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I音箱發佈,但它哪裏不對?

 2017-07-26 20:51:00.0

今天(7 月 26 日)上午九點,小米智能產品部,小米探索實驗室總經理唐沐發了條微博,「今天發佈會有個 one more thing,猜對了我抽送一臺。」評論區幾乎清一色的「智能語音音箱」,唐沐清一色地迴應「對,也不對」。

最終,小米發佈了 299 元的小米 AI 音箱,對的部分很明顯,那麼不對的部分又是什麼?

小米AI音箱發佈,但它哪裏不對?

姍姍來遲的小米AI音箱

誰會成爲中國版 Echo?這個問題雷鋒網(公衆號:雷鋒網)問過很多智能音箱從業者,在他們的回答中,「小米」出現的頻率明顯要高於其他公司。

究其原因無外乎三點:小米有很強的軟硬件結合能力;有渠道;有錢。

實際上,除了雷軍在參加今年兩會時說過一句,「去年年初,小米設立了探索實驗室。不久將有重磅級的人工智能產品發佈」以外,「小米智能音箱」一直還是以「莫須有」的姿態存在。

即使如此,所有人還是相信,小米一定會出類似產品。

Echo 千萬級的出貨量已經驗證了這個邏輯,Google 跟進了,微軟跟進了,一向謹慎的 Apple 也跟進了。同時,他們都還沒進入中國,小米似乎沒有理由作壁上觀,將這塊處女地讓給別人。

所以,什麼時候發佈?賣多少錢?成爲了縈繞在競爭對手心中共同的問題。前不久,一位智能音箱廠商 CEO 甚至毫不掩飾地對雷鋒網表示,他最怕的事情就是小米出個 399 的東西(智能音箱)來擾亂市場。

沒想到如今一語成讖。

智能家居的錯覺

據雷鋒網瞭解,小米 AI 音箱硬件其實早在半年前便已成形,遲遲未發的原因主要是沒搞定內容,這或許就是唐沐口中「不對的地方」,發佈會結束後,他告訴雷鋒網:「(小米 AI 音箱)其實主打不是音箱,是智能家居。」

聽上去有些弔詭。無論是用戶還是從業者,在對智能音箱最初的幻想中,控制的優先級似乎要比內容更高。Amazon Echo、Google Home 的演示視頻也傾向於傳遞「智能」,而非「音箱」。

可事實證明,這是種錯覺。

據 Experian 和 Creative Strategies 的調研顯示,Echo 使用最多的功能分別是音樂播放、控制燈光、設置鬧鐘;用戶至少嘗試過一次的功能中,排在前三則是鬧鐘(85%)、音樂播放(82%)、新聞播報(66%)。而一直作爲宣傳重點的「叫車」服務,體驗比例僅爲 6%。

小米AI音箱發佈,但它哪裏不對?

換句話說:雖然語音是更高效的交互方式,但在複雜的現實場景中,智能音箱的交互體驗還是沒能超越原有的交互邏輯。再直白點就是——還不如直接動手。

所以可預見的是,哪怕前景再光明,小米 AI 音箱所擔當的「智能家居中心」的角色,應該活不過用戶的嚐鮮期。而這顯然無法滿足小米的野心。

複雜到理不清的博弈

一個月前,唐沐爲了智能音箱上的音樂內容回過一次騰訊,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回去刷臉」。

加入小米之前,唐沐是騰訊 CDC 締造者,2003 年加入騰訊,工號 291,在 CDC 鼎盛時期,他每個月有一個下午時間和馬化騰開會,把 CDC 正在設計中的每個產品給馬化騰過一遍。

衆所周知,在中國的音樂版權市場,騰訊一家獨大,中國新音樂集團(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佔到了版權音樂的 90%。所以,對唐沐來說,想給小米 AI 音箱補上「音樂」的屬性,老東家始終是繞不開的。

博弈比想象中艱難,不過就在雷鋒網追問其進展時,唐沐表示:「這裏面的故事錯綜複雜,版權方、音樂平臺方、設備廠商、方案提供商幾方博弈錯綜複雜,複雜到我幾乎理不清,不過(小米 AI 音箱)還有公測時間,到時候肯定能搞定(版權)。」

有件事或許能從側面印證小米對這款產品的期待,據知情人士透露,關於小米 AI 音箱的售價,小米內部曾有過 399 的討論,而最終定在 299,其實是想打穿互聯網音箱這塊市場。當然,這也意味着盈虧平衡需要更大的出貨量。

在今年 CCF-GAIR 大會期間,聲智科技 CEO 陳孝良接受雷鋒網採訪時表示,「如果智能音箱把音質和內容都做好了,同時它和藍牙音箱又處於同一價位,那藍牙音箱就沒有生存空間。當然,那個時候你可能會發現把「智能音箱」定位拉得有點低,但是它的量是有保證。 」

換句話說,智能音箱打開市場是以收割藍牙音箱爲前提的,至於是成爲藍牙音箱,還是取代藍牙音箱,重點僅在於內容,也就是唐沐口中還「不對」的地方。


文章來源: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