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陸奇:百度要如何贏得AI的未來?

 2017-08-10 06:00:00.0

百度正在醞釀一場反彈。

在我們看來,2016年可謂是百度的「危機之年」:在2016年以前,這家位於中國互聯網第一陣營的公司所遭受的所謂「危機」,其實都停留在百度的「肉」上,未傷筋骨;而2016年無論是對百度公信力和價值觀的質疑的諸多事件的爆發,還是財務數據和股票市值落後於騰訊阿里的表現,對於百度可能都是致命的。

但對百度來說,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一個機會——在危機面前,百度選擇了All in下一個趨勢:人工智能。而陸奇的加盟,更是加速了百度更新換代的步伐,對多項業務進行調整後,在公司運營及產品設計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百度希望能借人工智能彎道超車,成爲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者和領先者。

百度要如何贏得AI的未來?就在7月26日,陸奇訪問硅谷期間,知名科技媒體Backchannel對陸奇進行了一次獨家採訪,在訪談中,陸奇認爲,打造合適的應用場景和生態系統其實更重要,而這也是百度所擅長和正在進一步營造護城河的地方,而在中國生活的這半年,也使得他對如何推進「AI-First」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訪談摘編如下:

Q=Backchannel

A=陸奇

編譯:三川 

十問陸奇:百度要如何贏得AI的未來?

Q1: 你如何描述百度的 AI 戰略?
A: 我們認爲,將 AI 技術商業化的最佳途徑是建立生態系統。本質上是幫助合作伙伴加快創新,用穩定健康的經濟模式爲開發者與合作伙伴帶來長期的雙贏。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是百度大腦(指代百度所有的 AI 資產),它比目前微軟、谷歌在美國提供的服務要廣得多——因爲它是一個平臺。百度大腦包含 60 種不同類型的 AI 服務。
另外,我們還是第一家將感知、認知層明確區分開的大公司。感知能力和認知相互關聯,但它們有非常大的區別。大多數 AI 平臺都把兩者混在一起。

Q2: 百度對標 Siri、微軟小娜的產品是什麼?
A: 我們正聚焦於用兩大平臺把客戶和合作夥伴吸引到一起。第一個是 DuerOS。它是一個基於自然語言與對話的平臺,非常類似於美國的 Alexa、Google Now、Siri 和小娜。唯一的區別是:目前 DuerOS 領先於所有競品。在中國,DuerOS 積累了比任何同類產品都要多的對話技能。我們開發的對話技能包含十個主要領域、超過一百個子領域。而且我們在建立起一個正不斷壯大的合作伙伴生態,我們的合作伙伴正在開發越來越多的技能組合。相比之下,亞馬遜目前的技能組合或許比百度多,因爲他們在美國的生態做得更大。但在中國,相比大多數公司,我們毫無疑問是市場領導者。
第二個,在合作伙伴方面我們也是顯而易見的市場領導者。今天的 DuerOS 已嵌入上百個品牌的家用電器設備,包括冰箱、空調、電視、兒童故事機以及音箱。


Q3: 相對中國市場,語音技術在美國市場的情況如何?
A: 家庭環境很不一樣。由於我們談的是語音交互,兩國居民家裏的聲環境、噪音模式都很不一樣。Alexa、Echo 和小娜就是爲美國家庭而優化。在我看來,這隻在北美、或許還有歐洲的一小部分能夠派上用場。本質上,它們假設用戶有大房子、有很多個房間。而在中國,情況完全不是這樣。對於我們的產品目標,即便是高收入的年輕一代,一般也只有 60 平方米的房子;有時候 90 平米。
在把 DuerOS 推廣到全世界的任務上,我們有更好的機會。爲什麼?因爲日本、印度、巴西的房子其實更接近中國的,而不是北美。
以上是兩國情況的不同。相同的部分是科技,核心技術仍然是語音識別、信號處理、自然語言理解以及平臺。在很多方面,我們的平臺架構很類似於亞馬遜。在我看來,亞馬遜現在做得非常棒。雖然之前在微軟工作,我永遠會支持微軟。但說實話,亞馬遜在領先。


Q4: 你是否也認爲亞馬遜的弱點在後端?在技術層面難以趕上谷歌和微軟?
A: 四年半前,我工作的項目是小娜。當時,我們全都覺得「亞馬遜的技術還差得遠」。但在這場 AI比賽裏,我學到的東西之一是,打造合適的應用場景和生態系統其實更重要。技術上來講,谷歌和微軟領先亞馬遜一大截。但看看現在這樣 AI 賽跑的情況就知道了,亞馬遜 Alexa 的生態系統在美國遠遠領先於其它任何人。這是因爲他們找到了正確的應用場景、正確的設備。本質上,Alexa 是一個 AI-first ( AI 優先)的設備。
微軟、谷歌犯了同樣的錯。我們聚焦於把小娜應用在手機和 PC 上,尤其是手機。
我的觀點是,在可見的將來手機都會是一個 finger-first、mobile-first (手機觸控和移動優先)的設備。你需要 AI-first 設備來鞏固一個新興生態。
現在我生活在中國,對於 AI-first 到底意味着什麼比之前想得清晰得多。它意味着你打一開始就要以不同的方式和技術交互。它的首要交互方式必須是語音或圖像識別或人臉識別。你可以使用屏幕或者觸控,但這是次要的。
在百度總部的所有系統都基於人臉識別。你只憑聲音和臉就可以在售貨機買東西。我們還在搞一個自助餐廳項目,目標是拿了飯菜就走。


Q5: 那麼這些新設備帶來的倫理後果呢?在百度,大家在這方面談論的話題是否和你在微軟時差不多?
A: 差不多。對我們來說,隱私保護有至高的重要性。最終,我們需要用戶信任我們的技術,因而在這方面會討論很多。我們會持續、動真格兒地在隱私方面投資,確保你可以信任我們的服務。比如說語音交互。百度在研究一項能防止錯誤喚醒智能手機的技術,我們理解大家不想日常談話被傳到雲端。在我自家客廳裏,我也會說很私密的東西。但有些時候智能音箱會認爲你正在試圖喚醒它們,因而會把這些部分傳到雲上。


Q6: 今年春天,百度發佈了一個非常有野心的自動駕駛計劃「阿波羅」。到現在,你們已經公佈了150 家合作伙伴。爲什麼對自動駕駛下這麼重的注?
A: 如果你真得想搞出能收集知識、做決策、適應環境的數字智能,你需要開發自主系統。在自主系統裏,汽車會是第一個落地的大型商業應用。它就像是今天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是現在最大的硅軟件生態。我相信,同樣的情況會在自主系統上演。汽車會成爲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
同樣的技能組合——硬件、傳感器、芯片組、軟件,會被用來開發工業機器人、家庭機器人。我們希望聯合數百家公司、大學一起來做這件事,建立起一個相當大的生態。以後我們可以開發機器人、無人機以及所有這些自主系統。對我來說,autonomy (自主)是核心


Q7: 自動駕駛技術的迭代速度取決於什麼?
A: 本質上取決於能拿到多少數據。要在路上行駛,你需要在不同情況下、不同類型的道路上行駛的數據,比如光線、天氣、路面溼滑情況、輪胎胎壓。藉助阿波羅計劃,我們能夠把所有資源集中起來,尤其是數據,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受益。
我們寫了份阿波羅計劃宣言,它有四項原則,每一項都很重要。
第一項是開放能力。在百度,我們把技術能力——代碼、服務、數據都開放給所有的合作伙伴。由於中國是個高度碎片化的市場,這種策略格外奏效。中國有超過 250 家汽車 OEM 廠商,沒有一家完全有能力開展深度研究。而在美國,這個行業是高度集中的。有了我們 7 月 5日開放的代碼庫,一個人就能在三天內配置起一臺能實現有限自動駕駛的汽車,並開始科研。
第二項是資源共享。阿波羅計劃有兩個合作層級。第一層,你可以使用阿波羅代碼、能力以及部分數據集,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第二層,你能用百度提供的全套數據集—— 包括高清地圖、訓練數據,但我們會要求你也貢獻數據。這裏有一個核心原則:你貢獻的越多,得到的應該也越多。
第三項是加速創新。收集更多的數據,就能在模擬引擎裏實現更多能力。我們讓所有人、以集體的形式,以更快的速度創新。
第四項是持續共贏。百度是最大的共贏模型,專注於提供高端、高價值服務,比如高清地圖和安全。在阿波羅生態裏,我們不和任何人競爭,而是讓每一家 OEM 廠商——不管是博世、德國大陸(Continental )還是英偉達,都能夠做到更多。
這是我在海外開設子公司——阿波羅美國以及阿波羅新加坡的原因。新加坡政府對我們的態度基本可以說是:「哇,這簡直了,快來新加坡吧,我們已經做好準備要投資」。

Q8: 中國實現全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什麼?
A: 單是在技術層面,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就不可能實現自動駕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城裏出了個交通事故,警察來了,但發現事發路段沒有交通標誌,於是在紙上用筆畫了個標誌,寫上:「請減速到每小時 5 英里以內,通過時請看清路況」,然後舉着給過往車輛看,提醒他們避讓事故車輛。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能識別手寫文字、理解人類語言的技術。這會耗費很久很久的時間來實現。
讓全自動駕駛變爲現實,需要新的交通規則、新的法律法規,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在開展阿波羅計劃與合作伙伴協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實現全自動駕駛之前,其實就有着相當多的商業化機會。奧迪新 A8 是個很好的例子。這輛車能在堵塞嚴重的路段自動跟隨車流,而堵車對北京、上海、灣區是一個習空見慣的事。現在,你可以讓汽車自己行使,你自己乾點別的,讀個東西啥的。在跟隨車流之外,也還有着那麼多的場景。


Q9: 看起來,2017 是中國 AI 發展領頭的一年。這一年有什麼重要意義?
A: 這是兩個因素的結合:技術的成熟度,以及能夠將 AI 商業化的垂直行業應用的數量。從全世界的格局來看,我確實感到中美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一起推動世界向前發展。我可能收到了太多蓋茨的影響,他一直在講,出於實踐目的,可以把現在的全球經濟看作是單引擎驅動:美國有5% 的人口但卻有 24% 的經濟產出和 60% 的創新。這樣的現狀不足以維持經濟增長,因爲全球足足有 70 億人。這裏面或許有 30 多億享受着現代生活——我們有交通,有加工處理過的食品,也有冰箱。但這 30 多億人之外,卻有一個巨大的生活品質落差。其餘人口的生存條件完全不同。我們的任務是把現代生活帶給每一個人,但怎麼做到呢?通過創新和更好的增長。
說真的,中國應該成爲第二個創新引擎,而蓋茨發自內心得相信一個更具創新力、更發達的中國,對於全世界是件好事。我同樣相信這一點。


Q10: 幾年前百度剛開始壯大 AI 資源的時候,你們把精力放在建設硅谷實驗室上。當吳恩達在春天離開百度,代替他帶領百度 AI 研究院的人卻在中國。中國的 AI 人才是否已經趕上美國了呢?
A: 美國在整體上要強得多,這一點毫無疑問。但中美之間的差距在飛速變小,這同樣毋庸置疑。到現在,我在中國已經生活了超過六個月。說實話,這期間我讀了更多論文,與更多的 AI 開發者進行了交流,你能感受得到人才儲備的力量。
可以確定的是,百度會把越來越多的 AI 工作放在中國。但我們仍將持續對美國投資,在灣區和西雅圖。我們剛在西雅圖建立了分部,因爲收購了一家名爲 Kitt.ai 的公司。在 AI 人才的頂層梯隊,美國仍然更有優勢,我們希望充分利用這一點。

Via Wired

文章來源: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