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磨唧唧好久終於動筆,主要是心裡一直過不去這道坎,想用一
篇文章來描述紫砂知識的大體,但是心理又害怕單文過於繁瑣過於冗長,使我們的朋友讀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而且不舒服,這怕是文學災難了吧。
...
但是心裡倒是想的,這篇文章應該會是有一點兒意義的存在,畢竟還沒有人做過此類嘗試,前人大都是單篇短文、或者長如書本的書籍類進行描述,論文形式的嚴謹長文還是比較少的,而且隨著年代的發展,紫砂手工藝的傳統也在時刻改變著,譬如新湧現的手拉胚壺、機車壺、半手仿全手該如何分辨判斷、新時代各種奇怪的泥料又該如何分辨,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
這都是入門的、或許偏深一點點的紫砂知識,很應該了解但又沒有一篇長文系統性進行講解的。但凡有講解的書籍或者文章都講得太深、太拗,一本書那麼厚也是太過於專業,並不適合普通愛好者閱讀欣賞,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像專家那樣深入的研究,更多的是希望理解一點皮毛,找個值得信賴的丁山朋友,看壺,聊壺,吹牛,品鑑,如有條件入手幾把覺得可以的作品自己把玩、送人,觀賞即可。
(註:此文總結了我的大半生知識要點,爆點頗多,適合新老司機慢慢品嘗)
好了進入正題,以下我會分主題的方式逐次講解紫砂中一些常見的知識。
也會穿插一些問答的形式來解答一下經常遇到的知識點和問題,如有未講解到的,可以留言評論或者私信。請提前做好準備,篇幅較長,全部都是實打實的實料,建議慢慢品嘗。
文章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紫砂的概念...........
2: 紫砂到底是什麼樣的泥料?.........
3: 紫砂是如何一步步由礦成「紫砂」的?.........
4: 紫砂有多少種類?每種大致有什麼特點?........
5: 紫砂的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工藝........
6: 如何判斷全手工和半手工?........
7: 如何辨別真假紫砂?..........
8: 紫砂的價格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價格是如何定義的?......
9: 如何挑選一把紫砂壺?........
10: 什麼泥適合配什麼茶?........
11: 關於代工.........
12: 關於收藏鑑定..........
13: 關於一把好壺的定義.........
14: 關於紫砂壺吐黑和爆點的個人看法.........
15: 關於如何開壺的各種版本.........
16: 關於你們關心的各種事.........
17: 總結和結論........
由於個人精力問題暫時更新到此,後期會不定期更新。
如有朋友需要鑑定分辨請聯繫我本人:
...
手工+原礦紫砂才是純正的紫砂作品
NO 1 :紫砂的概念,紫砂難道不就是紫砂做的都算是紫砂作品了嗎?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紫砂裡面有著嚴格的定義:原礦紫砂原料+手工製作,同時滿足兩點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紫砂作品,缺其一不可,也就是說市場上的很多類型的壺其實嚴格意義上並不是傳統紫砂壺。
比如手拉胚紫砂壺、機車壺、灌漿壺等主流的觀點都是不承認這是紫砂的,都是「假紫砂」。那麼什麼樣的壺才是真紫砂壺呢?
回答:採用宜興原礦紫砂原料,並且使用傳統手工拍打成型以及半手工成型(全手工以及半手工的區別後面會講)的紫砂壺、花盆、花盤、茶葉罐等紫砂作品,我們稱為真紫砂作品。
所以這個定義下很多假壺都浮出水面,灌漿壺、機車壺、手拉胚壺都是假壺,其並沒有手工的純正血統,並不具備紫砂中的各種藝術以及實用性,在泥料方面也無法保障,是需要剔除在我們的選項中的。
...
紫砂藝術中還有很多譬如花盆等
NO2:紫砂是什麼泥料?
紫砂礦土主要由 石英、黏土、雲母和赤鐵礦組成,其製成紫砂成品泥具可塑性、生坯強度高、乾燥、燒成收縮率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而成為舉世名陶紫砂礦土由紫泥、本山綠泥和紅泥三種基本泥構成,統稱紫砂泥並美稱五色土富貴土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足見紫砂礦土之珍貴紫砂礦土產於宜興丁蜀鎮黃龍山、任墅西香山附近和伏東一帶,呈結晶狀,而被玻璃相少,具有教高的強度、抗熱震性和透氣性。
經開礦、碎石、風化、篩選、煉泥、成泥窖藏,陳腐後方可取出做壺。紫砂特有的性質是整個紫砂產業,紫砂文化的根基,那就是:砂。
簡單點說,紫砂之所以是紫砂而不是紫砂土,就是因為這材料本質是砂礦,而不是泥土,是實打實的石頭礦製作而成,具有比較強的砂土性質,又因為後期的煉製使得紫砂結合上了不錯的泥土性,這泥土性使得紫砂能夠被可塑,能夠被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藝人用手上的工具拍打成型,如同玩橡皮泥一般,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
...
黃龍山紫砂原礦產址
紫砂是上天贈與宜興的一塊一塊神奇的石頭
NO3:紫砂是如何一步一步由礦成「紫砂」
我們很多朋友單知道紫砂,但絕大部分朋友藏家以及愛好者都不太清楚,到底紫砂是怎麼來的,一些步驟又是如何形成,既然紫砂原礦是石頭,那最後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變得像泥又不是泥的神奇的紫砂泥料呢?
以下是我的整理詳細回答
(1)開礦:
紫砂原產地宜興市丁蜀鎮黃龍山一帶,是幾個非高大的小山坡,根據礦脈走向,從上及下的開採礦土,整個開採過程類似挖煤、、、不過量少,規模也是比較小的,紫砂原礦石也並非花崗岩般堅硬。故出土的紫砂原礦石一開始就是有一些鬆軟的。
(2)堆放風化:
出土後的紫砂原礦石會被拉倒一個空曠的堆放地點,有的是自家庭院,有的是一些比較大的空地,所以為什麼有的人會說「家藏紫砂,或者家藏老泥」是有根據但又是充滿陷阱和故事的。至於為什麼是有根據的事實,但又是充滿陷阱的故事呢?往下看,你就懂了。
堆放的礦石就放在太陽底下任憑風吹日產雨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礦石會從內部產生各種裂紋,裂開、變松。此步驟稱為:風化。
不過紫砂原礦石的風化比常見的石頭要快的多,一般一兩年即可風化完成,而正常的石頭也許上萬年還是正常的石頭。
...
堆場風化後的紫砂原礦石
(3)人工篩選:
紫砂原礦石是多種雜質或者的共同體,未將其分揀是無法製成能用的紫砂泥,因為紫砂泥料內部有各種雜質,各種分層,必須精挑細選,而這一步也是直接區分了好泥和普通泥料、垃圾泥料。精挑細選,好的那部分經過有經驗的師傅篩選出來,普通的放一塊,垃圾的放一塊,各有用處。所以層次是怎麼出來的,你的是紫砂我的也是紫砂,為何泥料有階級、有層次,其實和社會也是類似的,好的有好的出處,有好的階層,普通的也有普通的去處,垃圾的做茶葉罐,雜件等,基本沒有一分會被浪費掉,因為紫砂的原礦越來越少,用掉一份,就少一份。
...
風化後的紫砂原礦經過人工篩選除雜
(4)研磨:
經過人工篩選的紫砂原礦依舊是比較大的小石頭,無法使用,下一個步驟就是研磨,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前,紫砂的研磨都是用石磨研磨的,但是石磨的缺點很明顯,效率非常低,人工成本高昂。
所以往後紫砂的研磨大多是用現代化的機械打粉,效率高,可控性高,能夠控制打粉的目數(專有名詞,後期會講到),但是機械打粉固有的缺陷是紫砂顆粒比較尖銳,沒有石磨研磨的圓潤,製成壺後手感是沒有石磨研磨的來的好的。
所以現代石磨手工研磨逐漸的多了起來,算是對傳統的進一步繼承吧。
...
(5)過篩:
研磨後的紫砂顆粒需要進行過篩,以挑選合格的紫砂顆粒,在這裡出現一個專有名詞:目數,目數指的是每平方尺擁有的網孔眼,目數越大,泥料越細,反之越粗。現階段一般的紫砂大多集中在40-60目上下。
...
(6)加水攪拌,煉泥
這一個步驟也是紫砂最大最有意思的一個步驟,煉泥的不同直接導致了各種品質不一樣的泥料,也是各泥料藏家、商家、以及各種家藏練泥的精髓所在,但是涉及到太多的具體核心機密,無法進步一講解。總之就是一系列煉泥步驟最終成型。
...
(7)成泥窖藏
這是最後的一個步驟,到此時,紫砂泥料已經成型,被分成一塊一塊類似磚頭的形狀,密封在防潮隔離包裝紙里,俗稱:捆,一捆大約30斤。
那麼一捆大概多少錢?你想知道嗎?嘿嘿,我有所保留。
將成型的一捆一捆泥料放入潮濕陰涼的倉庫或者家裡,經過至少半年的「窖藏」紫砂自身的一些化學反應,使得泥料更加適合制壺,性能更好,方可開倉取泥、制壺。
...
成泥後以捆為單位,窖藏存放
以上便是紫砂從地底下一塊一塊的石頭,如何一步一步的稱為能被紫砂匠人使用的紫砂原材料的大致步驟,其中每一個步驟都會是一個詳細的文章,在此不做太多的介紹。
那上面所提到的「家藏泥料」為何是一個既真實又充滿陷阱的說辭呢?
首先家藏泥料是有的,確確實實是有的,我在上面提到過,因為開採後的礦石需要堆放風化,這個很簡單,每家每戶只要有條件都可以購買原礦石(早些時候)
放在自家庭院裡或者其他地方,後面自己慢慢用,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所以是一個真實的場景。但是,問題來了,如果很多人都宣稱自己的是家藏泥料呢?或者根本就不是家藏泥料(泥料好不好不做探討)又跟你說這是家藏的,你怎麼去判斷?
我的答案是:沒有辦法判斷。對的一點辦法都沒有,難道要求我從家裡拿出礦石、製作、窖藏,然後拿出來當著你的面檢驗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然你怎麼判斷這是家藏還是不家藏呢?又沒有什麼特徵能看的出來?因為無從考證,所以沒有辦法知道是不是真的家藏。
但是,話說回來了,家不家藏在大多數時候並沒有什麼用呢,因為哪裡的泥都是需要堆放風化,一樣的,倒是說你家藏的好礦石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家藏的就一定是好礦石嗎?自己家藏有的好礦石會煉製出好泥料嗎?
這都不一定的,好泥料不僅僅是質地好、挑選要好、煉製也要好才是一捆好泥巴,家藏未必具備這些條件,所以家藏泥巴不一定是好泥巴,您當做是一個噱頭即可,具體,還是得看作品出來後泥巴如何,一看便知,管你家藏不家藏,好泥巴就是好泥巴,無所謂出身在哪裡。
NO 4 :紫砂有多少種類?每種大致有什麼特點?
...
簡單製作一個圖標展示一下基本的幾大類泥料,其中原礦的有前面5種(天青泥等傳說的泥料現階段不打算納入討論學習範圍)
他們分別是:紫泥、紅泥、段泥、本山綠泥、降坡泥五大類
其餘什麼黑金剛、紫朱泥、民國綠(很多人都知道)綠泥、
等等都非原礦泥料,都是添加一些礦料、化合物調和而成,在此不認為純原礦料。
對於綠泥、黑泥兩種後續討論。
詳細介紹幾種泥料
(1)紫泥
紫泥原產地丁蜀鎮黃龍山,由礦層分布以及色澤等可分為紅皮龍、頭槽清、中槽清、底槽清等,一般不詳細說明情況下除了紅皮龍以及底槽清,大多數稱為:紫泥。紫泥也是紫砂中最純正最具代表性的泥料,也是存量最大,價格差異最大的一種,個人認為,新手首選紫泥,當之無愧。
...
紫泥也是泡茶首選,透氣性適中,紫泥所制壺適合絕大部分茶葉,甚至號稱不太適合用紫砂壺泡的綠茶也沒有問題。
通常來講,紫泥也是最多最正統,陷阱、假泥、等等最少的一塊了,因為泥砂性結合的好,顏色也比較中庸,比較少有人在紫泥里做文章,所以,如果你不懂,認準紫泥准沒錯。這是給新手的一個小小建議,在此普通紫泥不再過多的論述,有興趣的朋友,我在個人聯繫方式里準備了不少語音講解,有興趣的可以添加。
紫泥中相對較少一點的就是紅皮龍了,紅皮龍很多壺友光聽名字會誤以為是朱泥類,其實不然,這是紫泥類,紅皮龍的所有泥性和礦產地都是和紫泥所符合的,之所以稱為紅皮龍,只要是色澤的原因,很多資料都介紹紅皮龍屬於紅泥系,太過於專業可能導致壺友看不懂。
在此說明一下,紅皮龍屬性一直比較特殊,主要是礦源產地和顏色略有特點,他介於紫泥和紅泥的顏色之間,其紅非紅泥那個紅,紫也非紫泥般紫,紫中透紅,但是泥性又和紫泥系基本一致,整體顆粒稍微嫩而細一些,故現代基本認定紅皮龍屬於紫泥系中比較特殊的一款泥料。
...
紅皮龍具有相對比較紅的顏色和比較粗的顆粒感
關於清水泥,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在紫砂一廠時代,所有沒有通過泥料之間的互調、沒有調交的泥料統稱清水泥。第二個說法則是紫泥中的一種,顏色偏紅,顆粒偏小。現在基本上統一的認同都是第二種,視為紫泥中的一種,顆粒偏小,顏色偏紅,作為紫泥大類的補充,不過清水泥一般都不是很瘦歡迎,具體原因也許是特色不足,並加上沒有逼格的原因吧,估計是如此,也是我個人瞎猜的。
...
清水泥質感小紅而細膩,顆粒是紫泥的顆粒
餘下最主要講的就是底槽清了
底槽清,被受追捧的泥料,因為其深色潤度、成型性、光澤、泥料顆粒性幾乎是最好的結合之一,所以很多大家都對底槽清情有獨鍾,已故大師顧景舟等人生前也是喜歡用底槽清泥料制壺。
底槽清之所以稱為底槽清,主要是因為礦產的夾層在紫泥層的最底部,按規則稱為底槽清,其中又以黃龍山四號井底槽清最為出名,所產泥料最優秀,不過隨著2005年四號井封礦,現存四號井底槽清越來越少,已經是一壺難得了。
當然底槽清泥料所制壺價格也是相對來說比價高的,因為沒有誰會用這麼好的泥做一把普普通通的壺然後讓你便宜的買去,這不符合市場,也不符合人性的邏輯思維,所以,如果您在市場中遇到很便宜的所謂的底槽清,那多半是蒙你呢,至於多少算是便宜呢?價位在多少的範圍才比較何時入手呢?
我會準備一些文字會後面公布,或者直接評論,想要了解底槽清的具體可以詳聊。
...
底槽清全手工制曲底六方宮燈
(2)段泥
段泥原稱:團泥,後因宜興方言團和段很像,歷史的原因改名稱為:段泥。
團泥的意思是一團一團共生礦的意思。段泥的原礦是夾層共生礦(非常拗口難以理解在此也不太需要講很多了)大致的意思就是夾在紫泥紅泥等之間的夾層礦。
段泥主要有本山段泥、清灰段、黃金段、黃段(本山綠泥嚴格來說也屬於段泥)
等幾種泥料,無一例外的特點是顏色呈現黃灰色,偏灰則是清灰段,偏黃是黃段,最黃是黃金段閃閃發光,泥料的顆粒非常粗而顆粒飽滿明顯,可以說段泥低顆粒最大最多最飽滿的泥料,也是喜歡顆粒的玩家終極之所愛,無顆粒不段泥,說的就是這種粗狂的感覺。
段泥由於顆粒大,透氣性也是一流,適合喜歡粗料的朋友入手。
...
段泥主色調是黃色,此為黃金段石瓢
(3)本山綠泥
本山綠泥簡稱本綠,本山的意思是黃龍山綠泥,本山綠泥一看字面您一定以為是綠色的泥料對不?
絕大部分的小白都是這樣以為的,還以為平時所見的綠色壺就是本山綠泥所制吧? 其實完全不是那回事!本山綠泥是因為其原礦顏色偏淡綠色才稱為:綠泥,但是燒成後的成品卻是和段泥顏色接近的米黃色!完全不知道咋回事吧?
...
本綠顏色是米黃色和段泥較像,但是顆粒是比較細膩的
啊哈哈,在此逗樂一下,一定要注意了,本山綠泥成品是黃色的,並不是綠色的!原礦的泥料至今沒有燒成後是綠色的,所以綠泥是添加東西的,一會會單獨說現代綠泥。
本山綠泥屬於稀有泥料了,原因很簡單,原礦料本山就少,所以就少了,本綠泥性很嫩,這也是區別其和段泥的最基本的特徵。
本綠黃而細膩,還帶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黑點鐵質顆粒,而段泥就比本綠顆粒要大,質感要粗糙許多。段泥可制大品,本綠泥性太嫩,很難制大品壺。現代如有真本山綠泥,入手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4)紅泥
紅泥大類在紫砂中是僅次於紫泥的存在,近年來由於朱泥的色澤和精緻,紅泥中的朱泥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和關注,也引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近期朱泥也是問題最多最頻繁、讓普通壺友最難以辨別真假好壞的一個重災區。
在這裡也會重點詳細的講解,紅泥的概念、好壞、種類、做假在哪裡、做假的原理是什麼、如何分辨真假等等詳細說明,如需要鑑別您手裡的朱泥壺真假好壞,請私聊單獨奉上圖。
紅泥顧名思義,燒成後顏色偏紅色的泥料大類,紅泥中有大小紅泥、朱泥以及朱泥中的大紅袍,其餘比較少見在此不加以說明,也不作為最權威的聲明。
其中大小紅泥顏色黃紅色,色澤比較淡,顆粒比紫泥細而比朱泥大,是一種綜合比較不錯的泥料,但是大小紅泥大多不是很受歡迎,特點太少,價格不高,噱頭不大,宣傳的力度也不大,自然冷門。
...
小紅泥顏色黃紅顆粒比紫泥細膩但無朱泥細膩
然而相反的是名聲躁動的朱泥,近年來朱泥的受歡迎程度大到嚇人,以至於出現了一大堆有的沒的泥料,譬如什麼金剛朱泥,總之就是聞所未聞的種類(宣傳上)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朱泥原產地主要有三個:黃龍山、趙莊山、小煤窯三地,其中黃龍山朱泥偏黃紅色,趙莊朱泥亮紅色,小煤窯朱泥暗紅色,三者都有很大的收縮性,其收縮性一般在15%-25%頂級的朱泥收縮性達到27%左右,屬於相當大了,這也是「無皺不成朱」的來源,就是因為朱泥的收縮性大,導致燒成後表面感覺發皺一般。
三個產地的泥料其中又以小煤窯朱泥的褶皺性最強,黃龍山朱泥褶皺性稍微小一些,如果你想知道你手裡的屬於哪裡的產地,依舊可以單獨發圖鑑定。
但是朱泥依舊是屬於稀缺資源了,這是真話,不多了,所以原礦朱泥的原材料價格一直在上漲,最高已經過兩萬一捆(前面描述過一捆的概念)。而且每年都在上漲之中,因為原材料的上漲導致一個惡性結果:造假。
這個造假驅動力一個是市場,另一個是技術的實現,市場需求量大,價格高,造假的驅動力就形成了,第二個是技術上的可實現,經研究發現,在普通紅、紫泥等泥料中添加鐵紅粉以及一些鐵礦物質後,經燒製成後成品顯紅色,比較接近朱泥的紅(當然行業的我們一看便知)。成本低,在顏色效果上比較容易實現,再經將要添加製作的泥料打粉打的比較細,可以模擬出朱泥的品相,外行人是不太會看到出來的,這就滿足了所謂的低端朱泥以及控制成本的因素的部分商家以及做壺藝人的選擇。
以至於假朱泥的泛濫,那麼假朱泥(後文同意稱為鐵紅粉朱泥)主要出現在哪裡,那些渠道以及如何避免呢?
這是本長文重點講解以及希望能幫到大家的地方。
第一:假朱泥常出現的地方:
淘寶(重災區)超便宜片區、微商(刷屏沒有店面的那種)低端批發區,都是經常會有出現的地方。
...
某寶已經成為了手拉、機車的聚集地
在此我聲明沒有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任何意圖,只是將事實說一下而已,在這點上,我只說我的觀點:X寶和X東上面的絕大部分都是垃圾,大部分都是手拉胚和機車。
並且我為我這句話負全部責任。
第二:如何辨別假朱泥
辨別假朱泥主要有兩個方面來區別,另有一些輔助的經驗作為大致的判斷,但是不作為權威。
第一個方面是成品出產地、銷售渠道和價位的一個綜合考慮,一般來說低於四五百除非是瑕疵出或者真半賣半送,不然是不太可能這個價的,市場規律如此,要問為什麼我也答不出來,反正您記得就是這麼個市場規律罷了,低於這個數,掂量掂量。
其次某寶一類的銷量大的朱泥而且相對便宜的,聽我的,99.9%是手拉或者機車的,就算是半手,也是假朱泥,准沒錯。為啥?因為成本,朱泥成本高,成品率低,這個價要吃土的,看過太多,機率統計得出的,信不信,您看著掂量就行。
再者這個什麼工藝師什麼大師的,但是照片紅彤彤而且價格比較便宜的,也一樣,假朱泥和手拉的准沒錯。至於原理,沒有,就是這麼個事實我講出來,(原理是怕得罪人被打)你看到記住就行了,要另外諮詢,請私信、評論。
...
這種這個大師那個大師+紅彤彤照片+三網防偽什麼的聽我的,別碰
...
P圖把細節P乾淨的+這麼紅彤彤的基本沒跑
第二個方面則是看成品和生胚,劃重點:現階段最權威最合適最簡單辨別真假朱泥的方式就是看生胚(前提條件是如果可以有生胚可看),為什麼呢,因為添加鐵紅粉的假朱泥都是呈現紅色狀態的,正統的朱泥原礦就是淡黃色,生胚亦是如此,假朱泥生胚也是紅彤彤的,真朱泥生胚是淡黃色、黃紫色,一眼可以辨別的出來,非常直接而有效果,而且具有權威性。記住:生胚是黃色的就是正宗的,紅色的就是假的。
...
朱泥類從礦石到生胚都是淡黃色、紫黃色的
第二看成品
很多時候我們是沒有條件看生胚的,那怎麼辦呢?看成品,無論是圖片、視頻,還是上手也好,真假朱泥的泥砂性還是有不少區別的。首先是褶皺,一般,好點的朱泥在30目以上的目數下,褶皺都會相對明顯的,因為朱泥特有的收縮性導致的褶皺性是比較難模擬和造假的,就算有這麼個本事模擬造假,他的成本也是不成比例的,沒有人會去幹這事,所以看褶皺,有比較明顯的褶皺的是真泥好泥是基本沒跑的。褶皺性小呢?也不要擔心,也是真的。
...
朱泥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褶皺性
但是比較粗的目數,比如30目以及更粗的怎麼辦呢?還有一些朱泥/大紅袍類褶皺性不是那麼強怎麼辦?因為粗目數條件下,朱泥的褶皺是會被掩蓋掉的,剩下的就是朱泥的顆粒和質感,褶皺性會比較差,這時候我們看光澤,同樣適用所有範圍。
...
30目的目數下,朱泥的顏色也是暗紅色的
朱泥的光澤在正常情況下(排除因為燈光、設備等原因)光澤都是暗光而有顆粒感的,光澤偏向黃紅色,黃龍山朱泥最黃,趙莊次之,小煤窯顏色最深暗色也最暗,並且多多少少自帶一些褶皺。假朱泥(鐵紅粉)的色澤則是很紅,記住紅的有點過分的艷麗,而且大多會有玻璃結晶體一般玻璃反光(其中又以手拉壺最明顯),然後看顆粒,因為本泥並不是正宗朱泥,顆粒感和朱泥的細膩是有區別的,一般假朱泥以紫泥、紅泥混合調配後添加鐵紅粉居多,所以對比之下顆粒不同,朱泥顆粒細膩,假泥會顆粒稍微大一些,這種泥料的細膩並不是因為目數的大小而導致的區別,而是泥料本身的特性。
朱泥本身就細膩,紫泥等本身就是顆粒稍微大一些的,這是由於本質造成的,如果硬生生要把不是朱泥的假泥拉高細膩度,只能提升目數,這樣會造成泥料的那種細,就像玻璃一樣,即玻璃結晶體,就那種表面的感覺就像鏡子一樣,而不是褶皺暗光。好了會配詳細圖來解釋,但這裡的概念還是有點難以理解,實在不行,只能私信我給你們一一解答了。
...
用高目數硬拉細的假朱泥,加鐵紅粉後很紅且表面褶皺很小乃至沒有玻璃質感很強
好了關於真假朱泥暫且講到這,篇幅比較大,但有時候限制於文字的描述能力依舊是無法讓每一位看到此文的朋友徹底的理解,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
(5)降坡泥
降坡泥的來源很有意思,早年宜興建設直通丁蜀鎮的陶都路的時候,在黃龍山段修路的實惠價開採出了一段礦石樣本,因為其完全不同於已知的所有泥料所以命名為獨立的一種泥料。因為當時是一段下坡路,就取名降坡泥,這個名字是有原因的,降坡泥其實可說之處比較少,因其石英雲母含量比較高,因而顆粒大而獨立,飽滿,滿滿當當的都是大果粒,粗狂的感覺是玩砂的朋友最喜歡沒有之一,同時降坡泥還比較安全,假的機率來說是比較少的。
降坡泥主要有紅降坡和黃降坡泥兩種,沒有太多的其他話題,喜歡就上手即可。
...
降坡泥的顆粒是比較大的
(6)各類調製泥料
這裡也是重災區,也是壺友們暈頭轉向的地方,水最深,最不好玩,最容易被忽悠容易踩著坑的地方。為什麼呢?淡定,如過你嫌篇幅太長,先收藏,慢慢看,還有更多的你完全不知道的大爆料在這裡。
為什麼要調製泥料?答:所有泥料都是需要經過調製的,不然就沒有紫砂,沒有一種泥料不經過煉泥調製就能夠進行製作,(雖然我見過也有純砂,不練泥的紫砂壺,但是非常非常之稀少,刻意忽略)。正所謂泥是肉砂是骨,沒有砂的泥就不是紫砂泥,所以調和煉泥在定義下屬於完完全全的純原礦紫砂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在此討論的並不是是否有調砂等煉泥,而是指的:是否添加鐵紅粉等額外添加的物質。
在這個定義下,很多泥都不是原礦的,原礦里沒有這種東西,綠泥是沒有的、黑泥、民國綠、黑金剛、什麼極品XXX泥之類的都是原本沒有的東西,都是後期造出來的。
第一種,現代綠泥(包括民國綠),做筆記:這類綠泥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都還沒有辦法通過不添加鈷來實現(鈷土、氧化鈷等),記住了,添加的鈷來實現的,我為我說的話負責。所以我稱之為:調製泥料,因為現有的原礦紫砂泥是沒有辦法燒出綠色這種顏色的,你沒看錯,如果你手裡有這種顏色的,那目前為止,肯定都是添加鈷的,至於鈷好壞,歷史至今沒有啥示例說明,我也不知道,好不好不予評論,我只是把這麼一個事實告訴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還有我的朋友粉絲們,僅此而已。
...
這種淡綠色、墨綠色、深綠色與綠顏色有關的都必須添加鈷,或多或少而已
民國綠呢?如果你愛好這個那一定聽說過民國綠泥,民國綠泥我聽到過最離譜的壺商講過的介紹:民國開採的綠泥,陳腐至今,稱為民國綠泥、、、、、、
當時我就驚呆了,這是為了錢怎麼忽悠都敢啊!真開玩笑,現在哪裡有民國時代留下來的泥料。。。。真實開玩笑了,民國綠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在民國時代有煉泥的用本山綠泥調和紫泥在其中添加了鈷土(那時候鈷的冶煉技術比較落後),燒成後居然是綠色的,又因為那時候的鈷土都是進口的,價格昂貴,本綠這種泥又不好控制,所以當時的民國綠說是最珍貴最高貴的象徵也不為過,已故大師蔣蓉等人就喜歡用民國綠來製作花貨,這在當時確實是視覺精神上的享受,也是收藏界追捧的對象所以稱為民國綠。但時至今日,綠泥還依舊是尊貴無比,依舊是好東西嗎?
...
民國綠已經喪失了原來的歷史意義,並不是那麼的珍貴了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綠泥壺是否對人體好壞因為沒有事實根據,理論也是各說各的,這灘泥水我是沒有辦法講清楚了,但是我的意見在文章里,自行體會即可。現代雖然鈷還是需要一些成本的,但是這點成本應該不算是什麼大事,民國綠本泥是本山綠還好說,普通綠泥實際沒啥特殊的,而且我把我的話已經說出來了,是添加鈷才有綠色的,泥料也不稀缺。如果你喜歡這個顏色,也無所謂,那就無視即可。
我只把我的話寫出來,選擇權是你的,沒有人能攔得了你,也沒有人有義務告訴你,你能看到,純粹因為緣分,僅此而已。
第二種:黑泥
成品是黑色的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原礦料通過燒法的改良實現不添加東西燒成黑色,這種辦法叫做:捂灰,捂灰的原理比較複雜,在此不加以詳細說明,後期會準備文章單獨說捂灰的原理優缺點等等。
...
捂灰是一種健康且能正常實現黑色的方法,不過黑的不徹底,有點黑灰的感覺。
二種方法就是常用的也是我們要重點講解的:添加錳(氧化錳等)的黑泥,這種黑泥直接用普通燒法就可以在成品後變黑。也是大部分的黑泥的製作方式。
黑泥是添加錳形成的,捂灰是燒的方式不同,至於黑泥,我的觀點和綠泥一樣,沒有人實驗過這是好還是壞,我也是把事實告訴你,至於如何,你自己決定,原礦料是沒有黑泥這種泥料的,什麼黑金剛、黑朱泥、等等與黑有關的(捂灰排除在外)都一定是添加錳的,或多或少而已(在這篇文章之前都是如此,未來有什麼辦法我不知道),所以我的意思是:你自己決定。
...
黑泥是用其他泥料添加錳實現的效果
當然有一些現代人創建出來的譬如什麼極品紫朱泥,什麼黑金剛朱泥,黑金剛、烏金泥、石黃泥、等等,有的卻是存在的好泥,有的的的確確是編出來的,還是少碰為妙,畢竟你不懂,有可能入坑。
當然在這裡順得說一下一些極其少有的類似傳說般的泥料。譬如天青泥,桃花泥等以及一些確實存在過,但是很少人知道的,在此因為不是泥料大全,不加以詳細說明,如有需要進步一了解,可諮詢詳聊。泥料部分暫時到此結束,篇幅不小,劃重點亦很多,可細讀。
NO5:紫砂的製作工藝和裝飾工藝
(1)紫砂的製作工藝,正統的紫砂製作工藝有且只有兩種:全手工制壺和半手工制壺。歷史源遠流長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紫砂全手工制壺工藝,這是紫砂壺的傳統也是頂尖的工藝藝術,千百年來淬鍊出無數的優秀作品。半手工則是近代以來主要在中低端紫砂壺方面,在不影響紫砂的大致功能性方面大幅度提升效率,降低製作難度,降低價格惠及普通老百姓的工藝,也是在石膏模型成熟後的一種主流工藝。
全手工制壺步驟如下圖文所示,通過打圍身筒,鑲嵌泥片以及後期製作壺嘴、把等一步一步製作而成。
...
拍打整合準備好泥片
...
將泥片圍起來(方器則是泥片相互接片)
...
用拍子和手的配合將身筒拍成預定的形狀
...
手工做嘴、把(也是由一定工具做成)
...
...
最後的修繕(考驗明針功夫等細節的處理)
...
最後胚體完成,可進行刻繪、泥繪等進一步的裝飾工作。
半手工做壺的具體步驟圖示如下
...
拍打泥片,步驟和全手工步驟一完全相同
...
身筒圍成想要的大致形狀,放入預先制好的身筒模具中
此步驟和全手工明顯不同,半手需要藉助模具成型。
...
部分半手工嘴、把也會藉助模具成大體形狀,部分則完全手捏出來,這個不一定
...
將做好的身筒和嘴、把裝合在一起(步驟很精細)
半手制壺在大部分步驟和全手工類似,不過在身筒的形成或者嘴、把的形成這一步,則是藉助磨具,從內部拍打按壓身筒以成型,嘴把則是藉助模具預先形成大致模樣再通孔、精修等,之後所有的步驟和全手工相同。在形成身筒、嘴把這一步驟降低了製作難度,更加的標準化,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價格,整體的性能和全手工基本是差不多的。
半手工是現代發明出來的一個詞彙,其實嚴格意義上講都是手工製作,因為紫砂本身也是需要藉助很多工具來製作的,整個紫砂的發展史就是紫砂制壺工具的發展史,前人不斷的發明和創新工具,就是為了使得制壺的效率能夠進一步的提升,這在紫砂上是沒有半點毛病的,半手有半手的好,全手有全手的好,兩者結合,才是紫砂最合理,最恰當的組合。絕對不存在什么半手都是一類,全手才是正統,難道全世界都是昂貴的全手工壺,普通大眾老百姓享受不到紫砂的好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局面嗎?肯定不是的,紫砂是存在階層的,有最差的假的,最入門的普普通通半手,中等精緻半手,好半手和頂級半手,頂級全手,收藏級全手等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需要,切勿一竿子打死。
那么半手工和全手工具體哪個好?曾有過無數的朋友問我這個問題,老生常談的問題,那我的答案是什麼呢?
答曰:沒有答案,一般來說確實全手工一般情況下大多比半手要好一些,不過這只是一般情況下,具體還的看作品,半手做的好依舊是很好很貴,全手做的不好會更差,更不值錢。
因為全手工本身難度就高一些,如果不用心,不花精力精心製作,那麼做出來的作品一般來講是比不過半手的,半手也是如此。
重在做的好,花功夫,花精力,以及製作者的技藝如何,是否用心,好技藝+用心+適合的好泥料=好作品,只要作品好,自然無論是全手還是半手都是值得的。
朋友一定不要刻意追求全手工還是半手工,哪一方面陷入極致都是不正確的,平和的對待任何一個工藝,半手相對來說價格實惠一些、工藝標準比較好,出錯率低,能夠滿足大部分的壺友。全手相對來說價格貴些,但是正統、能做出很棒的作品,收藏性、品鑑性、把玩性也更高,大多的全手工做工用料技藝都是很一流的,有實力的朋友選擇全手也是最好不過,誰都希望買到最好的作品,但是一定不要忘了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在正常情況下(非正常情況下、暴利等我們排除)基本都是一分錢一分貨的。
老祖宗千百年來的道理已經無數次的印證,在此無需過多的講述,但紫砂圈你會碰到各種同樣東西,一個價格奇貴,一個合理,一個便宜。這是在正常不過的,混亂的局面,總有奸商對不,你要找的就是合理的那個就行。
...
(2)紫砂的裝飾工藝
一個紫砂作品,除了完全光的(什麼裝飾都沒有)還有一部分是有裝飾效果的作品,譬如我們常看到的陶刻、彩繪等等。正是這些形形色色的工藝融入到紫砂之中,才讓紫砂藝術變得絢麗多彩,不至於呆板木訥千篇一律。
第一種:陶刻工藝,陶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廣泛程度我想不必加以說明,紫砂中融合的陶刻藝術正好恰到好處,紫砂的胚體為固體,在這胚體上刻以書法、山水華鳥字樣,增添紫砂的氣色和光彩。
常見的紫砂陶刻方式按照胚體的加工方式分為生刻和熟刻,生刻是最多最正規的刻法,就是在已經製作完成而且已經半乾的胚體用刀進行一個刻繪。
...
一般的刻繪大多是先描再刻繪(胸有成竹的可以直接下刀)
...
根據先前描好的畫進行下刀
熟刻則是在已經燒製成熟的胚體上,用電鑽刀進行一個強刻,熟刻是一個輔助,絕大多數情況下,熟刻都是不常用的,熟刻一般是成品後出現小瑕疵,進行進一步加工、或者修復、或者對成品不滿意,進一步加工。一般來說熟刻都是不完美的,其刻法難度大,刻口還會留下和壺身明顯的色差,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太會進行熟刻工藝加工。不過熟刻也是檢驗一位陶刻師傅功力的標準之一。
...
熟刻需要用到特製小電鑽,刻起來也很辛苦
按照刻法還可以分為陰刻和陽刻之分,主流還是陰刻,直接把想要刻繪的圖樣用刀去掉原有的胚體,呈現出來即可,陽刻則正好相反,把圖樣和字體凸顯出來,去電旁邊的胚體。一般來說,陽刻的難度是大於陰刻的。
...
精緻的陽刻繪更加的複雜,但是普通的陽刻就真的很普通
第二種裝飾工藝是泥繪,泥繪工藝主要出現在紫砂上,其工藝的大致方法則是用毛筆蘸上預先制好的紫砂泥漿,像繪畫一樣將紫砂泥漿繪在紫砂胚體上,待晾乾後形成完整的一體圖案,這圖案也是由紫砂所繪,非常的有特色。也是紫砂中比較高要求的。
...
好的泥繪可以繪製出3D效果圖,相當棒
第三種則是貼花,貼花一般用於紫砂花貨上,將用紫砂泥預製好的形狀,通過巧妙的工藝貼合在壺身上,譬如花朵、葉子等,能夠形成惟妙惟肖的感覺。
...
第四種則是雕塑,雕塑直接憑藉手活把紫砂泥堆成想要的形狀,動物、人型、二次元、復古傳說應有盡有。
...
第五種則是彩繪+琺瑯彩,在此我把兩種歸為一類,這種工藝是由景德鎮陶瓷引進而來,以往以為紫砂並不屬於完全的陶器,所以彩繪和琺瑯彩並不太適合用於紫砂上,不過今年來隨著工藝的改進,已經可以將彩繪和琺瑯彩應用在紫砂作品上,不過由於琺瑯彩等先天會影響紫砂特有的透氣性,在大部分朋友看來還不是一個優選題,也許未來會越來越多的朋友會喜歡上這種工藝。
...
第六種鑲嵌工藝,鑲嵌工藝用在紫砂上主要是鑲金和銀,工匠師傅用一個小錘子就能把金絲或者銀絲鑲嵌在壺身上,著實厲害。
...
第七種則是絞泥工藝,這是最難的一種之一,直接在泥片成型的時候就把兩種或兩種以上泥料或者起來,製作成預先想要的形狀,一般以段泥和紫泥鑲嵌為主。
...
以上七種就是主要的裝飾工藝了,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就不加以詳細說明。
NO5:一個焦點問題以及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如何辨別全手工和半手工。
我相信喜歡紫砂的朋友們一定看過不下一個版本的關於全手和半手工的區別以及區分的方法,又一定會各種圖文解釋。但是我看了很多很多,都是過時的,沒錯!都是過時而且粗略、籠統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們真的不太希望你真的掌握如何區分一個紫砂作品是半手還是全手。
第二個原因是信息的滯後,沒有跟上時代,那些看內壁章啥的都已經是落後的了。包括我們經常說的如何分辨真假紫砂,鑑定紫砂一樣,絕大多數都是滯後落後的信息,不夠用,完全是判斷不出來的了。
我現在我提供一各個全新的版本,盡最大努力說明如何辨別(對於一定要分辨全手還是半手的同志比較管用)。要區別兩者一定要從兩者製作的不同步驟來理解,全手工和半手工。以上在工藝步驟的時候已經簡單的提了一下半手工和全手工主要的步驟區別是在身筒成型以及壺蓋、壺把、壺嘴的模具輔助成型,半手工藉助模具從裡面拍打輔助成型,全手工則是直接用拍子拍打成型,如果把、嘴半手成型則也會留下一些印子可以觀測,其餘步驟基本一模一樣。
所以區別就在身筒成型或者嘴把成型這個步驟,從這裡入手。
方法1 看接頭印,這個步驟有用但不一定能把所有的都區別出來,半手圓壺身筒會留下兩個印子:壺嘴結合處和壺把結合處,而全手工圓壺一般只有一個接頭印,這個接頭印基本都在壺把結合處。
在此可以通過如果在圓壺內壺嘴、把處都有接頭印(內外只有其一即可)那刻意判斷此為半手工壺。但是!如果有且僅有壺把處一條,卻不能直接斷定這是全手工作品,劃重點,並不是一條接頭印就一定是全手,(這是最新的情況以前老掉牙的都過時了),因為現在半手壺壺嘴處的街頭印子已經可以通過手工後期處理乾淨,接近於完全體,很多時候已經是看不出來了。所以記住:有兩條基本上是半手,一條則不一定!
那麼如果一條印子都沒有呢?有這個情況的,畢竟全手工半手工都可以精細的抹掉,並不是每一個全手工壺製作者都喜歡留一條印子在那裡,所以全手半手都有可能一條印子都看不到,也就是沒有印子也不能確定這是全手還是半手的!
...
這是全手工壺把內部的接頭印,但是半手也可以模仿,所以有印子不代表就是全手,沒有也不代表就不是,請注意。
...這是一把半手工的壺,也一樣能做出來幾乎一模一樣的接頭印,所以請注意,最新判斷法:壺把內部接頭印不能作為全手還是半手的方法了,可以參考,但是不能直接由此下結論。
...
但是壺嘴前面的胚體外側或者內部有接頭印的話(有的看不出來有的能看出來),就可以直接斷定這是一把半手工壺,請注意,這裡是如果有接頭印,那麼無論是裡面還是外面,模糊還是清晰,只要能看到,都可以斷定這是半手工的。但是如果沒有或者看不出來,依舊不能判斷什麼。沒有不代表是全手工,也不能判斷就是半手工(以上都是基於圓壺)。
方法2:看壺嘴和壺把模具線
因為有一部分半手壺嘴和把也是模具成型,後期精修,所以如果我們在壺的把正中間處、或者嘴正中間處、以及壺蓋鈕的正中間處有一條貫穿壺把或者壺嘴的線,那麼可以直接肯定,這是半手的,如果沒有呢?同理於上面,不能直接確定。
...壺嘴正中間留有看的出的模具線印子,所以可以斷定這是一把半手工壺
...
壺把、或者壺鈕處也是一樣,如果能看得出有一條線一樣的印子,那麼就可以斷定這是半手工的,如果沒有,請繼續往下看。
...
如果有遇到這種雙層蓋子的,基本可以斷定,這是全手工的,如果沒有,依舊是繼續往下看。
方法4:壺口街頭
部分壺型比如石瓢,壺口也是後期接上去的,製作步驟是先拍泥片圍成一圈,後面專門針對壺口還需要再上一層泥片,這就導致兩層之間會有一個接片印子,依舊是以石瓢為例,全手石瓢經常會在壺嘴這裡看到一圈的印子,這是全手的標誌之一,(有的同志不喜歡,其實這恰恰是瓢最性感的地方)如果有,那麼這肯定是全手的,如果沒有(有的譬如段泥等收縮小看不出來),一般來說半手幾率比較大,但依舊是不一定。
...
方法5:看內部泥門褶皺
這是最權威對所有壺全部有效的方式,原因是全手工製作拍打泥片的時候,基本不需要碰壺的內部,不需要拍打內部和按壓內部,而半手則是一定要拍打和按壓內部的,直接導致兩者內部褶皺和泥門不同,目前來說使擁有絕對的權威的。
半手內部相對光滑,褶皺很小,或者直接就是太陽紋,並沒有那種褶皺的泥門,但是全手工內部會比較粗糙,並且由於圍身筒的時候會不停的在外面拍打,擠壓內部會形成一個擠壓的褶皺,這是無法模仿的。
...
不過非老司機,初學者並不是那麼容易分辨泥門是什麼,怎麼看,因為區別並不是很大,所以這裡,需要專業人士幫看,或者多看多對比才行,並不是特別的好掌握。
但是太陽紋呢?能說明什麼嗎?
答曰:說明不了啥,太陽紋一般都會有,這是壺體基本完成後用竹片對內部的一個修整,有的則不太修,有的則修的多一些。這個道理就可以知道,太陽紋好不好看多不多,理的高度高不高都不能說明啥,因為只要喜歡,全手半手都一樣可以做的。
關於泥門是什麼,如何看,怎麼看。如果你對這個感興趣,歡迎關注一定肯定會講。
方法6:這是一個補充,看內部是否有字畫
這是一個被時代逼出來的產物,在以前,一般情況在內部作畫時很少的,這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全手工壺在內部寫字和刻繪,其實並不是彰顯功力,也不是噱頭,是為了自證:老子是全手工的!
說起來也是搞笑和無奈,因為泥門並不是那麼容易看,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看的,(甚至說大部分人都不會看)所以在裡面搞點畫和子總歸所有人都能看的懂了吧?於是乎在泥片打好了之後,在泥片上刻繪,再圍起來製作這樣就有了內部的字畫,這個字畫也是半手工無法模仿的,因為半手工內部一定要按壓拍打,總不能在成型之前就畫好了,成型以後,無論手和工具都是沒有辦法伸進去刻字的。
所以:內部有拍打泥門褶皺一定是全手,有字畫的也是全手,都沒有的(如果你能準確判斷)一定是半手,內部刻字畫的壺都不會對內壁做太陽紋的處理。
...
內部有刻繪後期沒碰過的一定是全手工
方法7 關於內壁章
有內壁章的一定是全手嗎?沒有內壁章的一定不是嗎?我的答案是:都不一定。
內壁章已經被玩壞,有內壁章的不一定是全手,全手也不一定有內壁章,(有的師傅就不喜歡打內壁章,薄胎朱泥也不好打內壁章)通過內壁章,除非你能看的出內壁章的褶皺,不然單憑一個內壁章啥也判斷不出來。
為何我不建議通過內壁章判斷?因為現在軟性專用印章已經普及,很大一部分半手作品都可以制好壺後在從內部蓋一個章,普通壺友根本是沒有辦法辨別的。這就是前進的時代,老一套方法早就過時了!
...
內壁章已經無法說明什麼,當然如果你有那個眼力能看得出所謂的褶皺性的內壁章,算你厲害,服!
所以,壺不要看內壁章,看不出啥,除非你真的是老司機,那也沒必要看到這了對不。
方法8 關於部分複雜器型的單獨說明
類似於風卷葵、魚化龍、筋紋器、等很複雜的形狀的(花貨除外)除非一些好店家、比較貴的,不然90%都是半手的,因為器型太複雜,全手做起來非常困難而且費時間,所以價格也肯定是昂貴的,這點請不要有疑問,如果某人跟你說他的魚化龍啥的比較便宜還是全手工,想都不要想,肯定忽悠你的,半手是跑不掉的。
...
不是比較貴的複雜器型大部分都是半手工
關於半手和全手的判斷,我暫且只說這麼多,需要明確的是,一把好壺不一定是全手的也不一定全手的就是好壺,一定要具體到這件作品做的如何,請指向明確。也並不是半手的就不值錢,只要做的好,就值得。
因為歷史至今,說紫砂壺都是手工的定義不能丟掉使用工具,所謂的全手工也是藉助工具所成,不可能只憑藉一雙手就做的出來,紫砂發展也是紫砂工具的發展,無論是大亨時代還是顧景舟時代乃至於今天,紫砂做追求的還是在確保品質的前提下,提升工具的有用性,藉助工具提升生產的效率,儘可能的讓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紫砂作品的精美與好,沒有什么半手的就不好全手的就一定好之說,只不過現階段也確確實實是這麼一個現實:全手工一般在多數的時候確確實實做的更好,更加細緻更加具有韻味,無論是明針功夫還是對於韻味的追求以及細節做工都是更加好的那一方。
NO 7 :如何辨別真假紫砂?
第一條我已經定義好紫砂作品的一定是手工+原礦紫砂才是真紫砂作品。在這個定義下,我們才能繼續談下面的。
按照現實的行情則是:假壺主要有:手拉胚、機車、灌漿壺三種。要辨別假紫砂作品意義也就是分辨這三種壺,或者反過來只要能斷定了是全手工壺或者半手工壺就可以確定是手工了,再確定是否是原礦紫砂,分兩步走即可邏輯思維很簡單,也很實用。
下面來講解如何分辨出三種假做法的特性。第一種:灌漿壺,雖然現在灌漿壺已經是比較少了,但是還是要說的。這種造假工藝是很老很落後的工藝了,也算是紫砂第一次「被」工業化的嘗試,結果沒成功,弄出了個灌漿壺。灌漿壺直接批量打好模具,然後將準備好的泥料(打成泥漿狀)直接倒進去,待凝結、燒制即可,簡單暴力,產量大的驚人,東西爛的人神共憤。
灌漿壺的泥料是有要求的,一是價格要很低很低,二是添加高嶺土和調色劑等調製模仿紫砂的顏色,也就是大多數的灌漿壺不僅是工藝是工業化的,泥料也是假的,純粹的仿製,根本就不是紫砂,更別談有紫砂的各種神奇的特性了。
所以根據這兩個特點很容易判斷灌漿壺。一是壺面很光滑,像鏡子一般,並無紫砂特有的泥料顆粒。二是無透氣性,無吸水性,將熱水倒入壺內,以及壺身,灌漿壺不掛水,並且無吸水性。
...
灌漿壺太爛很容易辨別,在此不多講了
三是有異味,灌漿壺一般都伴隨這奇怪的味道。四是渾然沒有手工的痕跡,灌漿壺作為最爛的假壺毫無疑問一點兒手工根基都沒有,什麼太陽紋劃痕、明針等全部沒有。五是有明顯的磨具痕跡,灌漿壺擁有很明顯的模具線。
第二種:手拉胚壺
博主太累,目前暫且更新到此,馬上接上後續的內容,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需要鑑定的單獨發圖私。
如果你也喜歡紫砂或者希望了解更多紫砂文化,請關注訂閱號,更多資訊每天更新哦
鑑定紫砂壺歡迎交流小編V:zshxbk123 更多資訊互相交流。
此文為紫砂百科君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進行商業性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