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家設計:我是如何通過自學走上設計之路的?

 2018-03-21 08:00:00.0

前傳

...

先來個自我介紹吧,我畢業於南方一所名不見經傳的二本大學,主修工業設計,卻被興趣驅使,走上了室內設計的道路。

雖然學的工業設計,但是卻對室內設計更感興趣,於是在大二下學期就開始旁聽環藝的課程,開始自學3D效果製作。憑著對室內設計的這股衝勁,大三開始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基本不上本專業課,環藝的課程越聽越多。雖然在大四的補考讓我吃了些苦頭,確讓我的PS技術和3D有了積累。

入行

...

臨近畢業,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去了南京一家獨立設計公司,憑著自己琢磨出來的室內效果圖,成功開始了我的室內設計之路。來到公司,原本以為大掌柜是讓我做效果圖,但是掌柜的話改變了我的設計軌跡。大概就是說覺得我底子不錯,要培養我,讓我從沒有接觸過的施工圖做起。雖然當時有點蒙,但還是接觸了這個新的領域——施工圖。

學習的過程是很痛苦的,那時候什麼都不懂,幸虧大掌柜是大學老師出身,每周會把我和同期進去的實習生一起叫著,給我們上一堂課。從最基礎的板材知識,木工知識,施工工藝到後來的平面布局,動線,都會手繪在紙上一一進行講解。記得那時候剛進去的時候,工資是1500,每天到公司就看圖紙,看了大概有2個月,剛好有一套本地300平方的豪宅在施工。大掌柜就跟我說,讓我不要去公司了,每天就在工地呆著。

下工地實踐

...

從那以後,早出、晚歸、呆工地成了我的日常。一般都是上午一個工地,下午一個工地,項目經理交代完事情後,常常是我一個人在那邊。工地上,水電工開線槽,熱熔水管,在電井裡忙活,需要幫手了,我就去幫忙。木工找水平彈線,遞板材,白乳膠,槍釘我也上。甚至泥工砌牆、貼磚的時候我也會在旁邊幫忙(現在我都還記得,幾種標準加氣塊的尺寸,抹灰的厚度)。就這樣在工地呆了半年,活活磨成了一個小工後,才真正開始畫施工圖。

有了工地實踐的經驗,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一下子躍然紙上,畫圖變得得心應手起來,組長只需要說一下,就能明白意思。於是繪圖員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期間熬夜無數,通宵幾十次。很多親戚朋友問我做這一行要什麼,我常常笑稱:身體要好。

跳槽與感悟

...

2年後,因為各種原因,我回到了離家更近的省會成都工作。前期的苦練,讓我很容易就進入了一家設計公司。雖然依然做著繪圖的工作,但與剛出來相比,兩年的磨練讓我更加踏實和充滿信心。

回首來時路,發現設計這一行真的需要不停地汲取知識。我常跟來諮詢的學弟學妹們說,這一行是個無底洞,不學習就被淘汰。美學、美術史、建築史、色彩、手繪、材料、施工、空間感、手繪、燈光、設計規範流程等都需要學習。但是,最最重要的,是對生活的關注。

初識進階

...

設計這一行還有一個說法:35歲以下的不能稱為設計師。因為對生活的經歷都達不夠,你讓一個20多歲的設計師去設計一個40多歲人住的豪宅,想想能設計好嗎?你讓一個沒有住過希爾頓,喜來登酒店的人,去設計一個高檔酒店,可能嗎?有的人說可能啊,網上找參考圖片,找到某個酒店的施工圖,就能做到。但是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如果連想做的東西,都沒有整體概念,沒有切身體驗過,那麼設計出來的東西,或多或少都有不人性化的地方。歸結到底,設計總歸是為人服務的。 我心目中合格的設計師,應該是偏執的,挑剔的。

設計師就該比常人要挑剔,一個拉鏈,一個線頭,一個圖案,都要去挑剔,因為設計是以細節取勝的! 這一行涵蓋的知識面實在太多太廣,不可能每個人都能把每個點都精通,但是你可以針對某個點做發散。

個人天賦不一樣,可以根據不同點做發散,空間感好的可以鑽研平面方案,色彩感好的可以鑽研配飾、概念方案,結構感好的可以鑽研施工圖。如果感覺自己每一個知識點都還行,也是沒問題的,至少你有獨立完成一套案子的能力,從概念匯報、平面方案布置、施工圖深化、現場跟進,都能做下來也是非常非常不錯了。

裝修≠設計

...

最後想說的是,裝修和設計是兩個意識形態,家裝公司和設計公司是兩個意識形態。家裝公司做2年,能簽單的話,一個月拿1、2萬很正常,設計公司做2年,一個月拿5000左右很正常。但是家裝公司不會有太大的提高,很多營銷型家裝設計師最後都賣主材去了。長遠地看,個人認為還是設計方面有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