創世紀機械公司,切入更上游的金屬加工數控工具機,這是一個大大改變了公司命運的決定。

經過2015年的調整,雖然當年巨虧,但是出現了兩個巨大的變化,一個是金屬殼業務收入占比從不到3%上升到25%以上,一個是數控工具機等高端生產裝備當年銷售收入實現1.07億元,營收占比2.99% 。到2016年,勁勝精密的金屬殼業務收入已經達到13億元,占比迅速上升到25.3% 。

不僅如此,製造金屬殼不只是製造工藝技術要求高,勁勝精密還開始製造上游的金屬加工設備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數字控制)數控工具機。

2016年勁勝精密數控工具機金屬加工設備等高端裝備製造業務,營業收入15.47億元,占比為30.12%,較2015年度僅僅2.99%的占比提升了27.13個百分點。目前國內幾大電子產品金屬殼生產廠家,除了勁勝精密用自家設備外,另外兩家比亞迪和長盈精密也購買勁勝精密的CNC數控工具機用來加工金屬殼。該業務毛利率高達40.32%,幾乎高於其結構件毛利率水平一倍。

2016年勁勝精密旗下的東莞創世紀CNC設備銷售超過一萬台。

勁勝精密還對數控工具機產品主要機型的作業系統申請軟體著作權。

除了金屬加工數控工具機以外,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勁勝精密的玻璃精雕機,目前國內的玻璃巨頭藍思玻璃,歐菲光,伯恩光學等主流玻璃蓋板加工企業都認可勁勝精密的設備,月產能已經達到600台,出貨同樣在快速增長。另外勁勝精密的3D玻璃熱彎機也在研發中。

2017年一季度,勁勝精密銷售收入實現16.32億元,增長33.04%,凈利潤1.48億元,增長4.2倍 ,勁勝精密從2014—2016年的自我救贖可以說是中國產業界的一個教科書。

比亞迪,通達,長盈,勁勝四強之外,還有個蘇州勝利精密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134.77億元,增長129.96%,凈利潤4.29億元,增長61.79%。不過該公司收入大部分來自渠道服務。

其中包括金屬結構件在內的製造業務2016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4.53億元,同比增長31.13%;毛利率17.05%,同比增長1.34% 。

該公司的亮點主要來自其兩個小業務,收購了Apple Watch 自動化組裝設備富強科技開展智能製造設備業務,2016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71億元,同比增長58.59 %。另外一個是做鋰電池隔膜,該公司收購了蘇州捷力,2016年在鋰電池隔膜領域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同比增長105.3 % 。

再說說台灣,相對於大陸業者統統快速增長,台灣業者的業績表現相對疲軟了許多,這也反應了兩岸產業實力的此消彼長。

台灣的可成科技是真正的金屬殼大佬,其主要是給蘋果供應金屬殼,2016年營業收入790.95億新台幣(按照4.4的匯率,差不多179.8億人民幣),下降4.03%。這個營收規模比大陸最大的比亞迪還要大。

另外台灣凱勝控股,是一家純金屬結構件公司,給電腦,手機等提供金屬件,

2016年營業收入327.63億新台幣(按照4.4的匯率,差不多74.5億人民幣),下降15.2%。凈利潤28.02億新台幣,大幅下降50.3% 。

另外就是台灣的富士康了,該公司也大量供應金屬殼,但是具體業務收入沒有查到,估計規模不會小,富士康給蘋果供應金屬殼。

不要小看富士康,不要以為富士康只是個組裝廠,富士康是個高科技公司,旗下有夏普的顯示面板,有業成控股的觸摸屏,有金屬殼等結構件業務,還有機器人研發製造業務。

FPC——柔性印刷線路板:

中國的東山精密公司是蘋果的FPC供應商,FPC就是柔性印刷線路板,你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裡面看到能夠彎曲的上面印有電路的塑料就是FPC,起到連接的作用。過去這個產品的技術和製造能力基本掌握在外資,合資,港台資企業手裡面,大陸企業很少掌握。目前東山精密已經取得了突破。

為什麼東山精密去年增長這麼快?

其在2016年7月以6.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MFLEX 100%的股權,完成收購後,該公司從納斯達克退市。

MFLEX公司成立於1984年,2004年在德拉瓦州重新成立並在納斯達克上市,是全球專業柔性電路板和柔性電路組件最大的供應商之一,2014年以6.3億美元的產值在全球PCB製造商中排名第27位,在專業FPC製造商中排名第5位。其管理總部位於美國,主要客戶包括蘋果和小米等。

東山精密通過收購一躍成為世界主要FPC供應商之一。

天線等射頻產品 :

中國信維通信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24.13億,增長85.62%,凈利潤5.32億元,增長140.32%。信維通信是蘋果的核心供應商之一,產品打入了蘋果全系列產品,天線等產品的射頻業務是信維通信業務的核心。

信維通信的射頻產品不僅可以用在手機等消費電子領域,而且可以用於工業,軍事,汽車等領域,信維通信目前處於業績猛烈上升時期,不出意外,未來幾年,信維通信會實現營收翻倍。

實際上,東山精密也做天線,而且成功打入了華為的天線供應鏈 。

PCB板:

目前國內兩大PCB製造商,都是蘋果的供應商。

做PCB電路板的依頓電子,2016年營業收入29.34億元,增長0.19%,凈利潤5.88億元,增長25.82% 。

超聲電子2016年營收23.33億,下降2.91%,凈利潤1.87億,增長104.61%

這兩家都是蘋果的PCB板供應商。

為提升電池的空間,iPhone8很可能使用類載板SLP取代傳統HDI PCB,超聲電子目前國內上市公司唯一一家可以做SLP的供應商,所以基本確定超聲電子會是蘋果類載板PCB供應商。

電子絕緣,緩衝和屏蔽材料:

蘇州安潔科技也是蘋果的供應商,2016年營收18.28億元,下降2.79%,凈利潤3.87億元,增長26.04% 這些東西技術門檻不高,例如安潔提供的是雙面膠,絕緣片,緩衝墊片等,用於手機內部的隔離和連接作用。

安潔自身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向手機裡面的小金屬件進軍,2017年2月份,安潔科技收購威博精密。威博精密主營小金屬件,主要有手機攝像頭裝飾圈、側面按鍵、指紋識別金屬支架及卡托等,是OPPO、vivo和華為小金屬件的主力供應商。

安潔科技通過收購快速導入OPPO、vivo及華為等國內手機客戶。 目前手機中的小精密結構件也向金屬化方向發展,目前智慧型手機中小金屬件的單機價值量約20-35元。

小結:

1、上面幾個產業已經誕生了伯恩光學,藍思玻璃,比亞迪,合力泰,勝利精密,歐菲光,立訊精密7家超過100億的大型公司,除開大部分業務收入來自渠道的勝利精密,那麼就是六家。

而且未來幾年還會有東山精密,勁勝精密,長盈精密,中航光電,星星科技,得潤電子甚至信維通信等公司陸續跨過100億人民幣的門檻。光是精密結構件一項就會誕生十幾家大型公司。

2、只有中國的品牌崛起了,中國的零部件產業鏈才會大發展。本文提到了十來家中國企業,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長。

除了伯恩光學,藍思玻璃等少數能給蘋果供貨的公司外,絕大多數公司的客戶都是中國品牌客戶,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等,像歐菲光的觸控顯示,90%的收入來自蘋果以外的品牌,可以看出華米OV四家的崛起對上游國產零部件產業鏈的巨大帶動作用。

2016年1-12月,蘋果在中國的營收大幅下滑了145億美元,這145億美元去哪裡了,同時期三星的份額也在下滑,很明顯是轉移到了華為,OPPO,VIVO等中國企業的手中,而華為,OPPO,VIVO等又把這些營收轉移到了自己的中國零部件供應商手中。

3、中國的零部件產業崛起了,還會帶動更上游的生產設備產業大發展。典型的例子是,國內金屬殼公司迅速發展,開始紛紛從購買日系CNC金屬加工設備轉向以勁勝精密為首的國產CNC設備廠家購買。

藍思,伯恩,歐菲光等生產玻璃蓋板的企業也在逐漸開始購買勁勝精密的國產玻璃精雕機,熱彎機等。

長盈精密開始自己做機器人,在內銷1000多台的同時開始對外出售 。

4、東亞風雲

蘋果和三星對中國產業界來說,是一個亦敵亦友的身份,

蘋果毫無疑問是中國手機品牌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也是創新引領者,是舵手,是燈塔,指引發展方向,中國手機的迅速進步,要感謝蘋果樹立了標杆,沒有人在前面指路,路總是不好走。尤其是OV兩家你懂的。

三星從去年開始在內存上面狂漲價,從中國企業身上賺走了以10億美元為單位的利潤,不僅彌補了其手機銷量下滑的損失還大賺有餘,從這點看,三星太壞了。

但與此同時三星也大量從中國企業採購了不少零部件。

文章來源:光電新聞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