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度人工智能熱門事件大盤點:「悲喜交加」

 2019-01-01 02:41:00.0

按:今天就是 2018 年的最後一天了!AI 科技評論的讀者們又與我們度過了相伴相隨的一年,與我們一起見證了人工智能在這一年所面臨的發展與挑戰。以下就帶領讀者們回顧一下 2018 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情況以及熱點事件。

如果用「高歌猛進」來作爲人工智能 2017 年發展的形容詞,那它在 2018 年的發展則可稱得上是「悲喜交加」了。

這一年,學術界以及業界擁抱人工智能的熱情只增不減,並帶來了一大批人工智能成果——OpenAI 的 5v5 DOTA AI「OpenAI Five」再次完勝人類、谷歌研究人員使用 BERT 模型在 11 項 NLP 任務中創出最佳成績、搜狗公司和新華社合作的全球第一個「AI 合成主播」正式上崗,而我們的習近平總書記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上,再次從國家層面強調了人工智能的重要地位性。

而這一年,人工智能領域也頻頻涌現「人工智能寒冬」的擔憂,不過更讓人涅一把汗的則是人工智能所帶來的人員傷亡和道德倫理危機——Uber 無人駕駛測試車撞死行人事故震驚了全世界、Google Duplex 代替人類自動接打電話「以假亂真」引發了對 AI 道德倫理的廣泛熱議,近日歐盟正式發佈的人工智能道德準則草案,更是集中體現了人們對於人工智能的恐慌與擔憂。

接下來,AI 科技評論也爲大家選出了 2018 人工智能界的十大熱門事件進行一一盤點。

Uber 無人駕駛測試車撞死行人事故

美國東部時間 3 月 19 日晚上,在亞利桑那州,一輛 Uber 自動駕駛汽車在進行道路測試時,將一名推自行車穿過馬路的 49 歲女子撞死,成爲已知的全球首例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的事故,也成爲 Uber 2018 年最大的新聞(醜聞)。

這一震驚整個世界的事故,使得 Uber 自動駕駛汽車面臨空前的質疑,也讓 Uber 暫停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計劃,重新審視安全問題。此外,豐田隨後也宣佈暫停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計劃,而美國波士頓市政府甚至要求所有自動駕駛研發公司暫停測試。

經過各方調查,車禍的原因也逐漸明晰:雖然行人是在非人行橫道突然穿過馬路,但要負主要責任還是——Uber 自動駕駛汽車既沒有準確識別出前方的行人,也沒有在遭到障礙物時採取制動措施。

谷歌 Duplex 代替人類自動接打電話引發倫理爭議

5 月 9 日的 Google I/O 2018 大會上,Google 向大衆展示了一項名爲 Duplex 的 AI 新功能——能代替人類預約理髮或者餐館。在演示過程中,它以假亂真地使用自然語言與真實人類對話溝通,而人類竟然完全沒有意識到電話的另一邊並非真人而是來自 Google 的  Duplex。

在驚豔四座的同時,Duplex 沒有主動告知對方他們正在與人工智能交談(使得人類無法知道電話對面並非人類),則引發了關於道德倫理的討論,有人指出:如果接電話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和人工智能聊天,人類就有很容易陷入被機器「操控」的情境中。

針對這些批評,Google 隨後也爲 Duplex 系統加入透明化機制,即當 Duplex 打電話預約時會主動表明自己的身份,店家也可以直接向其表達拒絕錄音或者回絕訂位需求,或到 Google My Business 帳號中設定禁止接聽此類電話。

OpenAI DOTA 5v5 AI 接連完勝人類團隊

美國當地時間 6 月 25 日,OpenAI 宣佈其研發的人工智能 OpenAI Five 已經能在 Dota2 5V5 團戰中戰勝人類。消息一出,震驚業界,迅速成爲網絡熱門話題——畢竟這可是 AI 在 Dota2 中以團戰形式擊敗人類隊伍的首次告捷。據悉,在這次人機大戰中,AI 先後對戰了 5 支人類玩家團隊:OpenAI 員工組成的團隊、現場觀衆隨機組成的路人團隊、Valve 員工組成的團隊、一支業餘 Dota2 玩家組成的團隊以及一支半職業團隊。據 OpenAI 官方介紹,AI 很輕鬆地在幾輪對抗中碾壓了前 3 支人類隊伍,而在與後兩支人類隊伍的對決中,AI 贏取了 3 場比賽中的前 2 場。

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美國時間 8 月 5 日下午),OpenAI 的 5v5 DOTA AI「OpenAI Five」在 OpenAI 組織的線下比賽(「OpenAI Five Benchmark」)中再次完勝人類團隊。本次比賽一共進行了四局比賽,人類隊伍包括現場觀衆組成的路人團隊(第一局)以及 4 位前職業選手(Blitz、Cap、Fogged、Merlini)與 1 位現任職業選手(MoonMeander)組成的高手團隊(後三局),最終,「OpenAI Five」再次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比賽中一個有意思的插曲是,當前三局勝負已分時,現場觀衆給「OpenAI Five」選擇了 5 個不怎麼厲害的英雄,人類玩家最終獲得勝利,稍微獲得了些許「安慰」,不過這也使最後一局「淪爲」了娛樂局。

「佳飛貓組合」李飛飛、李佳先後離職 Google,二人各自投身新的 AI 項目

「李飛飛將離職 Google」的傳聞從 6 月份就開始熱傳,直到 9 月份這個傳聞才被畫上句號。

9 月 10 日,Google Cloud CEO Diane Greene 宣佈,卡耐基梅隆大學(CMU)計算及繫系主任的 Andrew Moore 將在 2018 年年底加入 Google Cloud,擔任 Google Cloud AI 的負責人和顧問;而李飛飛則會在同一時間回到斯坦福大學擔任教職,但還會擔任 Google Cloud 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方面的顧問角色。

當天,李飛飛在其個人微信朋友圈分享了她即將離任 Google Cloud 的消息,其中特別對「佳飛貓組合」的另一半——李佳表示了感謝:「因爲你的 leadership,我們一起成長。因爲你的 friendship,我們一起分享成長經歷裏所有的淚與笑!」對此,李佳也迴應道:「感謝一起奮鬥的夥伴,佳飛貓加油!」

而就在李飛飛離開 Google 的兩個月後,李佳也追隨李飛飛的腳步,離職 Google。11 月 15 日,Google 中國確認,Google Cloud AI 研發主管兼 Google AI 中國中心總裁李佳已經離開 Google。隨後,李佳也迴應稱,確實已經從 Google 離職,目前在斯坦福醫學院全職參與智能醫院項目,未來會投入 AI 與醫療的項目,希望以後能做出真正對世界有積極影響的事情。

「希望以後能做出真正對世界有積極影響的事情」同樣也是李飛飛的職業追求——李佳離職 Google 五天後(11 月 19 日),李飛飛再次辭去了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的職位,完全投身於其在 10 月 20 日啓動的「以人爲本人工智能項目」

阿里達摩院架構全公開:5 大研究領域,下設 14 個實驗室

9 月 28 日,阿里巴巴於去年 10 月 11 日成立的達摩院正式上線官網,全面公開架構,包括達摩院的最新、最全介紹,覆蓋達摩院五大研究領域、兩大合作生態以及人才儲備和需求。

其中,達摩院官網上公佈的 5 大研究領域及下設的 14 個實驗室受到了極大關注,它們的設置分別如下 :

  • 機器智能:該研究領域下設語音、視覺智能、語言技術、決策智能、城市大腦五個實驗室。

  • 數據計算:該研究領域下設計算技術、智能計算、數據庫與存儲三個實驗室。

  • 機器人:該研究領域下設智能交通實驗室。

  • 金融科技:下設金融智能、區塊鏈、生物識別三個實驗室,同時擁有資深金融行業專家和頂級科學家,在杭州、北京、西雅圖、硅谷、紐約等設有辦公地點。

  •  X Lab :該研究領域下設量子實驗室、人工智能實驗室。

另外,阿里巴巴創新研究計劃(AIR)和阿里巴巴訪問學者項目(ARF)作爲阿里巴巴學術合作的兩大重要平臺和其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的聯合實驗室共同構成阿里巴巴的兩大合作生態,目前,阿里巴巴已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成立了阿里巴巴 - 浙江大學前沿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 - 阿里巴巴自然交互體驗聯合實驗室、阿里巴巴 - 南洋理工大學聯合研究學院、中國科學院 - 阿里巴巴 量子計算實驗室以及達摩院 - 交通運輸部公路院車路協同聯合實驗室五所聯合實驗室。

同時,官網上還顯示信息招兵買馬,職位包括研究員訪問學者(Alibaba Research Fellowship)、博士後以及實習生(Research Intern)四大類別。

Google AI 團隊發佈 BERT 模型,爲 NLP 帶來歷史性的突破

10 月 13 日,NLP 迎來歷史性的突破——Google AI 團隊發佈的 BERT(全稱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在機器閱讀理解頂級水平測試 SQuAD1.1 中表現出驚人的成績:全部兩個衡量指標上全面超越人類,並在 11 種不同 NLP 測試中創出最佳成績,包括將 GLUE 基準推至 80.4%(絕對改進 7.6%),MultiNLI 準確度達到 86.7%(絕對改進率 5.6%)等。其傑出表現在贏得 NLP 學界的一片讚譽之聲的同時,也讓大家對 BERT 模型的開源充滿了期待。

期待着期待着,11 月 1 日,Google 終於一鼓作氣發佈了包括 BERT 模型 TensorFlow 代碼、BERT-Base 與 BERT-Large 模型的預訓練檢查點、微調實驗結果的自動化復現 TensorFlow 代碼、預訓練數據生成以及數據訓練的代碼在內的「BERT 模型大禮包」。發佈至今,這一開源項目已在 Github 上收穫了上萬個 star。

BERT 模型開源地址:https://github.com/google-research/bert

習近平總書記: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10 月 31 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了第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要深刻認識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義,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促進其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針對習總書記提出的人工智能發展相關問題,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進行了講解,並談了意見和建議;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也在聽取講解後,針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這是繼去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習總書記再次從國家層面強調了人工智能的重要地位。

全球首個「AI 合成主播」上崗

11 月 7 日,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由搜狗與新華社合作開發的全球首個全仿真智能合成主持人——「AI 合成主播(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正式亮相。它根據所提供的文字,就能準確無誤地播送新聞,可以模擬人類說話時的聲音、嘴脣動作和表情,並且將三者自然匹配,逼真程度幾乎能以假亂真。

據悉,「AI 合成主播」背後依託的是搜狗人工智能的一大核心技術「搜狗分身」,其技術原理是:通過使用人臉關鍵點檢測、人臉特徵提取、人臉重構、脣語識別、情感遷移等多項前沿技術,並結合語音、圖像等多模態信息進行聯合建模訓練後,生成與真人無異的 AI 分身模型。從最終的呈現方式來看,」AI 合成主播「實際上相當於是真實新聞主播一個「分身」,例如本次亮相的「AI 合成主播」以新華社主播邱浩爲原型,兩者的聲音以及外形都一樣。

NIPS 說不改名,半個月後還是改名爲 NeurIPS

11 月 17 日,在半個月前還官宣了「不改名」的人工智能頂級會議 NIPS ,竟悄然在官方網站上線了新的大會名稱:NeurIPS,其網站地址從 https://nips.cc/ 變成了 https://neurips.cc/,官網頁面也隨之改變。

 NIPS 的改名風波還得從今年 4 月份說起:由於 NIPS 的名字帶有情色意味引發了社區成員的發對,今年 4 月份,大會組委會就開始收集研究社區的意見,考慮對大會名稱進行更改。10 月 22 日,NIPS 官方宣佈結果,NIPS 主會議將保持原名。本以爲改名風波就此結束了的吃瓜羣衆們,對於 NIPS 「最終還是改名了」又繼續吃起了瓜。

據悉,NeurIPS 取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第一個單詞的前四個字母和後三個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而成,對該會議的意義不會造成影響,同時還避免大會首字母縮寫 NIPS 帶來的歧義。然而,對於 NeurIPS 這個名字,很多網友也表達了自己的無奈:不知道該怎麼發音。

另外在今年,NIPS「11 分鐘售罄門票」事件同樣也讓機器學習圈子炸開了鍋,讓大家見識到了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火爆程度堪比 Taylor Swift 演唱會。

歐盟發佈 AI 道德準則草案

今年,人工智能高調發展的背後,是頻頻引發的倫理道德爭議。12 月 18 日,歐盟人工智能高級別專家組(AI HLEG)正式向社會發布了一份人工智能道德準則草案(DRAFT ETHICS GUIDELINES FOR TRUSTWORTHY AI,以下簡稱草案),該草案被視爲是歐洲製造「可信賴人工智能」的討論起點。

這份草案首先爲「可信賴人工智能」提出了一個官方解釋——「可信賴人工智能」有兩個必要的組成部分:首先,它應該尊重基本權利、規章制度、核心原則及價值觀,以確保「道德目的」;其次,它應該在技術上強健且可靠,因爲即使有良好的意圖,缺乏對技術的掌握也會造成無意的傷害。圍繞這兩大要素,草案也給出了「可信賴人工智能」的框架:第一章通過闡述人工智能應該遵守的基本權利、原則和價值觀,試圖確保人工智能的道德目的;第二章根據第一章所闡述的原則,給出實現可信賴 AI 的指導方針,同時兼顧道德目的和技術穩健性,並列出可信賴 AI 的要求,包括技術和非技術方法;第三章則提供了具體但非窮舉的可信賴 AI 評估表。整份草案共 37 頁。

目前,草案處於徵集意見階段,徵集時間將於 2019 年 1 月 18 日截止。據悉,該草案將於 2019 年 3 月提交到歐盟委員會。

以上就是爲大家盤點的 2018 年十大人工智能熱門新聞事件,接下來,就讓我們期待人工智能 2019 年的發展和熱點吧。

文章來源: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