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新三國》中飾演劉備的于和偉,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以下簡稱《軍師聯盟》)中出演一代梟雄曹操。劉備與曹操,這兩個生活於東漢末年性格迥異的歷史人物,在於和偉的演繹之下,皆散發出別樣的魅力。
從仁義主公劉備、暴虐君王秦始皇到陰狠霸氣的曹操,一路走來,于和偉塑造了一個個歷史人物。于和偉坦言,身為三國歷史的愛好者,能夠出演曹操是一件幸事。近日,我們連線于和偉,聽他講述與「三國」的奇妙緣分以及一個實力派演員的自我修養。
正是因為有爭議,曹操才是一個在戲劇狀態上非常豐富的角色
為了演好曹操,于和偉在開拍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課,閱讀史料和曹操的分析評論文章,然後再吸收轉化為自己對曹操的理解。由於在《新三國》中出演劉備,他早已對三國的歷史和典故爛熟於心,因此于和偉對曹操有很多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感悟,「他是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他的多重身份造就了他的多樣性和特殊性。誠然,曹操是一個爭議很大的歷史人物,但正是因為曹操有爭議,所以他才是一個在戲劇狀態上非常豐富的角色。」
曹操的一句「我要殺人了」,讓百官不寒而慄,噤若寒蟬。鏡頭裡的曹操,眼神狠厲、陰鷙。此時,無論是神態、動作還是語言,于和偉就是曹操,這個角色立起來了。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軍師聯盟》一開篇講的衣帶詔事件,就將劇情的發展推向了緊張氣氛中。曹操出場,他招賢納才、恩威並施,盡顯政治家的縝密心思與廣博胸懷。
談到曹操,于和偉言語間難掩的是對這個歷史人物的欣賞和敬佩,「我非常喜歡曹操這個角色,看到劇本之後就對這個人物愛不釋手。每個熱愛三國歷史的人都對曹操有自己的理解,而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之前的積累和認知放到《軍師聯盟》這個故事框架中,然後貫穿到表演的每一個細節之中,這就是演員的二度創作。」
在戲劇舞台上,曹操大多時候是陰險狡詐的「大白臉」,于和偉版的曹操讓觀眾看到了多面立體的、還原到三國歷史情境中的曹操。于和偉並不認為曹操嫉賢妒能,相反地,曹操知人善任。在劇中,曹操說:「亂世用人,論才不論德,到了我的位置,用人做事,若只見一人一事,那就是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也正是因為曹操求賢若渴,廣招天下賢才,才使得他的帳下將士如雲,謀士如雨,最終得以一統北方。
關於曹操對待人才的態度,不得不說的就是曹操與司馬懿和楊修的關係。司馬懿和楊修皆為士族,在月旦評上,曹操毫不掩飾對人才的欣賞與渴望。于和偉進一步解讀,理解曹操與司馬懿和楊修的關係需要明白歷史中的大前提:東漢末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中央政府力量孱弱,地方豪強勢力不斷壯大,群雄割據。地方豪強發展到後期,又逐漸分化為士族和庶族兩個陣營,其中,士族在土地和權勢方面占有優勢,形成了三國兩晉時期特殊的士族政治。亂世之中,大亂需大治,因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世家大族拉攏與壓制並存。
司馬懿、楊修
表演專業上技術不值一提,重要的是不斷地靠近人物本身
劉備與曹操,一個隱忍內斂,一個霸氣外露,這兩個人物的差異如此之大,也正是表演有趣的地方。在表演專業上,于和偉喜歡做有挑戰的事,他有意將劉備與曹操這兩個處於對立面的角色區別開來,他的方法是先理解這兩個人,找到每一個人身上的特質與自身心靈深處的契合點。「人都是豐富的、多面的,不可能用簡單的幾個詞就可以涵蓋一個人的全部,他的內心深處一定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情緒。身為一個創作者,我的身上有劉備的東西,也有曹操的東西,我要做的就是把這兩個人物身上的特質找出來,然後與自己身上的東西勾連起來,然後放大,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之上,慢慢地靠近他。」
在拍攝《新三國》的時候,于和偉讓自己無限地靠近劉備。走進《軍師聯盟》的片場之後,他讓自己忘掉劉備,靠近曹操。「這中間一定會用到表演上的一些技巧,但是表演專業上技術不值一提,重要的是不斷地靠近人物本身」,于和偉如是說。
《軍師聯盟》是以司馬懿的視角切入三國歷史的一部劇,因此司馬懿是劇中非常重要的人物,飾演司馬懿的吳秀波也是該劇的戲劇監製,如果沒有吳秀波的極力誠懇的邀請,觀眾也不會看到于和偉詮釋的曹操。「我認為曹操對司馬懿的影響是貫穿他的一生的,他們兩個人在思想上有很多共同點,二人同樣都沒有稱帝,在某種程度上,司馬懿是仰望曹操的。」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這是曹操心目中的英雄標準。在於和偉心中,曹操兼有政治家的胸襟、軍事家的謀略,詩人的浪漫和思想家的深邃,完全符合這個「英雄」的標準,在當時的歷史時期,他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他的很多思想和做法是高瞻遠矚、富有遠見卓識的,他摧袁氏於官渡,驅孫權於江外,逐劉備於隴右,破烏丸於白登,能夠「上馬橫槊,下馬賦詩」,當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那些真實的、跟人類靈魂有共鳴的角色,對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除了在歷史劇中扮演重要角色,于和偉還塑造了各種類型的角色,亦正亦邪,他既能出演正面角色也能將反派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歷史的天空》中的萬古碑、《歲月》里的吳過以及《紙醉金迷》中的范寶華,都是大反派。
關於塑造反派人物的關鍵,于和偉認為要找到角色自身的想法和行為邏輯,「演反派千萬不能把他當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說這個人不好,但他自己一定不會覺得自己是壞人,他會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我。當進入角色的所思所想之後,就不會臉譜化,不會故意把自己弄得面目猙獰。」
《歷史的天空》中的萬古碑
出道近二十載的于和偉,仍然葆有對表演事業的熱愛和創作的激情。他說:「演員這個職業平凡又偉大,和其他任何職業都一樣,只是一份工作,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真正地熱愛它,把它的價值發揮出來。永遠不要忘了自己是做什麼的,不要迷失在紅毯和鮮花之中,當然那些鮮花是應該有的,會激勵我們,但是別忘了身為演員的初心。」
身為演員,于和偉從來不給自己設限,任何類型的人物,只要這個人物真實、有精彩的故事,他都願意去嘗試。「也許我會演一個警察,因為這個人物本身有意義,但也不排除我會飾演一個罪犯。那些真實的、跟人類靈魂有共鳴的角色,對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一個故事裡面的人物最吸引我的就是真實,這個真實來源於編劇找到了這個人物身上真實之處並把它提煉了出來,只有表現了真實人性的人物才是可信的,才會引起觀眾的共鳴。如果失去了人性的真實,整個作品的基調都是假的,也就不會找到人物的靈魂。」
當下的表演行業早已發生了變化,在過去,觀眾只消費演員塑造的角色和演員自身的演技,然而網際網路語境下的影視行業,演員的私人生活和其他方方面面都要向觀眾展示。面對變化,于和偉從容坦然,「我仍舊專注於我的表演專業,塑造好每一個角色,希望觀眾能喜歡我的表演,喜歡我演的角色,唯此而已。」
【文/胡摩】
版權聲明
微信公眾號【影藝獨舌】的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藝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評論,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須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及作者。(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對影像和藝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