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肝與春氣相通,春季多肝火。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主藏血,主疏泄,在體合筋,其華在爪,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與膽相為表里,故肝火旺的人常有頭暈、消瘦、煩躁、易怒、口苦、目赤、眼乾、眼癢等症狀。
...
肝火旺有6個症狀!
1.身體上部有熱
或上沖性特點,表現為頭暈、面目紅赤、紅潮難退、易暴怒、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乾、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更甚者會暈厥、嘔血等。
...
2.月經失常
這是因為肝火旺而引起婦女月經紊亂,表現為經血量減少、經期延遲或者閉經等。
3.肝導致失眠
這多是因為思慮過度、惱怒損肝等造成;是指肝火侵擾所致的失眠,多由惱怒傷肝、思慮過度等引起。肝藏魂,肝火旺則魂不守舍,夜臥不寧,易驚。
4.孕婦惡阻
孕婦懷孕期間,肝火旺可表現為惡食挑食、眩暈口苦、嘔吐苦水等。
5.肝火上炎
...
是指肝火旺導致的上部有熱象或上沖性症狀特點,如頭暈、面紅、目赤、口苦、易怒,甚至發狂、暈厥、嘔血等。
6.肝火旺致惡阻
是惡阻證型之一,多由婦女孕後肝火旺,肝火挾沖脈之火上沖引起,症見嘔吐苦水、惡食擇食、眩暈口苦等。
如何調理?
1.穴位按摩清肝火
...
(1)按揉太沖穴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位於足背上第一、第二腳趾縫向上大約兩橫指寬的地方,按下去有很強的酸脹或脹痛感。按摩前先用溫水泡腳10~15分鐘,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沖穴3分鐘,然後換右手拇指按揉左太沖穴3分鐘,反覆2~3次,按揉力度以產生酸、脹、痛感為宜,最好每天早、中、晚各進行一次。
...
(2)撥陽陵泉穴中醫認為肝和膽互為表里,而陽陵泉穴是膽經上的一個穴位,配合太沖穴按揉可增強效果。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用手心對準膝蓋骨,大拇指在內側,四指在膝蓋下外側旁邊有一個高出來的小骨頭即為腓骨小頭,陽陵泉穴就位於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坐位,兩手拇指分別按置於兩側陽陵泉穴。先按揉陽陵泉穴1分鐘,再用力橫向彈撥穴位處的肌腱3~5次,以有酸麻感為好。每天早、中、晚各撥動一次。
2.食療保健
(1)青皮甘草蜜:取青皮,甘草各100克,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透泡發,加熱煮沸取汁,每20分鐘取汁1次,共3次,將3次藥液合併,文火濃縮後,對入適量蜂蜜,煮沸即成,裝入瓶中儲藏。每次服用1湯匙,每日2次。對肝鬱化火導致的失眠多夢、頭暈耳鳴、胸悶不適等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2)梨水: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去肝火,對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脅脹痛有效。
...
(3)綠豆湯或綠豆稀飯:綠豆性寒味甘,能清涼解毒,清熱解煩,對脾氣暴躁、心煩意亂者最為適宜。
(4)菊花粥:秋季霜降前,將菊花採摘去蒂,烘乾或蒸後曬乾,或陰乾,然後磨粉備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將成時,調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3.中成藥
...
(1)龍膽瀉肝丸 具有清肝膽,利濕熱的功效,一般用於頭暈頭痛,眼睛發紅,耳鳴耳聾,口苦,小便發黃等症狀,但此藥中病即止,不能長期吃,容易損傷人的正氣導致乏力。
(2)黃連上清片 黃連上清片有黃連,大黃,梔子,連翹,甘草等多種成分,也具有去肝火的功效,常用於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耳痛耳鳴等症狀。
(3)舒肝散(舒肝顆粒、舒肝片、逍遙丸) 可疏肝理氣,散郁調經,也是去肝火的中成藥之一,用於口苦口乾,頭暈目眩,兩脅疼痛,月經不調,心煩意亂等症狀。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bd@baike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