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在 CVPR 晚宴吐露心聲:崛起的亞洲 AI 力量伴我成長 | CVPR 2017

 2017-07-25 23:52:00.0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當地時間7月24日晚,在 CVPR 2017的晚宴上, 華裔女科學家李飛飛與大家分享了一些她對亞洲力量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崛起的個人感受。李飛飛是斯坦福大學終身副教授、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視覺實驗室負責人、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更是外國華裔在人工智能界獲得高成就的標誌性人物。

雷鋒網(公衆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對此次分享全文聽譯如下,並對所提到的人名做了相關信息補充。

李飛飛在 CVPR 晚宴吐露心聲:崛起的亞洲 AI 力量伴我成長 | CVPR 2017

首先,我心中滿懷感激,能夠成爲令人驚歎的研究大家庭的一員,其實也有一些惶恐。剛纔大家都有提到這個領域內的一些巨頭,我的感受是,就像牛頓曾經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也是站在許多許多巨頭的肩膀上的一名微不足道的學生。

但是在我自己的歷程中,在重要的時刻、困難的時刻得到了許多朋友和同事的幫助,今天我想跟大家講講其中的幾位。 到今天爲止在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方面對我啓發最大的人之一,是我在學術界的「祖師爺」Jitendra Malik(UC伯克利教授,目前屬於電機工程和計算機技術系,同時也是生物工程學部門和認知科學和視覺科學團隊成員;曾任與現任計算機系的主席),他今天沒在這裏,但是他對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的深刻理解、他定義問題的方法、他對人工智能和感知的根本關係的思考方式,真的是讓我走到今天這裏的最重要的啓發之一。

大家可能不知道,當我在加州理工學院讀書的時候,我們家住在 Pasadena,跟 UCLA 很近,我還記得 Song-Chun(朱鬆純,1996年獲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三次問鼎計算機視覺領域國際最高獎項--「馬爾獎;現任 UCLA 終身教授終身制,並任該校圖像與視覺科學中心主任;2009年入選「長江學者」、2010年入選「千人計劃」)的研究給了我非常大的啓發。他今天也沒在這裏,不過當我們想起他對計算機視覺的思考超越了像素、來到了範式和語義的層面,然後3D和語義還可以互動的時候,我還是覺得備受激勵。我以前沒有機會當面向他致謝,今天就公開講出來吧。

接下來要說的我好像還沒有告訴過別人,我最早的一份工作是 Thomas S. Huang(黃煦濤,2001年、2002年分別當選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給我的,是我在 UIUC 第一份教授職位。如果沒有 Thomas 支持,我是沒法當上這個教授職位的。值得一提的是,當我獲得這個教授職位的時候,我在計算機視覺方面只發表了一篇論文,感覺很不好意思。不知道他當時從我身上看中了什麼,但是我確實就這樣走過來了。

還有一位在工作中一直支持我的導師、好朋友是 Harry Shum(沈向洋,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IEEE Fellow、ACM Fellow,現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他剛剛離場。每次我工作上有變動的時候他都是我第一個尋求意見的人,包括我去谷歌的時候,身爲微軟高管的 Harry 給了我很好的建議。所以我很感激。

需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我這裏最後要說的一位是普林斯頓大學的 Kai Li(李凱,普林斯頓Princeton大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當我一開始產生做 ImageNet 的念頭的時候,每個人都是一副懷疑的態度,但是 Kai Li 做了兩件厲害的事情,他說:「飛飛,你的教授生涯剛剛開始,你想要做的事情,我實驗室的所有的機器都可以拿來幫你,而且我還會給你一個學生。」如果沒有這樣的支持,我是沒辦法開始做 ImageNet 的。

他們都是我個人的導師,給我很多啓發和幫助。不過除了這些導師們,如果沒有我的學生們,我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藉着今天的機會,我回過頭去看了一眼我實驗室的主頁,數了數我有過多少學生和博士後是亞洲血統的,一共有23個人。我沒辦法一一介紹他們,但是他們來自印度、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伊朗,他們的啓發和支持對我來說也意義重大。

我想具體說兩個學生,他們的名字剛好一樣,第一位是 Jia Deng(鄧嘉),他現在是密歇根大學教授。我當時有 ImageNet 的念頭的時候,我在實驗室看了一圈,基本上問了實驗室裏的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想要加入我實驗室的學生,結果沒人想要做這個項目。心懷絕望的我又問了 Jia Deng,我覺得他當時可能沒有完全理解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但是他完全地信任我。這段我們兩人間的珍貴的經歷,不僅改變了我自己的職業生涯,而且也爲這個領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很多人都在 ImageNet 的建立過程中有所貢獻,但是我想告訴大家,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 ImageNet。

第二個我想說的學生名字也是 Jia (Jia Li,李佳,現任Google 雲計算部門負責人之一),她剛好就坐在臺下。Jia Li 是我知道的世界上唯一一個參加了三次博士資格入學考試的學生,這是因爲我換了三所不同的學校,然後在此期間她是我的博士生…… 不過她真的三次考試都通過了。我不知道她對我這麼大的信任來自哪裏,而這麼多年過去以後,Jia Li 不僅曾經是我的學生,現在更是我在谷歌的同事。這種一生的友誼和同事情誼,也影響着我每天工作的方式。

所以我真的很想給大家介紹我生命和工作中的這些導師、學生和同事。我要講的第二部分是關於自己身爲人工智能科學家身份的,尤其想講給事業剛剛開始的學生、創業者、技術人員聽。

蜘蛛俠有一句名言大家都知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現在是人工智能的歷史性時期,也是人類的歷史性時期,我們都要認識到我們肩負的巨大責任。現在我們在晚宴上吃着龍蝦的時候,世界上就有兩件重大的事情正在發生,一件是由飛速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和智能機器人引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革命會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全方位的變化;我們就是引領着這次改變的人。第二件同時發生的事情是隨着亞洲的崛起,全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會重新大規模洗牌。我們怎麼知道亞洲正在崛起呢?看看 CVPR 論文的第一作者,超過一半的 CVPR 論文第一作者都來自亞洲;再看看硅谷企業的 CEO 和技術骨幹,我自己公司的 CEO 就是亞裔的,很多大型科技企業都是這樣。

就在上週,中國政府發佈了一份人工智能白皮書。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這樣做的國家,領先於美國、英國,領先於所有業界力量看到人工智能的潛能。現在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時代,用狄更斯的話說「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我們考慮人工智能、考慮它的影響的時候,比如聊天機器人,它可以是一種幫住在偏遠地方的人快速獲得醫療和衛生保健的新方式;但是在政治不穩定的時候,它同時也可以網絡暴力、虛假信息的新形式。又比如自動駕駛汽車,我們把它看作是讓交通工具變得更安全、讓環境變得更好、讓交通事故死傷更少、幫助抵抗老齡化的技術,但是它對就業市場帶來的巨大沖擊呢?自動駕駛會如何改變人類工作的分佈呢?甚至就是人工智能技術本身,從硅谷科技企業到星巴克,每個公司都在思考人工智能,但是這種技術真的能給每個人都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嗎?還是會讓有錢有勢的人變得更有錢、更有勢、有更多不平等財產呢?這些都是這個時代中出現的問題。

當我們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時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應該負責,但也就是現在,歷史已經證明人類天生就有創新和發現的慾望;同樣地,人類既可以用技術造福我們的生活,也可以用技術帶來災難。

所以我想引用一句話作爲我今天分享的結尾,是來自住在硅谷的、我最喜歡的現代哲學家 Shannon Vallor 的:「機器是沒有獨立的價值觀的,機器的價值觀就是人類的價值觀」("There is no dependent machine values, machine values are human values")。所以人工智能一定會改變世界,但是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年輕人思考這個問題,「你會如何改變人工智能」?

謝謝大家!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編譯。更多 CVPR 後續報道、更多近期學術會議現場報道,請繼續關注。

文章來源:雷鋒網