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借錢 不懂人生 借錢可以是一種高尚的行為
...
一
微電影《借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來自河南的建築工地民工郭嘉一大早接到老家妻子的緊急電話,家中孩子突然生病住院當日下午五點前急需三千元醫藥費。於是一天內郭嘉在撥通數個工友電話,甚至求助老闆預支工資均無果之後,徘徊在大街上焦慮萬分的他偶遇小偷搶了一個女孩的包,郭嘉見義勇為追上小偷搶回失主的包,當他打開包,看到裡面有幾千元現金,情急中他跑到銀行提款機前差點想占用這筆錢。但是理智最終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好心的失主聞訊後幫他繳納了住院費。
現實生活中這種幸運的結局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我們面對更多的是人情冷暖的體察,是頻遭拒絕後的走投無路,是萬般無奈的內心糾結。這就是借錢難的現實窘境。
2014年《法制晚報》曾報導,僅僅月入兩千元的江西九江男子徐文為救腎衰竭的妻子,面對高昂的手術費,東拼西湊兩萬元後再也無力負擔,無奈之下半年內偷偷賣血5次(直到被血站的工作人員發現、制止),6次尋親找腎源。
無獨有偶。2011年的《新快報》曾報導,在廣州打工的植秀榮3歲半的孩子患上了恙蟲病,好不容易向親朋好友借款2萬,還差3萬的醫療費用。植秀榮面對記者採訪時無奈表示,如果再籌不到剩下的錢,就只有去賣血來救女兒了!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案例何止千萬。因為突遭變故,生活所迫,有賣血賣腎甚至賣身的,也有鋌而走險觸犯法律搶劫盜竊的。太多的悲慘,我們不再贅述。
二
那麼借錢究竟有多難,借錢難的癥結何在呢?
地產思想家馮侖說過,謀人錢財其難度僅次於奪人貞操。
社會心理學家做過一個研究,大概是10、30、60的數,這是人交朋友的極限。所謂10是什麼?把親戚朋友算上也超不過10個,這10個是可以借錢的。也就是說能借錢給你的朋友不超過10個人。
在借錢之時,可謂人走茶涼。正應了那句「酒酣耳熱時的好兄弟,信誓旦旦的真朋友,都是你潦倒時的陌路人」。潘長江2015年小品《談啥別談錢》就諷刺了一幫生活中的「酒肉朋友」。小品中資產過億的潘總謊稱生意破產,打電話向朋友借錢,結果沒有一個肯伸出援手,正所謂小品中潘長江的感慨「有酒有肉多朋友,危難何曾見恩人」。
出生於中國台灣的著名主持人曹啟泰在暢銷書《我愛錢》中寫道,借錢,就是「使用別人口袋裡的錢」,向銀行借就是「使用銀行口袋裡的錢」。向私人借而沒還就是「賴帳」,向銀行借了而沒還就是「呆帳」。銀行也向人借錢。你為什麼會把錢借給銀行而不借給別人?因為你相信銀行不會倒,起碼「比較」不會倒。這正擊中了問題的本質:信用與信任。
正如網絡作家慕容雪村2004年的暢銷書《天堂向左,深圳往右》那句經典語錄:「我可以請你吃飯,但不能借給你錢,因為我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看到你。」 這一點正說明了借錢難背後的一個現實窘境:借錢容易還錢難。因為錢,親情反目,朋友不相往來,甚至鬧到法庭上的案例實在太多太多了。
所以,「不要向人借錢,也不要借錢給別人」,成為無數長輩諄諄教導小輩的忠告,成為古今中外達官顯貴庸常凡人乃至各界名人的處世之道和座右銘。
猶太人《羊皮卷》中說,「借錢給朋友,將以失去友情作為利息。」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不要把錢借給別人,借出去會使你人財兩空;也不要向別人借錢,借進來會使你忘了勤儉。」
魯迅先生《兩地書》中曾囑咐家人別借錢給人,自己也不跟人借。
張愛玲說過,摧殘愛情的方式很多,不過連根拔起的狂風暴雨,卻是借錢。
三毛名言,與朋友之間不要有金錢來往,不要借錢給朋友,要是你借錢給人家,就像胡適先生一樣,我借了,就不要求還。
周立波曾說,如果你不想和一個人交朋友那就問他借錢,如果你不再把一個朋友當作兄弟那就叫他還錢。
因此,黎平在《千萬別借錢》一書中這麼總結:「千成別借錢」只是一句傷心的反語,借還是不借,一個兩難的選擇,借一個,朋友少一個,向人借錢是不道德的,讓朋友為自己的前途買單,朋友的錢是大家的,我的錢是自己的,為朋友擔保也是一種罪,借可以,但總要有字據吧,討債有罪,欠債有理,鬧上法庭的尷尬,友情在金錢面前的煎熬,不要向人借錢也不要借錢給別人。
三
然而,常言道,一文錢難倒英雄好漢。活在俗世,誰沒有困難救急的時候。
1841年12月21日,已任翰林院檢討(從七品,約相當於國家部委的副處級)的曾國藩在給父母的一封家書中寫道:「男今年過年,除用去會館房租六十千外,又借銀五十兩。」可見,大名鼎鼎的曾國藩也有窮酸到借銀五十兩過年的時候。
上世紀90年代英年早逝的作家路遙,曾憑《人生》、《平凡的世界》分別獲得第二屆全國中篇小說獎與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然而,這前後兩次趕赴北京領獎的路費和其他開支500元和5000元還是求助其弟弟王天樂借的。最後一次弟弟籌錢後和路遙說:「你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人民幣怎麼都好說,如果你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去那裡是要外匯的,我可搞不到!」路遙只說了一句:「日他媽的文學!」便頭也不回的進了火車站。
當代著名喜劇表演藝術家陳佩斯曾經在趙本山之前大紅大紫,但是上世紀90年代末遭央視封殺和創辦影視公司失敗之後,當年孩子280元的學費還是找小保姆借的。
1999年依靠50萬啟動資金創業的馬雲,在艱辛融資之餘,曾四處借錢給員工發工資。正應了馬雲爸爸那兩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永遠不要跟別人比幸運,我從來沒想過我比別人幸運,我也許比他們更有毅力,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鐘、兩秒鐘。」
2017年最新胡潤富豪榜上,易事特電源的董事長何思模以17億美元(約117億人民幣)的資產,超越中國前女首富張茵,成為了東莞新首富。然而,在1990年創立之初之時,僅靠銀行的3000元貸款起家,為了參加昆明某展覽會合作成功,何思模先後兩次賣血。
現在上映不久旋即創下票房冠軍的《戰狼2》,導演吳京可謂傾盡心血。據稱總投資的1.5億中有8000萬是吳京的個人積蓄,他將自己的別墅抵押貸款。而創下傳奇的莫過於曹啟泰。在其30歲主持生涯如日中天之時,經商創業失敗欠下1.6億元債務,為此他不得不重回主持界,歷時五年償清債務。
可見,借錢並不可怕,也不丟人。人一生處於事業低谷或創業之初沒錢本正常,怕的是人失去了奮鬥的勇氣和進取的動力,甘於現狀,碌碌無為。換個角度來說,借錢也成為馬雲、何思模、吳京和曹啟泰等等名人堅持不懈奮鬥的驅動力。在他們借錢的背後,更是一種樂觀、堅韌的強大精神支撐,這正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寶貴財富。
四
但是,不得不說,借錢能看出人品,也能讀出世態炎涼。曹啟泰說,通過金錢的互動你可以清楚的知道一個人的性格,人只有兩件事情是真正骨子裡的個性,一個是感情,一個是金錢。此言不虛。
民國時期大學者胡適的樂善好施是出了名的。他曾資助過林語堂、徐志摩、汪靜之、吳晗、羅爾綱、周汝昌、李敖、沈從文、季羨林、千家駒等人求學。1919年林語堂留學哈佛之時,一千美金的學費讓他犯了難,於是就給胡適發了封電報借款求助。及時雨胡適立馬匯了一千美金,還附言「這是北大預借工資,林畢業必須回國到北大任教」。後來林語堂轉讀萊比錫大學博士之時,又是胡適危難之中借款一千美金。1923年林語堂畢業後至北大任教準備還錢給胡適的時候,胡適正好在上海講學。於是他想直接還給北大,才知道是胡適自己掏腰包資助他,大為感動,就登門致謝。結果胡適夫人江冬秀聽說此事後把胡適罵了個狗血噴頭。胡適的仗義疏財一時傳為佳話。
有一年,大學者陳之藩寄支票還400美元給胡適, 胡適回信說:「你不應該這樣急於還此400元。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如此坦蕩的君子之風,不能不令人國人汗顏。
民國時代,比胡適更有財力和氣魄仗義疏財、救人之困的是杜月笙。他資助過戴笠、黎元洪、黃炎培、梅蘭芳、章太炎等一眾社會名流。1951年杜月笙彌留之際,他讓大女兒取來保險箱。原來裡面裝著的都是借條,最少的一張是5000美元,最多的一張是500根金條。杜月笙將一張張借條撕掉,然後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借出的,表面是錢,實際是人情。感恩的,永遠會記得我們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帳,可能換來牢獄之災。」他撕掉借條,就是要給欠款人吃一顆定心丸。做人達到如此境界的,也只能杜月笙了。
錢鍾書老先生一生簡樸,遇到別人借錢奉行的原則是借一半給一半。夫人楊絳笑錢鍾書一輩子開不了錢莊。古典文學組的人找他借錢,他問:「你要借多少?」答:「1000元。」錢鍾書說:「這樣吧,不要提借,我給你500元,不要來還了。」同一個人二次來借,他還是如法炮製,依舊對摺送人。他當副院長期間,給他開車的司機出車上街撞傷行人,急切中找錢鍾書來借醫藥費。聽清情況後,他問:「需要多少?」司機答:「3000元。」他說:「這樣吧,我給你1500元,不算你借,就不要還了。」
也有借錢忘記還了的。大約上世紀90年代,相聲演員鞏漢林夫妻在全國相聲大賽中雙雙獲獎。為了慶祝,鞏漢林決定送妻子一件連衣裙。當時手頭拮据的他向好友范偉借了三百元錢。可是臨到還錢了,鞏漢林卻忘記了。著急的范偉不好明說,隔三岔五地登門拜訪,今天一個唐老鴨,明天一個米老鼠。就這樣範偉堅持送了一年禮物,終於有一天忍不住問:「那衣服穿得怎麼樣?」鞏漢林這才恍然大悟,范偉也終於收回了錢。這樣的經歷也堪稱趣談。
所以馬雲說:
什麼最難?
借錢!
肯借錢給你的人,一定是你的貴人;
不僅肯借,而且連個借條都不讓你打的人,
一定是你貴人中的貴人。
如今,這樣的貴人不多,遇到了,必須珍惜一輩子。
在你困難時借錢給你的人,不是因為人家錢多,而是因為在你遇到困難時想拉你一把。
借給你的也不是錢,而是信心,是信任,是激勵,是對你能力的認可,是給你的未來投資。
希望朋友們千萬不要踐踏「誠信」二字,失信乃是人生中最大的破產!望珍重!!!
忠實的朋友是一輩子的財富!!!
五
但是現實生活是殘酷的,我們身邊如同胡適、杜月笙和錢鍾書一樣的貴人實在太少太少。當下俗世,借錢中我們體驗更多的是世態炎涼,是人間冷暖。
早些年熱播的電視劇《蝸居》有個經典台詞,4萬還是「你媽」,6萬就成了「咱媽」了!要是沒借到就是「他媽的」了!」—蘇淳告訴妻子海萍,自己從父母那借了6萬塊錢買房子時,海萍大喜過望,蘇淳有感而發。 多麼現實的人生寫照。
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上世紀80年底末在機關時有一個司機。當他落魄後,司機不再送他到宿舍門口,拉到政府門口就趕他下車,說他不是領導了,就該從這裡下車。後來萬通發行股票時,該司機卻來請馮侖幫忙買便宜的股票。但馮侖還是幫了他。這個故事雖然沒有涉及到借錢,但也足能讀出幾分現實的人走茶涼來。
張愛玲說過,「愛一個人能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實驗」。1947年在給胡蘭成的訣別信里,她隨信附上了30萬元生活費,這是她寫《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全部稿費。但是她的親弟弟張子靜一生都過得落魄,住在上海一個很窄小的房間裡,沒錢娶媳婦的他曾多次寫信向遠在美國的張愛玲求助,但張愛玲終是分文不給。
2004年蘇州姑娘陳艷青獲得雅典奧運會女子舉重58公斤級冠軍,消息傳來,這個貧寒的小山村沸騰了。當時她還沒回到家,看似不菲的獎金還沒發下來,來借錢的親戚和鄉親們已經在陳家排起了隊。無奈之下,陳艷青只好把家裡的存摺「沒收」了,就怕厚實的陳爸爸一心軟借錢給別人。
六
曹啟泰演講中曾表示,借錢時得不到對方尊重有兩種原因,一是你沒事就亂借錢,不必須用也借,養成了依賴性;第二是你借錢是去享受,如果是為了養家餬口,為了繼續生存下去,我想別人一定是會接受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外面在下雨你沒有傘,這時候你朋友有兩把傘,你一定會向他借一把,而且絕對不會感到難堪。因為你真的需要,同時他有能力幫你。在你還傘的時候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很沒有禮貌的隨手一丟,這樣下次再借會很難;另一種是先把傘擦乾淨,再帶上一份小禮品,那麼他下次一定還會借給你。你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別人的看法。因此,在曹啟泰在拍過一個銀行的廣告裡面,他說:「借錢可以是一種高尚的行為。」
台灣散文家余光中在《借錢的境界》裡面寫道:「借錢,實在是介於藝術和戰術之間的事情。借錢之難,難在啟齒。」但是幾十年里,成千上萬次向人開口並成功借到錢的曹啟泰並不這麼認為。他是這麼想的,借錢是為了養家活口、衝破難關、逆境求生,何愧之有?借錢就還,借得起是因為還得起!借錢有正當理由,還錢靠正當途徑;不偷拐搶騙,不橫欺蠻盜,所以在借錢之時大可以「抬頭挺胸,理直氣壯」。
為此,曹啟泰在暢銷書《我愛錢》里總結了著名的借錢十八招戰術,分別是五大條件、四點注意事項、三要檢查和六口訣。其中的五大條件是:
一、像百年銀行一般的信用。
二、像多頭股市一樣的利得。
三、像保險行業一路的服務。
四、像上市公司一級的藍圖。
五、像手足相連一家的情感。
余光中也總結了借錢的三大境界,分別是低姿態的「兔子小開口」借法(借少量提高成功機率)、中姿態的「獅子搏兔」借法(本想借兩萬五最後砍到五千)和高姿態的「大借若還」借法(個人借國家借,債主是千萬白萬人)。
馮侖指出,借錢本身有兩大挑戰,一個是把腰彎下來,一個是誠實守信。為什麼別人願意把錢借給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你誠實。在賺錢之後,我們原來答應別人的事情都做到了,而且別人遇到困難,我們也湧泉相報。曾經有過多次借錢創業(曾借錢500萬和1300萬)經歷的他感慨道,人都希望自己站著,但是有時候你會發現,人也需要彎腰下跪,甚至是趴下。人生還需要各種姿勢,跪著蹲著也是一種姿勢。心大是非就小,心小是非就大。
因此,面對借錢,我們或許很難做到和曹啟泰一樣「抬頭挺胸,理直氣壯」,也無需研究過多的招數,但是心態的坦然,為人的誠實守信還是可以也是應該做到的。
七
我們希望曹啟泰老師總結的借錢十八招永遠都派不上用場。我們也相信借錢只是生活或創業遇到困難的短期內的無奈之舉,而更長遠來看的根本之道還是賺錢,掙錢,自強才是王道。曹啟泰在《我愛錢》中也總結了五大賺錢術,包括樂觀、人脈存摺備份、觀人和遠景規劃等等。
經歷過借錢的煎熬,飽嘗人間的辛酸,體味人情冷暖,筆者分享如下幾心。
一是感恩心。永遠記住,曾經在你危難時刻伸出援手的貴人們,假如他們日後遇到類似的困難,我們該如何湧泉相報。馮侖說過,一個企業家的身價高低看的往往不是由富豪榜上的排名,很多時候要看他落難時能借到多少錢。人品就是最大的資本,曾經跌倒,年逾七旬的褚時健如何以強大的人格魅力獲得眾人的幫助,最終開創新的商業傳奇,或許可以給我們新的啟發。
二是寬容心。永遠理解,拒絕借錢給你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親友本質上並沒有幫助你的義務。記住如下紀廣洋這段話:磨難和挫折是上帝打著另外一種包裝送給人類的特殊禮物,應該加倍珍惜。如果因為借錢遭到親友言語的傷害,不必介意。要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因為是他們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
三是理財心。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人生理財規劃,越早越好。只有努力賺錢,同時科學的理財規劃,才能使我們避免借錢的尷尬。當前的網際網路金融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或許有更多的借錢渠道,但是也不要忘了,「信用是到處免簽證的大國外交護照」(曹啟泰語)。一定要像生命一樣珍惜愛護自己的信用,可以沒有錢,可以困苦,但是千萬不能失去了信用,不能失信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