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雁翎刀和雁翅刀有什麼區別?

 2017-06-08 17:55:51.0

雁翎刀和雁翅刀,一字之差,很多不知道它們的人很容易將它們搞混淆,但是它們在形制上卻有著很大的差別。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雁翎刀和雁翅刀的區別是什麼吧?

明清時期的雁翎刀,其制如雁翎,因以為名。雁翎刀出現於元末明初,主要形制是宋金時代的手刀戰刀,刀把和刀身平直,但又受到蒙古刀的影響,因而在刀尖處輕微上翹,不過較之蒙古刀更不翹了。

雁翎刀是明清軍隊里數量最多的配刀,明朝時俗稱腰刀,步兵的腰刀可以配以盾牌。對於大陸上火器和冷兵器都相對發達的戰爭來說,腰刀的質已經不是勝敗之根本,所以大多數明腰刀並非用自古刀劍所用的百鍊包鋼打造,而是以灌鋼法灌出軟軟的刀身,再夾上相對打造講究一點的刃條。雁翎刀注重實用,並不是為了好看,雁翎刀輕便而且能刺能砍,殺傷力較大。

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點為,刀身較為平直,刀尖為略上翹的圓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處多開刃,現在一般稱為反刃(部分明中早期的雁翎腰刀無反刃,形式上更近於金戰刀的樣式,而清代的部分雁翎腰刀的反刃甚至縱貫整個刀背)。

刀身寬為4-5cm,脊厚0.6-0.7cm,刀身斷面為等腰三角形,全長多在90cm左右,刃長70-80cm,刀柄長15-20cm刀全重1-1.5kg。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為一條,清代雁翎腰刀大部分有血槽數條,而且血槽的形狀多很複雜。

明清官刀樣式多樣,以雁翎、雁翅、魚頭為主流,另有雁毛、戚家(仿倭腰刀)、牛尾(清代晚期出現)等等。

其中雁翎更是主流中的主流,雁翅、雁毛雖與之名稱相近,但刀形差異很大,雁毛刀傳世較少,且其刀形成因至今仍有爭議,而雁翅刀可以說前承宋刀,後啟砍刀(如民國抗戰大刀),其刀形也非常值得研究。

一字之差的雁翅刀比起雁翎刀,型制上就更為粗曠了。

而雁翎刀,因形似雁翎而得名。盛行於明朝時期,無論是官丞還是士兵都會佩戴。

區別於雁翅刀,雁翎刀是長這樣子的!

▲最後一張圖為清代乾隆雁翎腰刀

▶喜歡傳統刀劍的可加龍泉寶劍師傅私人微信:15857860836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可鎖定微信公眾號:刀劍檔案

文章來源:刀劍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