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專訪微軟亞洲研究院芮勇博士:我們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2016-08-08 14:37:00.0

微軟研究院看起來沒有締造了AlphaGo的DeepMind那麼耀眼,微軟這個公司也不像蘋果、谷歌那樣天生自帶一種「潮」的光環。從Vista開始,微軟的每一代產品幾乎都被一邊倒的看衰。當WP+諾基亞這個不爭氣的組合一點點失去市場份額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爲微軟會從此走向衰亡。

雷鋒網專訪微軟亞洲研究院芮勇博士:我們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而微軟研究院作爲微軟內部極其重要的科研機構,不僅是人工智能,微軟的幾乎所有產品都有它們的研究成果在裏面。看着微軟的命運浮浮沉沉,很難想象他們的壓力會在一種什麼水平。

不過令外界可能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微軟研究院並沒有給那裏的科學家們施加壓力,時至今日,微軟研究院仍然是想要拋開外界的紛擾,安安靜靜做研究的學者們一個相當好的去處。而微軟研究院也在以一種相當寬廣的胸懷理解和尊重他們的每一個決定。而在看似絕望的逆境之中,微軟竟在大火的人工智能領域硬生生的殺出了一條血路,憑藉小娜和小冰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事實上,站在更長遠的尺度上去觀察,才能明白微軟研究院同谷歌、Facebook、Uber這些公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最大的區別:除了少數幾家超級大公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外,很多公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多少有點跟風的意味。感覺就像今天深度學習帶來了一波新的人工智能浪潮,所以很多公司建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但微軟研究院的建立時間甚至比他們中的大多數公司都要早。

雷鋒網專訪微軟亞洲研究院芮勇博士:我們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在雷鋒網(公衆號:雷鋒網)對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博士的採訪中他告訴我們: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於1998年,而微軟研究院的總部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91年的微軟還是一家比較小的公司,但那時的比爾蓋茨已經對未來有了清晰的願景。他願景中的一項早已廣爲流傳,現在在很多地方已經成爲了現實:希望每個人家的桌子上都有一臺電腦。不過他另一項不那麼爲人所知的願景其實同樣重要:希望電腦能像人一樣,看懂和聽懂外面的世界,並像人一樣進行思考和推理。

微軟研究院的使命

微軟研究院就是爲了達到這個目標而建立的。芮勇說,他認爲在這樣的微軟研究院其實有三個使命:一是要把計算機領域內所有分支技術的水平,包括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語音識別、分佈式系統、 人機交互等等這些領域,不僅做到最好,甚至要推動這些領域的水平向前發展。二是不僅關注技術,還要將這些最新技術轉化爲生產力,應用到微軟的產品中去,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三是作爲一個類似智囊團的角色,爲微軟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提供一個思路、方向。

芮勇說: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僅僅幾年後就開始迅速在各大學術會議上大量的發表論文。有一年的SIGGRAPH上幾乎三分之一的論文都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這無疑體現了微軟在學術上的投入和實力。而微軟也成功的將這些技術應用到了微軟的產品中。從各代Windows、Office、XBOX。到現在大火的幾款產品,都有微軟亞洲研究院和總部將技術轉化爲生產力的過程在裏面。

而微軟研究院給在人工智能領域給微軟定下的發展方向最終聚焦於人機交互。這點也堅定的體現在了微軟的產品中。目前人機交互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就是搜索服務,雖然微軟並不是一家做搜索引擎起家的公司,但在微軟研究院的提醒下它毫無疑問的認識到了「搜索」的重要性。在對兼容性和UAC的漫天指責中,Windows VISTA有一個很重要的新特性被忽略了:那就是第一次在很多前所未有的地方出現的搜索框。儘管沒有被人過多的注意過,但這個搜索框在後面的系統裏被一直保留了下來,直到在Windows10裏與小娜完成了一個完美的融合。而微軟現在還有自己的搜索引擎Bing。

研究項目

小娜和小冰,以及其使用的一系列語音識別技術的研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芮勇博士在採訪時還舉了另外一個例子:Skype translator——微軟研究院的語音組研發的一款即時語音翻譯軟件。在這個產品中對各個環節的效果的要求甚至比小娜和小冰中更高。Skype translator的處理過程有四個環節:

一是把其中一方的人說的話轉化爲文本。

第二,是因爲人們日常交流的時候用的都是口語化的表達方法,軟件需要把這些話語中的那些對實際意義沒有幫助的口語化表達給刪掉。

第三就是把一方語言的文字實時翻譯成另一方語言的文字。

第四就是把這段話用同樣的腔調和語氣給另一方播放出來。

這四個環節是互相串聯的,其中每個環節的成功率如果不能做到夠高,那麼最終的成功率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雷鋒網專訪微軟亞洲研究院芮勇博士:我們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不同於中國本土,Skype在世界範圍內的網絡電話市場佔有率相當高,圖片來源,technewstoday

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的各個領域,微軟研究院的研究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着。然而正如前面所說,微軟最近的路途可謂一波三折。

挫折中前行

微軟在產品中一直堅持「移動爲先」的戰略,這個戰略是指微軟希望提供一種能橫跨所有設備的完美體驗,這個大方向其實沒有問題,但魔鬼都出在細節上:微軟將「橫跨所有設備的完美體驗」理解爲了「橫跨所有設備的統一體驗」,而沒有意識到——比如移動端的用戶需求和使用體驗其實同桌面端是完全不同的,微軟太過用心的想在手機上打造一個「Windows」,卻忽視了移動端對操作系統真正的需求。

作爲一個專注於科研探索的機構,微軟研究院很可能經常會面臨這樣的窘境:自己投入大量心血研發出來的產品最後卻得不到市場的認可。但即使這樣,微軟研究院的定位和研發思路、方式卻從來沒有受到過影響。

芮勇博士對此的態度是:微軟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就是對計算機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而這些研究其實都是創新,是爲了創建一個我們心中的美好未來。但是未來其實是不可預期的,我們相信的未來裏每一件事都會是正確的嗎?這其中一定是有所偏差的。

但是我們有一個信念:我們的研究過程其實可以看作是一個個實驗,歷史上很多偉大理論和技術的誕生都是基於大量的實驗的,而這些實驗中有很多都會面臨失敗的命運。可如果我們因爲實驗的失敗就放棄了,那我們永遠也不會有顛覆性的創新。所以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是失敗,而是如何從失敗中學習,去醞釀下一個實驗,到最後把未來給實現出來。

而且對於我們做技術研究的,其實每天都在找方向。如果項目沒有成功,可能對於外界來說就是一種失敗了,但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其實他們恰恰把這個找方向的過程當成一種樂趣。這種心態讓他們即使面對失敗也不會覺得鬱悶。

總之我們是鼓勵我們的研究員去想象未來,去想新的想法,然後去大膽嘗試。試的時候,有失敗,就再去試。

微軟亞洲研究院被稱爲互聯網界的「黃埔軍校」,同這種包容和富有遠見的理念和心態是密切相關的。或許這也是微軟在經歷瞭如此多的挫折後還能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同諾基亞不同,微軟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看到了未來,只是龐大的身軀沒能讓自己快速跟上時代的腳步,而現在這個巨人正在調整自己,適應新的時代。芮勇在採訪中說,微軟現在會將一些科研創新的嘗試先對外開放,從而快速獲得用戶反饋而對自身進行改進。當年的小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這些無疑能幫助微軟更好的調整自己,不受一時的成敗影響,而將全部目光聚焦於最終的成功。

題圖來自ccf.org.cn

雷鋒網專訪微軟亞洲研究院芮勇博士:我們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文章來源: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