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區塊鏈技術做食品溯源,「食鏈FOODC」認爲要拼落地

 2018-05-14 16:24:18.0

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戰略合作區塊鏈媒體「Odaily星球日報」(公衆號ID:o-daily,APP下載

基於區塊鏈技術做食品溯源,「食鏈FOODC」認爲要拼落地

食品溯源是區塊鏈落地的重要場景之一,阿里、京東、IBM和沃爾瑪等巨頭,都次第入局區塊鏈食品溯源;在創業公司方面,36氪也報道「Kao鋪」等項目。

星球日報Odaily最近接觸到的食鏈FOODC也專注於該領域,主要關注相對高端的、生產環節比較複雜的食物,以養殖業爲主,比如魚肉、羊肉、黑豬肉等。

食鏈創始人劉源介紹,食鏈希望將牧場養殖、屠宰、物流、經銷商、大批發商、超市/餐廳等環節全部打通,將每個環節的信息上鍊,用戶可以看到相對應環節的信息,包括什麼時候養殖、用什麼飼料;物流環節的具體保存溫度、運輸路線;真實包裝日期(之後沒法修改);經銷商名稱等。具體to C的產品形態目前是小程序,用戶通過在包裝或者餐廳桌面上掃碼,小程序就會展現具體的信息。目前該小程序正在內測階段,將於月內上線。

基於區塊鏈技術做食品溯源,「食鏈FOODC」認爲要拼落地

我在《區塊鏈的希望與原罪:從金融場景談起》曾經指出過,資產歸屬信息可以分成生成和流轉兩步,區塊鏈無法保證上鍊信息真實,但一旦上鍊,起碼在流轉過程中無法篡改。這主要利用了鏈上信息不可篡改的特性,有點像運輸貴重物品,我沒法保證你給我的東西是真的,但能保證它在運輸過程中不被偷換。因此,在食品溯源等項目中,最大的問題據是如何保證上鍊信息真實。

劉源表示,食鏈主要從三個方面去保證:一是區塊鏈不可篡改的技術促使上游農戶、牧場、農場本身自律,輸入真實信息。由於信息一旦上鍊不可篡改,一旦後續發現有假,上游將無法抵賴,提高了作案成本;二是依靠第三方的監管和監督單位出具的證明;三是在上鍊信息錄入過程中,通過運營團隊的流程設計和物聯網技術提升信息的真實性。

食品安全的自證一直是用戶和行業的痛點。從前就已經有不少組織嘗試過利用中心化技術手段建立溯源體系,但一直未建立起來,區塊鏈技術是可以嘗試的方向之一。不過,如上所述,在溯源領域,區塊鏈真正解決的是信息流通的不同篡改,無法保證百分百真實。整個溯源解決方案的完善還需要依靠線下的物聯網技術,以消除在信息錄入過程中的人爲干涉或誤差。劉源也表示,食品溯源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行業的信息上鍊主要依靠人工錄入,未來傳感器會佔據越來越重的比例。

劉源認爲,食鏈最大的特點是更關注應用和落地。食鏈基於以太坊做自身應用,而且已經有一定數量的業務場景。食鏈FOODC團隊目前約20人,主要是技術和商務團隊,創始人劉源是一名連續創業者,曾先後創辦zhekou.com、ximi.com和Farmlink;目前在B2B食材供應鏈Farmlink(鏈農)擔任CEO。

我是Odaily星球日報編輯盧曉明,探索真實區塊鏈,爆料、交流請加微信lohiuming,煩請備註姓名、單位、職務和事由。

文章來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