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國聯軍不占領中國,反而讓清政府繼續執政?深不可測啊

 2018-05-23 08:00:00.0

為什麼八國聯軍不占領中國?這裡面當然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其實是中國人的抵抗,其中就包括現在在網上已經成為了群嘲對象的義和團的抵抗。

中國人的反抗

在這裡石頭君並不是要否認義和團的愚昧與落後,但事實是怎樣就是怎樣,義和團雖然非常愚昧野蠻,但在客觀上他們的行動確實讓列強看到了征服中國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義和團在各地殺傳教士和教民的行動,按現代眼光看確實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反人類的特點,但另一方面也確實在客觀上打亂了列強通過宗教文化滲透中國的部署,在很多地方將基督教勢力完全清除。

...

義和團士兵

而且不單如此,在那之後,西方教會還完全改變了在中國傳教的策略,一段時間內放棄了面向中國普通百姓的大規模傳教行為,轉而把傳教的重點轉向中國的知識階層。這個轉變使中國避免了菲律賓化的命運,把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腳步至少延後了八九十年。所以從這個角度,其實義和團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是達成了的。

...

(真正的八國聯軍士兵合影,從左到右分別為: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澳印兩國士兵都是英軍的一部分)、德國、法國、奧匈、義大利、日本)

而八國聯軍侵華雖然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但軍事和政治是兩碼事。在其出兵入侵之前,通過義和團的行動,西方人就已經意識到在中國整體建立起殖民統治根本不可能。所以八國聯軍的行動本身就是一次懲罰行動,根本就沒有完全占領中國的意圖。當時雖然清廷面臨大兵壓境倉皇出逃,但八國聯軍所占領的領土其實只有從天津海岸到北京這一線,而且並沒有摧毀清廷在全國的統治機器。30多年後,日本人已經占領了三分之一個中國了還不得不利用偽滿和汪精衛的傀儡政權進行統治,更何況只占領了京津地區的八國聯軍。

...

八國聯軍完整進軍路線圖

而且近年來網上好多人一說起八國聯軍侵華,好像就是所向披靡,不單清軍和義和團不堪一擊,連中國老百姓都幫助八國聯軍。但石頭君要告訴大家,這並不是事實。當然每一次戰爭期間,無論哪方軍隊都有很多辦法驅使所在地區的老百姓配合自己的行動,所以八國聯軍入侵時有一些中國人幫助過他們也並不奇怪。

...

八國聯軍中的德軍展示繳獲的義和團軍旗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檢閱聯軍中的義大利軍隊

但在事實上八國聯軍遇到的抵抗也是非常激烈的。大家知道八國聯軍的總兵力大概在兩萬人左右,但至於八國聯軍的傷亡有多少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說實話石頭君之前也曾經受到國內網際網路上觀點的誤導,認為八國聯軍的傷亡很輕。但在查閱了大量國外資料之後,石頭君發現,現代的英文資料里,說到八國聯軍在侵華的一年零十個月期間的傷亡,其陣亡數字竟然基本都是2500人,也就是陣亡比高達八分之一。這一陣亡數字,在晚清的對外戰爭給敵人造成的傷亡中,僅次於甲午戰爭中日本人的死亡數字,而且高於所謂「打贏」了的中法戰爭,跟兩次鴉片戰爭相比更是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

...

八國聯軍中的美軍合影

...

(八國聯軍中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合影

如果按照這個數字,其實八國聯軍的侵華行動也是一次慘勝,而我們看到的關於八國聯軍如何輕鬆獲勝的史料是有很多誤導的。而這還僅僅是在京津及附近地區的陣亡數字,所以如果八國聯軍想完全占領中國,那麼所付出的傷亡恐怕會比40年後日本人在中國土地上所付出的傷亡還要大幾倍,而這是他們根本不可能承受的了的。所以了解了這些,大家恐怕也都會明白,在當時八國聯軍完全占領中國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利用清廷的軟弱,將其變為能在一定程度上為自己利益服務的代理人才是最合算的買賣。

...

八國聯軍只是西方列強為了維護在華利益的鬆散聯軍,目的在於給清政府一個教訓,而不是消滅清政府自己取而代之,這是表面原因。

至於為何明明占有優勢不直接占領中國,非要通過清政府中間代理商式的壓榨中國,這就牽扯頗多了,根本原因在於清朝國土遼闊,沒有任何一個列強可以消化得了,也沒有任何一個列強會容忍其他列強吃獨食,所以在這種詭異的互相牽制平衡之下,哪怕清政府不堪一擊帝都淪陷帝後出逃,但只要滿足列強的割地賠款還有種種不平等條件,那麼清政府起碼起一個中介的鷹犬式作用,所以可以繼續執政。

西方列強對於清朝的經營並非一天兩天了,早在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廷舉國之力面對遠道而來的英軍敗的一塌糊塗,簽下了南京條約後就證明了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中國也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1856年,為了進一步擴大在華利益,英國隨便找了一個亞羅號事件藉口,同時還拉上自己的好基友法國開始對華動武,結果不消多說,清政府還是敗的一塌糊塗,帝都淪陷咸豐帝遠遁熱河,英法為了懲罰清政府,燒了皇帝的後花園圓明園,但因為清政府對於西方列強還有利用價值,所以還留了一絲顏面,雖然皇帝居住辦公之地也難逃洗劫厄運,但沒有被燒毀。

...

第二次鴉片戰爭如同八國聯軍時期一般,攻陷清政府帝都,打的清軍丟盔棄甲,而且似乎英法兩個國家比之八國更好分配利益,占領中國,但是英法並沒有。

英法聯軍沒有占領中國的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已經開始世界化了,西方列強各領風騷,雖然英國實力最為強大,但其他國家也不是吃素的,哪怕英國拉上法國面對其他列強的虎視眈眈,也不可能吃了清朝這塊大蛋糕,而且語言不通文明體系的巨大差別,根本建立不起行之有效的統治,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本土傀儡政權或者聽話政府來起到緩和中介的作用,藉以更大限度的壓榨中國,這時候清政府又滿足了西方列強的一系列胃口,沙俄要地,割讓150多萬國土,英國要錢,賠款就增至800萬兩。表現很好,滿足了後者條件,所以英法選擇了不是占領而是通過清政府繼續執政來壓榨中國。

西方列強也加速了清朝殖民化,第二次鴉片戰爭過後,西方列強勢力從東南沿海延伸至清朝內地。

清政府雖然被人打的狼狽不堪,但也沒有被打傻,洋務運動這時候應運而生,學習西方強大的科技裝備先進武器,兵強馬壯了清政府就開始有了底氣了,1900年,義和團成為當時熱門團隊,號稱刀槍不入,清政府實際掌權人慈禧太后覺得是時候反抗西方列強了,就開始瘋狂報復,比如殺洋人攻擊西方列強駐華大使館,下了對萬國宣戰詔書,西方列強一看,清政府又不老實了,當年英法聯軍教訓清政府再一次重複,只不過這次成為八個國家。

...

八國聯軍面對裝備先進武器思想卻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清軍,是一路勢如破竹,又一次成功教訓清政府,換來了簽訂《辛丑條約》的巨大利益,但還是那句話西方列強之間的各懷鬼胎和誰也不願意看見對方獲取更多利益的牽制中,同時當年的東南互保也代表了漢人軍閥有一定實力,所以選擇了不是增兵占領中國,而是允許清政府繼續執政。

西方列強當然也不甘心這些利益,他們的目的在於吃骨頭不吐渣,是要土地要資源,所以八國聯軍雖然沒有占領中國,但是西方列強的在華特權進一步擴大,造成清末很多地方已經實際上被西方列強控制的尷尬局面。

1904年清朝龍興之地東北爆發了第一次日俄戰爭,清政府無能的選擇了中立,就說明了西方列強對於清朝很多地方實際控制的嚴重問題,這些西方列強具體控制範圍,教科書上及其國家博物館這些權威地方都有介紹,說明西方列強並非不是不想占領中國,而是循環頓進的一步步默默控制當時中國,形成勢力範圍,最後瓜分。

當時的幸運在於,清末西方列強實際控制範圍已經劃分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瓜分了,但是清末不久隨之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西方列強重新洗牌還有實力的衰弱,無力東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是元氣大傷,英國代表的殖民體系開始崩盤,再也沒有能力東顧了。

...

如果沒有這些幸運,恐怕清亡後半殖民半封建狀態會被西方列強搞成殖民地了,清末之危機,實乃前所未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