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島和廈門如此之近,為什麼我國卻一直不收復金門?

 2018-07-11 08:00:00.0

到過廈門的人都知道,廈門島與金門島隔海相望,最近距離也就五公里左右,從廈門島用望遠鏡可以清晰地看到金門島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八個大字,當然從金門島上也能看到廈門島上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不僅如此,每逢中秋或者元宵佳節,廈門和金門還都會舉行焰火晚會,兩岸同胞幾乎不約而同地在同一時刻舉行焰火表演,以慶祝大家共同的節日。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金門島離大陸這麼近,為什麼當初不將其收復呢?這裡面除了歷史的原因以外,其實還存在很多的人為因素,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其中緣由。

...

從廈門島遠眺金門

首先,在新中國剛剛建立後的1949年10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就發起了攻占廈門島的戰役,結果僅用了三天,解放軍就成功解放了廈門全島。10月24日,解放軍又通過廈門島渡海進攻金門島,由於對潮汐的判斷經驗不足,第一梯隊三個團大概9000餘名解放軍登陸金門島以後,沒想到潮水迅速退去,登陸船隻紛紛擱淺,這直接導致了解放軍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無法接力登陸,結果孤軍深入的三個團被國民黨胡璉部的五萬金門守軍圍攻三天以後,幾乎全軍覆滅,金門島戰役以失利告終。

...

金門戰役經過

當然,金門的失敗不代表解放軍就沒有實力收復金門,因為就在金門戰役受挫後的半年,解放軍就成功解放了海南島,很明顯小小的金門島不可能比海南島還難以攻取。在其他地方取得了節節勝利的時候,我們的解放軍其實也一直在演練各種渡海登陸作戰的方案。

...

廈門島和金門島地理位置

歷史往往充滿了意外,正在解放軍摩拳擦掌意欲攻取金門,繼而解放全台灣的時候,韓戰於1950年爆發了,中央果斷決定停止進攻金門進而解放台灣的戰爭,全力進行抗美援朝。直到1958年解放軍完全撤出朝鮮以後,美國又暴力插手台灣問題,艾森豪派出了第七艦隊的四艘航空母艦開赴台灣海峽,妄圖製造「兩個中國」,想讓台灣成為它的又一個軍事基地。

...

一國兩制統一中國

另外,美國在全副武裝台灣國民黨軍的同時,也希望蔣介石能夠放棄大陸沿岸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徹底斷絕與大陸方面的聯繫。結果蔣介石斷然拒絕了這個建議,畢竟他也是一個中國人,誰都不願意當一個分裂中華民族的罪人。

我國政府為了試探台灣方面的立場,於1958年8月23開始以猛烈炮火轟擊大小金門,發起了「金門炮戰」,也稱「八二三炮戰」。從一開始的猛烈轟炸,到後來的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單打雙不打),陸陸續續的炮戰,一直持續到1979年中國大陸和美國建交為止。炮戰期間,我國政府還多次通過廣播等手段向金門島發布《告台灣同胞書》,宣傳大陸人民對台灣同胞的政策。

...

告台灣同胞書

其實,毛主席等人之所以選擇炮戰而不是出兵也同樣是出於全局考慮,因為攻占金門雖然簡單,但是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反而讓台灣孤島懸于海外,給了台獨分子可乘之機,還不如留下金門、馬祖等島嶼,讓它們成為兩岸交流的紐帶。

不得不佩服當時領導人的高瞻遠矚,繼2000年12月13日開始大陸和台灣開始「小三通」(金門、馬祖、澎湖與福建沿海地區實現海上通航)以後,到後來2008年12月15日兩岸已經實現了「大三通」(通郵、通航、通商),金門等島嶼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小三通示意圖

所以說,不急於收復金門島,相當於給兩岸人民留下了一個交流的窗口,對促進將來的兩岸和平統一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